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植物新品种保护是保障育种者权利、激励育种创新、规范种子市场、促进农林业发展而设立的知识产权制度.通过调查上海市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情况,上海共有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申请670件,其中大田作物占比近50%,申请人以农业科学院和农业事业单位为主.通过总结上海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和特点,发现主要缺陷和不足,提出对策,将有利于...  相似文献   
12.
旱稻品种IRAT109辐照诱变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γ射线辐照处理旱稻品种IRAT109的干种子样品,加代至M2后混收种子,分批在水田和干旱胁迫条件下种植M3群体,通过苗期、分蘖期和抽穗期的观察获得突变单株,加代繁育至M5后考查可稳定遗传的突变性状,共获得260份不同性状的突变体。介绍了其中部分突变体在叶片、茎秆、穗部、籽粒形态和抗旱性等方面表现,配制个别突变体与野生型的F2群体并初步观察分离比例。讨论了筛选抗旱性相关突变体的技术困难和该套突变体群体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地区水稻已知品种SSR指纹图谱库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24对引物构建上海地区53份水稻品种的DNA指纹图谱,为当地水稻新品种保护、遗传资源评价及亲缘关系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显示,实验中共检测出109条多态性片段,变幅2~9条,平均每对引物4.5417条多态性片段,有效等位基因数为70.8187,平均每个标记2.9508个;Shannon多样性指数(Ⅰ)平均值为1.1296,变幅0.4949~1.8402;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5415,变幅0.2656~0.8001。用24个标记建立53份材料的DNA指纹图谱,这些字符串就构成了这53份材料的“身份证号码”,本实验中,各材料的分子身份证号码是唯一的;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21处可以将53份材料分为2个类群,分别为粳稻组和籼稻组,但是组内遗传距离较近。由此可见,上海地区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狭窄。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新品种权审查提速,尽早实现"快保护",基于DUS测试实践及来源于农业农村部的数据分析,对我国草本花卉DUS测试现状进行总结。草本花卉的新品种权审批由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负责,农业系统具有相对完善的测试机构,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测试队伍,采用的是官方测试为主,现场考察为辅的实质审查方式。根据我国草本花卉DUS测试机构、测试指南、品种权申请与授权情况和DUS测试基本情况,归纳DUS测试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提高DUS测试质量的建议。面对我国的丰富花卉资源保护重任,草本花卉DUS测试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16.
根据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简称DUS)测试的原理和技术规则,在主要参考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简称UPOV)、欧盟植物品种局(The community plant variety office,简称CPVO)和日本的非洲凤仙新品种测试指南基础上,再结合国内外的资源,研制出了适用于我国的非洲凤仙新品种测试指南。该指南在UPOV指南的25个测试性状基础上增加了9个性状,合计为34个性状。该指南对其适用对象、性状的选择与确定、性状分级、标准品种的选用和DUS判定标准进行了探讨,为非洲凤仙新品种的授权提供了测试技术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以19个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品种为材料,采用地栽、浅植、深植3种栽培方式研究花发育阶段、测试时期、栽培方式对其DUS测试数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花发育阶段对测试数量性状影响明显,随着开花程度的加深,花序梗长度明显伸长,花序直径、花心直径增长至开放5轮两性小花后停止;测试时期对测试结果也有较大影响,冬天、夏天测试值均明显低于春天;半年的测量结果表明,上海地区6月最适于非洲菊生长;在常规栽培管理条件下,地栽方式最利于非洲菊生长,其叶长度、叶宽度、花序梗长度,花序直径等均明显高于另2种方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DUS测试,对113个上海鲜食玉米品种进行田间种植试验,对采集的30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上海鲜食玉米的遗传多样性发展。结果表明,上海鲜食玉米的遗传变异积累相对单一,除了3个性状抽雄期与散粉期间隔天数(1.77)、抽雄期与抽丝期间隔天数(2.04)、植株的穗位高与株高比率(1.92)外,其他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处在0.18~1.50,有约26.67%的性状低于1.00。聚类分析表明,上海鲜食玉米的遗传背景存在趋同化现象,聚成5类时,前两类包含近61.06%的品种,类群Ⅲ和类群Ⅳ分别与其他类群有明显的差异,但是二者的品种量极少。主成分分析得出,生育期和雄穗等相关性状对上海地区鲜食玉米的评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