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在广西亚热带香蕉产区,以威廉斯B6为研究材料,以当前生产上常用的施肥量为对照,研究不同减量施肥对香蕉的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和果实品质性状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减量施肥处理对香蕉植株的生物产量和果实产量以及果实的品质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施肥量过少会延缓香蕉的发育进程,使抽蕾开花期推迟;导致香蕉植株的生物产量和果实产量以及品质降低,但是不同处理之间果实产量和品质性状之间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其中G2处理的果指长、单果指重及单株生物产量和果实产量最高,适当的减少施肥数量可以获得更好的产量效应。  相似文献   
52.
以4年生桂味荔枝树为试验材料,开展如下研究:不同放秋梢时间、喷施不同成份叶面肥、喷施不同浓度乙稀利与多效唑混合液对桂味荔枝成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末次梢最佳放梢时间为9月下旬,成花枝率达90.65%,其次是10月上旬,成花枝率达86.52%,最差是是9月上旬,成花枝率18.37%。对提高结果母枝质量及成花枝率最佳叶面肥组合是处理二(益花益果+双藻糖肽+花果丰),成花枝率达96.86%;其次是处理一(硫酸镁+硫酸锌+氯化钙+硼砂),成花枝率达95.45%;最差的是对照,成花枝率79.51%。使用不同浓度的乙稀利混合相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冬梢,处理间差异不明显,但是使用一定浓度的乙稀利加多效唑可使花序变短,利于培养短壮花序。  相似文献   
53.
为揭示蕉园行间间种甘薯对土壤结构变化的影响,以及解决香蕉园多年连作单种产生的土壤结构差、保水保肥力下降等问题,以桂蕉1号为材料,设置香蕉与甘薯间种和香蕉单作2种不同的种植模式,通过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及团聚体稳定性等指标,比较分析蕉园间种甘薯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月至9月期间,与单作相比,蕉园间种甘薯可使土壤容重和固相组成降低,降幅分别为3.28%~9.97%、1.24%~3.76%;使土壤孔隙度、土壤液相、气相占比升高,提升的幅度分别为1.24~3.76、0.36~6.39、0.88~4.34百分点;对于土壤团聚体的结构组成,间种甘薯促进了微团聚体向较大粒级的团聚体转化,使>2 mm、0.25~2.00 mm粒级的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增幅分别为1.15~13.01、0.60~21.69百分点,同时使土壤0.053~<0.25 mm、<0.053 mm粒级的水稳性微团聚体含量下降,降幅分别为1.78~22.47、0.24~1.17百分点,因而使间种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土壤团聚体稳定率(WSAR)、R>0.25、平均质量直径...  相似文献   
54.
目前,对粉蕉品种果实后熟过程中的质地特性变化规律的研究相对较少,以‘矮粉1号’‘金粉1号’‘广粉1号’和‘粉杂1号’4个主栽粉蕉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质构仪P/5探头进行整果穿刺试验,研究其果实质地相关参数的变化规律,可为粉蕉的果实质构特性的客观评价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后熟过程中,4个粉蕉品种的果肉粘连性、果肉紧实度和红绿值a*上升,黄蓝值b*和饱和度C*波动上升,果皮破裂距离和果皮韧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果皮硬度、果皮强度、果皮脆性、果肉硬度和色度角h°呈下降的趋势;4个粉蕉品种的果皮硬度、果皮强度、果皮韧性、果皮脆性、色度角h°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肉粘连性、果肉紧实度、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饱和度C*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肉硬度与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饱和度C*值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果肉粘连性与果皮硬度、果皮强度、果皮脆性和果肉硬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果皮破裂距离与果皮硬度、果皮强度、果皮脆性、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饱和度C*和色度角h°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利用主成分分析对4个粉蕉品种的果实成熟期质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粉杂1号’质地最优,其次是‘金粉1号’,然后是‘广粉1号’和‘矮粉1号’。  相似文献   
55.
目前,对粉蕉品种果实后熟过程中的质地特性变化规律的研究相对较少,以‘矮粉1号’‘金粉1号’‘广粉1号’和‘粉杂1号’4个主栽粉蕉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质构仪P/5探头进行整果穿刺试验,研究其果实质地相关参数的变化规律,可为粉蕉的果实质构特性的客观评价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后熟过程中,4个粉蕉品种的果肉粘连性、果肉紧实度和红绿值a*上升,黄蓝值b*和饱和度C*波动上升,果皮破裂距离和果皮韧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果皮硬度、果皮强度、果皮脆性、果肉硬度和色度角h°呈下降的趋势;4个粉蕉品种的果皮硬度、果皮强度、果皮韧性、果皮脆性、色度角h°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肉粘连性、果肉紧实度、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饱和度C*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肉硬度与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饱和度C*值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果肉粘连性与果皮硬度、果皮强度、果皮脆性和果肉硬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果皮破裂距离与果皮硬度、果皮强度、果皮脆性、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饱和度C*和色度角h°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利用主成分分析对4个粉蕉品种的果实成熟期质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粉杂1号’质地最优,其次是‘金粉1号’,然后是‘广粉1号’和‘矮粉1号’。  相似文献   
56.
对新发现的特早熟龙眼实生变异单株“桂丰早”,采用主栽品种“石硖”“储良”作为对照品种进行SCoT分子标记鉴定,并在广西南宁、大新、龙州、钦州和广东茂名、湛江等不同产区布置开展区域引种试验。通过连续4年多点种植观察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桂丰早”龙眼与“石硖”“储良”对比,在植物学性状、生长结果习性、SCoT分子标记不同引物扩增带均具有明显的差异;“桂丰早”龙眼适应性强,在各地均表现特早熟性状稳定,不同年份不同产区均比同一果园的“石硖”早熟7~15 d,且早结性、丰产性强,果大质优,综合性状优良,认为“桂丰早”适合我国龙眼主产区推广种植,以期缓解目前我国龙眼品种结构不合理、熟期过于集中、效益不好等严重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桂丰早”于2021年12月30日获植物新品种授权命名。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和掌握广西马铃薯出口贸易及出口竞争力发展状况,分析广西马铃薯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为广西马铃薯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建议。【方法】利用海关贸易数据分析2001—2021年广西马铃薯出口额与出口量的变化态势,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价格3个指标对广西马铃薯出口竞争力进行测算,并与中国马铃薯出口大省和世界主要马铃薯出口大国对比。【结果】广西马铃薯出口贸易从2010年开始快速发展,2010—2017年出口额和出口量年均增幅分别达到97.98%和65.89%,2017—2021年广西马铃薯年均出口额和出口量分别居全国第二、第三,与云南、山东一并成为中国主要马铃薯出口大省(区);广西马铃薯显示性比较优势在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后迅速增加,2010—2021年平均值3.464,超过山东、美国和法国等主要马铃薯出口省份和国家,但低于云南、荷兰和比利时;国际市场占有率达0.832%,国际市场份额居全国第一,但远低于其他马铃薯出口大国;广西马铃薯出口价格在2014年上升至1.286美元/kg,同比增长132.1%,高于其他马铃薯出口省份和国家,广西马铃薯在国际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