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4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23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测定12个桑品种在生产季节1~5月龄桑枝条中的DNJ含量,研究12个桑品种在生产季节1~5月龄桑枝条种间和月龄增长对桑枝中DNJ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下半年生产季节中1~5月龄12种不同桑品种间桑枝条DNJ平均含量在P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其大小顺序为强桑1号(1.203 mg/g)桂桑优12(1.175 mg/g)桂桑优62(1.028 mg/g)粤桑11号(1.022 mg/g)桑特优2号(1.015 mg/g)沙2×伦109(0.945 mg/g)伦教40(0.903 mg/g)农桑14号(0.895 mg/g)粤椹大十(0.878 mg/g)桂桑5号(0.849 mg/g)桑特优1号(0.722 mg/g)桂桑6号(0.561 mg/g)。不同月龄桑枝条中DNJ含量平均值大小顺序为4月龄桑枝条DNJ含量(1.385 mg/g)3月龄桑枝条DNJ含量(1.032 mg/g)5月龄桑枝条DNJ含量(0.909 mg/g)2月龄桑枝条DNJ含量(0.746 mg/g)1月龄桑枝条DNJ含量(0.594 mg/g)。显示桑枝条DNJ含量随着枝条生长月龄不同差异很大,其含量随着枝条月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到4月龄时含量达到最高,随后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32.
对2个桑树试验圃共44个多倍体杂交组合的叶质进行养蚕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区(沙2×伦109)相比,大部分桑树多倍体杂交组合饲养的蚕儿食欲强、蚕体较大、发育较快、5龄期缩短;第10号试验圃有8个杂交组合、第11号试验圃有6个杂交组合的叶质成绩较优。两个桑树试验圃的百公斤桑叶产茧量、百公斤桑叶茧层量和万头蚕产茧量3个数量性状的方差分析表明在各个杂交组合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3.
为了充分挖掘现有桑树品种的药用价值,对生产上现行推广的杂交桑品种进行同品种不同方式剪伐后,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对不同品种间和组织部位间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桑树枝与叶、芽总黄酮含量差异极显著,叶和芽总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以桑芽含量最高,叶次之,枝含量最低;剪伐方式对桑树总黄酮含量影响不显著;桑树不同品种间总黄酮含量不同,桑枝总黄酮含量以桂桑5号和桂桑优12最高,桑叶总黄酮含量以桂桑5号、桂桑6号最高,桑芽总黄酮含量以桂桑6号、桂桑优12最高;同一枝条不同部位的枝、叶含量也不同,其中绿枝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硬枝,上部叶含量高于中下部叶,中部叶高于下部叶,上部叶与下部叶差异性极显著,建议选择桑树总黄酮提取和食用组织部位时以桑芽最佳,其次是上、中部叶片。  相似文献   
34.
桑树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广西地方桑树种质资源"平武1号"为材料,以引物组合Me8/Em3对其SRAP反应体系的模板DNA、引物、dNTPs和Taq DNA聚合酶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反应体系为:在25.0μL反应体系中含模板DNA 45.0 ng,引物1.0μmol/L,dNTPs 0.3 mmol/L,Taq酶1.0 U。用42个引物组合对6份桑树二倍体品系(农桑8号、璜桑37号、湖桑197号、湖桑32号、湖桑199号、育711、桐乡青、国桑20号)及其同源四倍体进行扩增,其中引物组合Me6/Em2的扩增条带清晰,品种间有不同程度的多态性。该研究建立的反应体系应用于桑树遗传多样性研究,重复性好,稳定性强,结果可靠,可用于下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5.
为比较桑树硬枝扦插繁育能力,使用实验室的可移动植物LED光照循环水培装置,以珍珠岩为基质对涠盛2号、桂桑优62、涠城1号、桂桑优12、涠荔1号及强桑1号等6个不同的桑树品种进行扦插种植试验,发现地方品种涠盛2号、涠城1号、涠荔1号扦插生根率和长叶率均达到了100%,较其它品种表现出了较强的生长能力和适应能力,在枝条根系生长情况和枝叶总量方面,品种涠盛2号、涠城1号、涠荔1号亦表现出明显优势,综合比较后认为,涠盛2号、涠城1号、涠荔1号属于扦插繁育能力较强的桑树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36.
以广东杂交桑沙2×伦109为对照,对三倍体桑树品种桑特优2号的净光合速率、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等光合生理参数的日变化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初步表明:桑特优2号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有效光合强度较高,这与生物学性状和经济产量的调查结果相一致。这一研究结果,为改进桑特优2号桑品种栽培技术措施,提高桑叶产量、质量和高产密植模式栽培提供光合作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从桑树品种、土壤与施肥、气候条件、栽培管理、传播途径等方面分析桑青枯病的发生、流行影响因素,加深对桑青枯病的了解,为今后研究和防治桑青枯病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8.
32份广东桑类型桑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SRAP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桑类型是由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的广东桑种形成的桑树栽培类型。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两广地区的部分广东桑类型桑树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为地方桑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选用22对SRAP引物组合在32份桑树种质材料中共扩增出144条带,其中有44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30.56%,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2条多态性带。32份桑树种质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值变化范围为0.826 4~1.000 0,平均值0.894 4,说明供试广东桑类型桑树种质材料间存在较高遗传变异。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将32份桑树种质材料划分成3类:第Ⅰ类包括了20份来自广西的地方品种资源,第Ⅱ类包括了3份来自广东的选育品种资源和7份来自广西的选育品种资源,第Ⅲ类的2份种质资源分别来自广西和广东。同一类群的各亚类群又多以同一地理来源的品种或亲本有相近、相同血缘的品种聚集。研究结果说明SRAP标记能很好地揭示同一桑种不同种质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广东桑类型桑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9.
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桑树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三倍体杂交桑组合桂桑6号的幼苗供试,于2019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资源圃进行桑树种植密度与行距配置的对比试验.共设计7种种植模式,对不同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下的桑叶产量以及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试验组间的桑叶产量差异显著:0.5 m×0.2 m/1.2 m×0.2 m不等行距种植模式的桑叶产量最高,为50632.21 kg/hm2;其次是0.8 m×0.2 m等行距种植模式,桑叶产量为35587.23 kg/hm2;0.8 m×0.3 m等行距种植模式的桑叶产量最低,为25496.87 kg/hm2.分析显示,部分农艺性状与桑叶产量有较大程度的相关性,随着农艺性状指标的提升,桑叶有增产的趋势,如桑叶产量与叶长、叶宽以及单株总条长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68、0.484和0.777;而部分农艺性状则与桑叶产量无相关性,如枝条总节数、每100 cm2叶质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040和0.207.依据试验结果认为,适当密度下不等行距种植模式的桑叶产量最高,且桑树单株总条长越长,桑叶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40.
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及其增殖情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交叉感染及增殖情况,为有效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野外昆虫菜粉蝶、桑尺蠖、斜纹夜蛾的体内收集到5种不同来源的微孢子虫,以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为对照,检测不同来源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并通过镜检和染色观察各种昆虫微孢子虫在蚕体内繁殖情况。【结果】从菜粉蝶分离获得的微孢子虫(PrL M)、从不同来源桑尺蠖分离获得的2种微孢子虫(PaB M I和PaB M II)、从不同来源斜纹夜蛾分离获得的2种微孢子虫(Sl M I和Sl M II)及家蚕微孢子虫(N.b)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分别为4.67×104、8.12×105、1.13×107、8.14×107、3.51×107和1.16×104 个/mL;各种昆虫微孢子虫在蚕体内孢子增殖力均很低,镜检发现,PrL M和PaB M I每个视野下见到1~10个孢子,而PaB M II、Sl M I和Sl M II需要几个视野才见到1个孢子;染色观察发现,PrL M和PaB M I感染后可以形成大量裂殖体,但很难形成成熟孢子。【结论】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具有较强的交叉感染危害,尤其是对蚕种生产危害很大,但在蚕体内增殖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