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54篇
农学   76篇
基础科学   64篇
  59篇
综合类   361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191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本文归纳总结了黄芩的有效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现状,对黄芩苷、黄芩素及黄芩提取物等抑菌活性研究相关的实验结果和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以期为中药黄芩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为探究无乳链球菌LrrG(Leucine-rich repeat protein from GBS)和表面免疫原性蛋白Sip(surface immunogenic protein)串联表达的LrrG-Sip重组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该研究将原核表达的LrrG-Sip重组融合蛋白分别以0.5μg·g~(-1)(R1组)、1.0μg·g~(-1)(R2组)和1.5μg·g-1(R3组)每尾200μL腹腔注射免疫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同时以Sip蛋白(S组)、LrrG蛋白(L组)以及PBS(P组)作为对照。2周后对所有免疫鱼体进行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人工攻毒,攻毒剂量为其半致死浓度(LD_(50):4.0×108CFU·mL~(-1))。结果显示LrrG-Sip重组融合蛋白R1组对尼罗罗非鱼的相对免疫保护率最高,达89.14%;且免疫后第14和第28天,该组鱼体血清抗体OD_(450nm)值分别达0.63和0.64,均显著高于单一蛋白对照组(S和L组)和PBS组(P0.05);R1组鱼体血清过氧化物酶(P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上述2个时间点也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但溶菌酶(LZM)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与其他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初步表明LrrG-Sip重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其免疫原性明显优于单个蛋白,且能有效减少免疫剂量。  相似文献   
103.
本研究建立了定量检测鲤疱疹病毒2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CyHV-2)的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检测方法,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方法的灵敏性、重复性、特异性和临床样品检测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qPCR相比,ddPCR具有相同的特异性,其灵敏性比qPCR低20倍.在定量CyHV-2 DNA时,ddPCR (R2=0.994)和qPCR (R2=0.994)均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且2种检测方法间的定量值呈正相关(R2=0.989).在定量检测相同稀释度的CyHV-2 DNA时,qPCR的定量值始终比ddPCR高10倍.ddPCR的组内和组间重复变异系数(CV)分别为0.59%-11.26%和6.55%-23.21%,而qPCR为16.57%-27.56%和22.31%-56.73%,说明ddPCR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在临床样品定量检测时,ddPCR的检出率稍高于qPCR.本研究建立的ddPCR能够准确定量检测CyHV-2,将为CyHV-2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4.
休闲农业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抓手。栾城区地处石家庄东侧,地理位置优越,适宜发展休闲农业。因此,基于SWOT分析法对栾城区休闲农业发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优势因素包括区位优势、文化底蕴深厚等,劣势因素包括用地问题突出、人才短缺、资源分散且产品单一,机会因素包括休闲农业政策、潜在客群扩大、城郊短途旅游兴起,威胁因素包括同质化程度高、管理粗放、宣传与实际不符、资金风险高。并提出增长型、转向型、多元型和防御型战略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05.
为研究双黄连口服液对鸡口服氟苯尼考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将20只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双黄连口服液联用组,各10只。联用组连续7 d灌服双黄连口服液(2 mL/kg,1次/d),对照组则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第8天两组各10只鸡按30 mg/kg灌服氟苯尼考,给药后按时间点连续采样,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氟苯尼考血药浓度,DAS2.0分析药代学参数。结果显示:联用双黄连口服液后,氟苯尼考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24h))和平均滞留时间(MRT_(0-24h))显著增加(P<0.01),清除速率(CLz)极显著降低(P<0.01)。双黄连口服液与氟苯尼考联用可降低氟苯尼考在鸡体内消除速度,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对氟苯尼考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使用R-Fans-32三维激光雷达(LiDAR)研究植株三维激光点云与植株叶面积之间的关系,为变量喷雾系统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假设植株激光点云数量与叶面积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搭建基于三维激光点云的靶标探测的试验系统,先测量靶标植株的高度来探究该探测系统的精度,激光雷达以10Hz的扫描频率和1m的探测距离实现对10株番茄的三维点云数据的获取,激光雷达上位机软件Ctrlview实现对三维激光点云数据的储存。利用Cloud Compare软件对储存的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利用LiDAR360软件对植株进行高度测量和点云数量的获取。对采集的植株点云进行数量统计,利用CL-202植物叶面积测量仪对采摘的靶标植株叶片测量叶面积,验证植株点云与叶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激光雷达探测所得到的番茄植株的高度与手工测量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7.92%。利用线性函数拟合植株点云数量与叶面积,拟合度为0.7805,最大相对误差为5.64%。【结论】设计了一种用于探究基于激光点云的变量喷雾系统可行性的试验系统,依据三维激光点云计算植株的叶面积精度良好,R-Fans-32三维激光雷达可作为变量喷雾系统的探测部件。  相似文献   
107.
为了促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环节拓展,推进县乡农业特色产业、农产品品牌建设,实现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产业融合,本研究指出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存在农业经营主体较为弱势、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乏力、地方政策支持产业融合发展力度不足的问题,提出构建以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经营主体、相关技术支撑、产业政策、产业发展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08.
为总结一种快速区分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 (Hampson)]蛹和成虫雌雄的方法,本试验以双委夜蛾健康蛹和成虫为虫源,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双委夜蛾蛹和成虫外部形态异同。结果表明,双委夜蛾雌蛹腹部末端分节不明显,第10腹节与第9腹节边缘相切后在第8腹节形成一个倒Y状结构,第8腹节腹面上部有一纵裂缝,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雄蛹腹部末端分节明显,第9腹节腹面有一纵裂缝,边缘两侧分别有一个瘤状突起。双委夜蛾雌成虫腹部较粗,末端圆筒状,有黄色短毛簇,生殖孔清晰可见;雄成虫腹部较细,末端狭长,有黄色长毛簇。经检验,该鉴定方法正确率达100%,可快速准确鉴定双委夜蛾蛹和成虫的雌雄,对于人工饲养、田间采集、预测预报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是家兔的一种常见且危害较大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就该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技术分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0.
低温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韭蛆毒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室内测试了低温对球孢白僵菌高毒力菌株YB8的生物学特性(菌落生长速率与产孢量)及其对韭蛆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25℃温度范围内菌落生长速率和产孢量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在25℃时菌落生长速率为3.15mm/d,产孢量为5.94×106个/mm2。20、23℃下菌落生长速率(1.94、2.91mm/d)与25℃下相比显著降低(P0.05),产孢量(4.80×106、5.57×106个/mm2)略有降低,差异不显著(P0.05),8~17℃下与25℃相比菌落生长速率及产孢量均显著降低(P0.05)。低温下球孢白僵菌对韭蛆的校正死亡率随温度降低而减小,25℃时韭蛆校正死亡率最高,为45.33%,与其他各温度差异显著(P0.05)。因此低温对白僵菌生长和韭蛆致病力有显著影响,根据韭蛆的田间发生规律,建议春秋季节韭蛆盛发期使用球孢白僵菌防治韭蛆时应在土壤温度接近或达到25℃时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