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冷冻速率和解冻温度对猪精液冷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冷冻和解冻方法,提高冷冻效果,本试验比较了不同冷冻速率(-100 ℃ 10 min、-120 ℃ 10 min、-140 ℃ 10 min)和不同解冻温度(37 ℃ 30 s、45 ℃ 30 s、52 ℃ 30 s、60 ℃ 30 s)对猪精液冷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20 ℃熏蒸10 min,解冻后精子活力为0.36,质膜完整率和顶体完整率也优于其他2组,且差异显著(P<0.05)。采用37 ℃ 30 s方法解冻,精子活力、质膜完整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顶体完整率也高于其他3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畸形率最低和60 ℃ 30 s组差异明显(P<0.05),但与45 ℃ 30 s组和52 ℃ 30 s组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采用-120 ℃平衡10 min冷冻,37 ℃ 30 s水浴解冻方法更为适合0.25 mL细管猪冻精解冻。  相似文献   
42.
Bayes动态模型在房屋销售价格指数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Bayes动态预测方法建立了我国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的Bayes动态预测模型,并将其预测结果与一般曲线回归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ayes动态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3.
小麦分蘖数和单株穗数QTL定位及上位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小麦分蘖性状和单株穗数的遗传基础,以中国春(母本)和兰考大粒(父本)杂交获得的F2群体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含169个分子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将F2:3家系分别种植于陕西乾县、岐山和杨凌三地,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方法对小麦冬前分蘖、春季分蘖和单株穗数进行多环境联合QTL分析,共检测到21个相关的加性QTL位点。其中,6个冬前分蘖QTL位于2A、2D、5D和7A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1.38%~6.73%的表型变异;7个春季分蘖QTL位于1A、2D、4B、5D、7A和7D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1.97%~32.60%的表型变异;8个单株穗数QTL位于1A、2B、2D和4B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2.29%~41.21%的表型变异。共检测到30对加性×加性上位性QTL。其中,控制冬前分蘖的为1对,可解释21%的表型变异;控制春季分蘖的为20对,可解释0.59%~48.7%的表型变异;控制单株穗数的为9对,可解释0.08%~22.18%的表型变异。控制冬前分蘖、春季分蘖和单株穗数的加性QTL存在差异,同一QTL在不同性状中的遗传贡献率也不同;基因间上位性效应以春季分蘖最大,单株穗数次之,冬前分蘖最小,且不同性状涉及的QTL位点具有差异。小麦分蘖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本研究初步定位到的一些重要QTL可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基因挖掘和高产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
正稻草—蘑菇菌渣—芦笋循环生产模式被列为浙江省十大农作制度创新模式,以该模式为基础的芦笋产业通过设施种植、2次养母茎、3次采笋来实现优质高产,每667 m~2年产值近1.3万元,一次种植,可连续采收超过15 a(年),效益显著。平湖市地处杭嘉湖平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长达200 d(天)以上,适合芦笋等多种作物生长。平湖2003年开始试种芦笋,在利用蘑菇菌渣废料改良增肥土壤成功种植  相似文献   
45.
王斌  邵慧  金玉芳 《浙江农业科学》2014,(5):642+644-642
嘉58是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育成的粳型常规稻新品种,介绍嘉58的特征特性,及其在平湖的栽培表现,总结该品种的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6.
研究表明,近年来浙江省平湖市耕地土壤pH向中性演变,有效钾呈增加趋势,而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均有明显的下降."控磷减氮增钾"实践降低了高磷、高N耕地土壤的比例,增加了中量有效钾土壤的比例,土壤养分向合理化方向发展.标准农田建设中挖、填土方法不合理,把原农田表土翻入地表以下,使部分农田有机质、全N和有效磷呈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7.
近几年,随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粮食安全和农业面源污染逐渐成为我市面临的两大难题。单季直播晚稻农药、化肥双减增效技术足我市顺应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需要,根据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要求,提出的一项水稻综合管理新技术。经2004、2005年试验研究和示范应用,取得仞步成效。  相似文献   
48.
为探究液体牛粪与化肥配施对玉米产量、植株养分吸收及土壤磷素淋洗与磷素盈亏的影响,田间条件下共设置6个处理,按照N 200 kg·hm-2、P2O5 100 kg·hm-2、K2O 80 kg·hm-2为总养分投入量进行施肥,包括不施肥(CK)、农户常规施化肥(F)、化肥与液体牛粪配施,并设置不同牛粪用量,分别为30、6...  相似文献   
49.
【目的】比较分析糯小麦陕糯1号和非糯小麦西农1330胚乳发育及淀粉形态、粒径的差异,为糯性与非糯性小麦的品质改良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陕糯1号(糯性)和西农1330(非糯性)2个小麦品种,取发育过程中籽粒(花后5、8、12、15、18、21、25和28 d)液氮速冻后横断,经戊二醛和锇酸固定、磷酸缓冲液漂洗、丙酮梯度脱水、Epon812胶包埋后,采用超薄切片机切成1 μm厚的半薄切片,经1%甲苯胺蓝染色后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胚乳细胞发育。提取2个小麦品种的淀粉粒,将其与成熟期籽粒横断面分别固定在样品台上,经离子溅射镀金后用扫描电镜观察成熟期胚乳结构及淀粉粒形态。采用MASTERSIZER-2000激光粒度仪分析淀粉粒粒径分布特征,每个样品重复3次,测定结果采用DP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Sigmaplot 12.0作图。【结果】在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陕糯1号胚乳细胞体积大小及增大幅度均小于西农1330,发育早期,二者淀粉粒表面均能被甲苯胺蓝染色,发育中后期,陕糯1号淀粉粒仍能被染色,西农1330淀粉粒则不能被染色。与西农1330相比,陕糯1号胚乳细胞内蛋白基质较少,蛋白质与淀粉粒结合较疏松。陕糯1号B型淀粉粒形态多为不规则的多边形,西农1330B型淀粉粒大多呈圆球形,二者A型淀粉粒形态无明显差异。陕糯1号和西农1330淀粉粒粒径分布存在差异。陕糯1号淀粉粒体积分布呈四峰曲线变化,西农1330则呈双峰曲线变化,二者表面积分布均呈三峰曲线变化,数目分布均呈单峰曲线变化。陕糯1号A 型(>10 μm)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均低于西农1330,B型(<10 μm)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均高于西农1330,二者A、B型淀粉粒数目百分比无明显差异。陕糯1号中SB型(<1 μm)淀粉粒的体积、表面积、数目占总淀粉粒比例分别比西农1330低1.11%、11.60%和9.28%,LB型(1-10 μm)淀粉粒的体积、表面积、数目占总淀粉粒比例分别比西农1330高8.27%、15.88%、9.27%。陕糯1号具有少量LA(>53 μm)型淀粉粒,而西农1330没有。【结论】在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陕糯1号与西农1330的胚乳发育及淀粉形态存在明显差异。LB型淀粉粒对陕糯1号与西农1330 B型淀粉粒粒径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0.
农地磷素流失是引起浙北平原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调查研究了浙北地区农地排水中磷素形态及其浓度的空间变异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排水中磷的浓度和形态有较大的影响,总磷、可溶性P和颗粒态P平均含量均为桑园>蔬菜地>水稻田、小麦田、油菜田>休闲地.可溶态磷占总磷的比例平均:休闲地(67.8%)>水稻田(47.9%)>小麦田、油菜田(39.8%)>蔬菜地(33.4%)>桑园(28.8%).排水中P浓度主要与土壤磷素积累有关,而与当年P肥施用量之间的相关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