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9篇
农学   6篇
  3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马铃薯四倍体栽培种茎段组织的EMS诱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1%的EMS溶液处理“中薯2号”试管苗茎段材料,通过对诱变材料再生过程的观察、再生苗试管培养观察及棚栽阶段的生理指标统计分析,研究了EMS对马铃薯四倍体栽培种茎段组织化学诱变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EMS能够有效渗入生长点细胞;经EMS处理后试管苗生长量显著小于对照,再生植株和组织器官发生变异;试验证实1%(v∶v)浓度EMS处理4h以上具有明显的诱变效应,可以应用于今后马铃薯诱变育种。  相似文献   
52.
马铃薯休眠块茎上芽眼组织休眠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鹏  连勇  金黎平 《中国马铃薯》2002,16(4):195-198
以早熟品种中薯 3号和加工品种大西洋脱毒试管薯为试验材料 ,通过对休眠块茎芽薯分离培养 ,研究休眠块茎上芽离体培养后的生长发育变化。初步结果表明 ,休眠马铃薯块茎上侧芽停止生长始于匍匐茎生长期 ,主要受顶端优势的影响 ;顶芽停止生长开始于块茎形成起始 ,可能是因为匍匐茎上的细胞分裂中心和代谢重心转移影响 ;在块茎休眠过程中顶芽和侧芽不生长主要是受到来自块茎内部因素的抑制 ;当芽从休眠块茎上分离出来 ,在培养基上能够很快的生长。马铃薯块茎休眠和块茎上芽的休眠可能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机制所控制。  相似文献   
53.
赤霉素解除马铃薯块茎休眠的调控敏感位点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马铃薯栽培品种“大西洋”和“中薯 3号”脱毒试管薯为试验材料。以针沾取GA3处理休眠期试管块茎不同部位 ,研究GA3 解除马铃薯块茎休眠的调控部位。结果表明 :块茎顶部对GA3 处理最敏感 ,其次是基部 ,然后是第一侧芽、第二侧芽 ,说明GA3 解除块茎休眠过程中的敏感调控部位主要是在块茎的顶部  相似文献   
54.
野生茄子原生质体制备及电融合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茄子蒜芥茄(Solanum sisymbriifolium)和水茄(S. torvum)叶片为原生质体融合材料,对原生质体制备中酶解液浓度、酶解时间和电融合参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0.3%(m/V)纤维素酶+0.1%(m/V)离析酶浓度条件下镜检观测到的单细胞数量最多;蒜芥茄酶解最适时间为14 h,原生质体产量达最大值15.06×106个 · g-1,水茄酶解最适时间为13 h,原生质体产量达最大值15.92×106个 · g-1;最适电融合参数为交流电场强度80 V · cm-1,作用时间10 s,直流脉冲强度1 250 V ·cm-1,作用时间 45 μs,次数1 次时,显微镜观测到融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5.
为了扩大遗传增益,选择秃杉优良家系进行遗传改良和推广,丰富中高海拔山区造林树种,提高林地生产力;调查18年生秃杉试验林各家系、各试验地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等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不同秃杉家系进行分析,并按照得分值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按照聚类分析的结果和入选率20%进行综合选择,排在前5位的家系入选,并对选择的家系综合分析。按照综合选择出的5个优良家系(1-L_4,2-N_(18),3-C_2,4-C_4,5-C_(10))作为推广家系,树高增幅为101.2%~107.6%,平均增幅为105.2%;胸径增幅为107.6%~113.8%,平均增幅为110.4%;单株材积增幅为113.3%~127.7%,平均增幅为122.0%。为筛选出可供生产上应用的秃杉优良家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茄子果形的QTL 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军  陈钰辉  王利英  刘富中  张映  连勇 《园艺学报》2012,39(6):1115-1122
 以圆茄高代自交系106和长茄高代自交系113为亲本,利用其F2群体构建了一张包括23个SSR标记和85个AFLP标记,共15个连锁群的复合遗传图谱。该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1 007.9 cM,平均图距9.3 cM,长度和密度符合定位标准。采用MapQTL4.0软件并结合MQM作图法对果形QTL进行定位分析,定位到与果形指数相关的两个QTL,位于第1和第12连锁群上,表型贡献率分别为20.8%和41.5%;与果长相关的5个QTL,位于第1、8、11、12、14连锁群上,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6.5%、36.8%、9.8%、45.0%和41.9%;与果径相关的两个QTL,位于第1和第5连锁群上,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6.2%和15.8%。果形指数、果长和果径QTL同时定位在第1连锁群上,且与AFLP标记M23E21B距离3.5 cM,表明果形性状与该标记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57.
刘富中  连勇  陈钰辉  张映 《园艺学报》2018,45(5):1011-1012
‘园杂460’茄子是以10cp1为母本,以062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植株直立,生长势强,果实近圆形,纵径10 ~ 12 cm,横径12 ~ 13 cm,单果质量500 ~ 800 g,商品果果皮紫黑色,光泽度好,萼片紫色。果肉淡绿色,肉质细腻,味甜,商品性好。耐低温弱光,中抗枯萎病。中早熟,露地一般产量82 458.8 kg ? hm-2。适宜华北、西北地区早春日光温室、秋日光温室、早春塑料大棚和春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58.
茄子黄萎病在北方地区发病田块达40%—100%,青枯病为害在长江流域一般导致减产20%—30%,严重时损失达50%—60%。通过生物技术的手段和方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现将茄子在体细胞融合与遗传转化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讨论茄子在体细胞融合和遗传转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9.
四倍体茄子叶片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茄子(SolanummelongenaL.)在整个生育期中易受多种病虫害侵袭,特别是黄萎病和青枯病,常给茄子生产带来重大损失。到目前为止仍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抗病品种。而茄子野生种和近缘野生种中存在高抗黄萎病和青枯病等的珍稀基因,利用这些抗性基因选育高抗的茄子品种是一种  相似文献   
60.
茄子SmMsrA基因VIGS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祯  刘富中  张映  齐东霞  陈钰辉  连勇 《园艺学报》2015,42(8):1495-1499
利用RT-PCR从茄子单性结实品系D-10中获得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A基因(Sm Msr A)的编码区。通过Gateway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3个分别含Sm Msr A基因不同片段的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 rattle virus,TRV)介导的基因沉默(VIGS)表达载体p TRV2-Sm Msr Ai。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GV3101后,用注射压迫法侵染茄子叶片。采用表型观察、TRV病毒分子检测和q RT-PCR技术,评价构建的VIGS体系对Sm Msr A基因的沉默效果。结果表明,报告基因PDS沉默后叶片呈现明显的光漂白现象,Sm Msr A基因沉默后叶片呈花叶状,果实变小,叶片和果实中的Sm Msr A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降低,表明Sm Msr A基因是正向调控茄子果实发育的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