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9篇
  10篇
综合类   2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研究延安市园林植物生理特性周年内随季节的响应规律,以延安大学校园内6种常见乔木(油松、侧柏、旱柳、国槐、银杏和栾树)为研究对象,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分别采集植物叶片,分析同一生境下落叶与常绿乔木生理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平均来看,油松和侧柏的相对含水量和POD活性高于其他4种落叶乔木,而电导率、MDA、SOD和CAT低于其他4种落叶乔木。说明常绿乔木比落叶乔木具有更强的保水性,落叶乔木更易受到干旱环境的影响,但其应对干旱环境的能力较强。相对含水量和POD活性均为夏季>春季>秋季,CAT活性与之相反,电导率和MDA活性均为秋季>夏季>春季,SOD活性为夏季>秋季>春季。可见,当地秋季气候环境对园林乔木生长影响较大,要重视秋季园林乔木的管护工作。由隶属函数法分析结果看出,不同树种季节间的适应特性不同,没有达到季节间的一致性,3个季节落叶乔木的平均隶属值均高于常绿乔木。综合来看,6种园林乔木对环境适应能力由强到弱为栾树>国槐>旱柳>银杏>侧柏>油松。  相似文献   
32.
在谷子不同生育阶段,测定植株样品的干物质和各样品的氮(N)、磷(P2O5)、钾(K2O)含量,对不同生育阶段谷子对氮磷钾吸收速率及吸收量进行测定和对比,以研究谷子在丘陵沟壑干旱山地上对氮-磷-钾的吸收规律。结果表明,谷子对N-P-K三要素通常表现为前期吸收速率慢,吸肥量少,中期吸收速率快,吸肥量也逐渐达到高峰,但P素的吸收高峰比N和K要晚些,N-P-K三要素在生长后期吸收速率又逐渐减慢;N,P2O5,K2O的吸收比例一般为1∶0.29∶0.55,吸肥量以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  相似文献   
33.
采用室内种子萌发实验方法,以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两种牧草种子为研究对象,以NaHCO3和Na2CO3为基础盐分,将NaHCO3 和Na2CO3按照1:0,2:1,1:1,1:2,1:1的比例配成相同浓度的复合溶液,研究不同混合盐分胁迫对碱茅和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芽长和芽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混合盐分胁迫对碱茅和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芽长均有明显地抑制作用。但是,不同盐分组合处理间对碱茅和紫花苜蓿的芽重的影响比单一盐分要小。单一盐分比较,NaHCO3的抑制作用更强。NaHCO3 和Na2CO3的比例为1:1时,对两种种子的发芽抑制作用最强。两种牧草比较,Na2CO3 和NaHCO3混合盐分胁迫对碱茅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弱,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34.
为了解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各层次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以及土壤游离氨基酸与土壤其他理化性质的关系,以黄土丘陵区恢复19a的杏树林、沙棘林、刺槐林和草地为研究对象,以耕作相同年限农田为对照,分析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游离氨基酸(TFAA)含量的影响以及其随季节波动情况。结果表明,除杏树林外,退耕还林还草后的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农田,年平均含量排序为沙棘林(34.31μg·g^-1)>刺槐林(31.87μg·g^-1)≈草地(29.74μg·g^-1)>农田(25.86μg·g^-1)≈杏树林(24.11μg·g^-1)(P<0.05),平均来看,随着土层加深,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呈现增加趋势,0~10、10~20cm和20~40cm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8.64、29.04μg·g^-1和29.86μg·g^-1。不同季节之间同种植被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且随季节变化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在土层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各土壤基础指标无显著相关;在10~20cm土层与土壤有机质显著正相关;在20~40cm土层与土壤含水量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20~40cm土层相对干燥的土壤环境有利于增加游离氨基酸含量。游离氨基酸作为植物有机氮源其含量随着植被类型、土层深度和季节变化,可考虑作为评价生态恢复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5.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淋溶试验比较了两种供试土壤加入等量氮素后,化肥处理(硫酸铵溶液)和有机肥提取液处理淋溶过程中不同形态氮及可溶性有机碳(DOC)在土壤中的淋溶迁移特性.结果表明,加入硫酸铵溶液后两个土壤氮素累积淋火量较未施肥清水对照无明显变化,肥料氮的淋失量占氮总淋失量的比例在2.31%~8.68%之间;而加入有机肥提取液后淋出的氮量显著增加,肥料氮占氮总淋失量的比例达65.7%~76.4%.有机肥处理淋失的氮素形态以可溶性有机氮(DON)为主,其次为硝态氮和铵态氮;而化肥处理氮素淋失形态以硝态氮为主(85.2%~88.8%),其次为可溶性有机氮DON(7.9%~10.2%),铵态氮所占比例最低(3.3%~4.6%).有机肥处理DOC和铵态氮的淋失量也显著高于化肥处理.因此,有机肥中可溶性养分特别是可溶性有机碳、氮在土壤中的淋失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6.
过硫酸钾氧化法测定溶液中全氮含量的影响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过硫酸钾试剂质量、氧化条件(温度和时间)及试验用水类型对过硫酸钾氧化法测定溶液全 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生产的过硫酸钾产品氧化后,其在220和275 nm波长处的吸收峰存在极显著 差异,空白矫正吸光值(A220-2A275)高达2.5左右,严重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采用蒸馏水和去离子水对测定结 果无明显影响,均可满足试验要求;120-124 C高压锅氧化30 min的空白吸收值较低,并可定量回收溶液中的尿 素态氮和铵态氮,是较为适宜的氧化方式;采用0.15 mol/L NaOH和30 g/L过硫酸钾氧化剂试配,当样品和氧化 剂的加入体积比为1:1时,可氧化尿素态氮的最大范围为20 mg/L。  相似文献   
37.
延安不同种植年限日光温室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延安不同种植年限日光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指标,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和内梅罗指数法对研究区域土壤进行综合肥力评价。结果表明,种植5年的土壤pH平均为8.46,土壤呈碱性-强碱性。种植20年的土壤pH平均为7.54,土壤呈现中-偏碱性。可见,种植蔬菜时间越长,土壤有酸化趋势。种植5年的土壤总盐平均为0.70 g/kg,属于中盐渍土,种植20年的土壤总盐平均为1.17 g/kg,属于强盐渍土。种植时间越长,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越明显。养分分析结果表明,种植5年和20年的土壤有机质平均分别为17.53 g/kg和20.15 g/kg。种植5年和20年的土壤碱解氮平均分别为93.47 mg/kg和159.80 mg/kg。种植5年和20年的土壤速效磷平均分别为54.47 mg/kg和71.85 mg/kg。种植5年和20年的土壤速效钾平均分别为123.05 mg/kg和164.23 mg/kg。碱解氮含量相对较低。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相对较高。延安日光温室土壤综合肥力等级处于三等,肥力状况为一般。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综合肥力系数比较来看,种植20年(1.55)> 种植5年(1.12)。可见,不同种植年限对土壤综合肥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延安丘陵沟壑干旱山地上谷子对氮-磷-钾吸收规律;【方法】在谷子不同生育阶段分别取全株样经120℃杀青30 min的处理后,放置于80~85℃烘干箱内烘干至恒重,再将此样品粉碎过筛后再分别测定其干物质的量及其中的氮(N)、磷(P_2O_5)、钾(K_2O)的含量,对不同生育阶段谷子对氮磷钾吸收速率及吸收量的测定和对比;【结果】试验研究得出了谷子在干旱丘陵区吸收氮磷钾的速率和吸收量的规律、模式和相关参数;【结论】谷子对氮磷钾的吸收速度一般表现为生长前期缓慢,吸肥量较少,生长中期吸收速度逐渐加快,吸肥量也逐渐增加并达到高峰,但磷的吸收高峰晚于氮和钾,生长后期吸收速度逐渐减弱。吸肥量以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吸收比例一般为1∶0. 29∶0. 55。  相似文献   
39.
温度对土壤吸附有机肥中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溶性有机碳、氮(Soluble organic carbon or nitrogen,SOC和SON)可被土壤吸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组分复杂,土壤对可溶性有机物吸附的不均一性会导致可溶性有机物组分的变化,大部分疏水性化合物被吸附,而亲水性化合物被释放进入溶液中[1].因此,可溶性有机碳、氮在土壤中的吸附,直接影响其在土壤-水系统中的迁移和行为[2-3].林地土壤中含有相当数量的可溶性有机养分,因此,关于林地土壤对可溶性有机养分的吸附特性,国外研究者已开展了不少研究.研究表明,可溶性有机碳吸附特性与土壤性质如pH、表面积、有机碳、铁铝氧化物和黏粒含量等因素有关[4-5].关于农业土壤对可溶性有机碳的吸附特性的影响,国内也开展了一些研究,主要集中在pH、铁铝氧化物含量等对吸附影响方面[6-9].  相似文献   
40.
为了解延安南部县区烤烟主栽区土壤理化性状,在延安市宜川县、富县和南泥湾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烟地进行土壤分析,土壤分0~30、30~60、60~90 cm三个层次进行取样。分析其p H值、有机质、速效磷、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在土壤深度为0~30、30~60、60~90 cm时,酸碱度平均值分别为p H 7.00、7.11、7.37,因此土壤越深越偏碱性。所有土样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2 g/kg左右,在土壤深度为0~30、30~60、60~90 cm时,有机质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7.88、21.93、28.89 g/kg。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也在有所增加。有效磷含量平均为76 mg/kg左右,在土壤深度为0~30、30~60、60~90 cm时,有效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82.92、69.51、76.50 g/kg,在不同的土层中有效磷的含量差异不大。铵态氮含量的平均值为130 mg/kg,在土壤深度为0~30、30~60、60~90 cm时,铵态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16.95、143.35、129.25 g/kg。在不同的土层中有铵态氮的含量差异不大。硝态氮含量的平均值为91 mg/kg,在土壤深度为0~30、30~60、60~90 cm时,硝态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02.96、96.92、73.46 g/kg。硝态氮的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有所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