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5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早稻苗期耐冷性的品种间差异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适宜于早稻机插袂栽培的苗期耐冷性品种,2012年以19个早稻品种为材料,采用3种人工低温(6.0,8.0,10.0℃)和常温(CK)处理,则定了与幼苗耐冷性相关的6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在3种低温处理条件下,幼苗电导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均与常温条件下(CK)的差异显著,可作为苗期耐冷性鉴定的评价指标。(2)除了幼苗叶绿素含量外,其他5项指标的品种间变异系数均以10.0℃处理最大,是苗期耐冷性鉴定的最适宜低温处理。(3)根据所则定的上述5项生理生化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将19个早稻品种分为3个耐冷性等级:强耐冷性品种(株两优505等6个品种),中耐冷性品种(中优1号等8个品种),冷敏感性品种(株两优06等5个品种)。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贵阳市城郊区浅层地下水的调查及采样分析,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浅层地下水中NO3--N含量出现较大差异,与林地相比,城市生活用地、耕地和工业用地的地下水硝态氮平均含量分别增加2.47倍、3.88倍和2.25倍。丰水期地下水硝酸盐含量普遍高于枯水期。以NO3--N为评价指标,耕地、城市生活用地、工业用地地下水质在枯水期均为Ⅳ类,而丰水期地下水质均为Ⅴ类;林地地下水的NO3--N浓度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均小于10 mg/L,水质达到Ⅲ类。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玉米密植栽培技术、机械深松少耕技术、机械深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等进行综合组装集成,在黑龙江省双城市3个试验点,推广示范玉米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2010年核心示范面积6hm2,示范面积60hm2,辐射带动6 000hm2,产量较农户模式增产2 926kg·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共节本增效0.27亿元。  相似文献   
34.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都匀马寨马尾松1.5代无性系种子园交配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无性系种子园的多位点异交率tm=1.000(SD=0.000),单位点异交率ts=0.996(SD=0.001),双亲近交比tm-ts=0.004(SD=0.000),tm与ts值之间的差值反映双亲近交程度,tm-ts=0.004接近0,表明马尾松1.5代种子园交配系统以异交为主。  相似文献   
35.
利用48对SSR标记对来源于同一优质香型材料80-66的5个常规香稻品种进行了指纹分析及品种相似性和特异性分析,发现玉针香与玉柱香的遗传差异最小,农香18与玉针香、玉柱香的遗传差异次之,创香5号与玉针香、玉柱香、农香18的遗传差异第三,而板仓香糯为糯稻品种,与其它品种的遗传差异均较大。结果表明:将数字身份证、指纹图谱和坐标图形式的数字指纹三者结合,作为品种的指纹信息,可以更全面的反映该品种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6.
采用Williams鉴别系统的4个鉴别寄主(2 个芜菁甘蓝品种Laurentian和Wilhelmsburger,2 个结球甘蓝品种Jersey Queen和Badger Shipper),于2011—2012年连续2年对采自黑龙江、吉林、辽宁的11个大白菜根肿病主要发病区域的病原菌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大白菜根肿病菌主要种群均为4号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37.
为探索土壤微生态对稻-油系统周年耕作方式的响应机制,利用湘北洞庭湖区长期免耕直播土壤,设置稻-油轮作试验,通过比较双免耕双直播和旋耕抛栽土壤中酶活性、微生物数量、群落多样性和菌群功能等指标的差异,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宏基因组测序表明,细菌群落在2种耕作方式下组成相似,双免耕双直播下细菌多样性更高;真菌群落在不同耕作方式下有不同的真菌类型,但旋耕抛栽下真菌多样性更高。菌群功能分析显示,需氧和兼性厌氧原核微生物相对丰度在双免耕双直播中较高;与氮代谢相关的原核微生物相对丰度在双免耕双直播中较高,而与碳代谢相关的原核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在旋耕抛栽中较高。可培养微生物数量测定表明,免耕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都较旋耕极显著降低,而氨化细菌数量极显著增加。酶活性分析表明,双免耕双直播土壤中的脲酶活性比旋耕抛栽提高了58.12%,而转化酶、磷酸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分别降低了28.57%、11.00%和57.73%。本研究表明稻-油轮作双免耕双直播的耕作方式有利于提高土壤中细菌的多样性、需氧和兼性厌氧原核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有利于土壤中氮的转化和利用,为洞庭湖区稻-油系统合理耕作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8.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只有将农业科技成果与农民现实需求、资金成本等方面进行有效融合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我国农业不断发展,尽早实现伟大中国梦。但是现阶段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象并不客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左右,很多优秀的农业科技成果无法投入到实际应用当中,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步伐。基于此,本文将详细阐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望予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9.
农杆菌介导BADH基因转化美丽胡枝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子叶节为外植体,草丁膦为选择剂,对根癌农杆菌LBA4404介导的美丽胡枝子遗传转化进行研究,建立美丽胡枝子遗传转化体系,获得转BADH基因植株,最高转化率可达28%.抗性植株经分子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进美丽胡枝子基因组中.NaCI胁迫下,转基因植株能积累更多的甜菜碱,证明BADH基因在转化植株中得到正常表达.  相似文献   
40.
2016年,在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免耕试验基地开始设计不同种植模式处理;2018—2020年,采集冬闲–稻(IR)、冬闲–稻–稻(IRR)、油–稻(OR)、油–稻–稻(ORR)等4种油稻种植模式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的容重、微团聚体、养分和酶活性,探究免耕条件下不同油稻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特性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2019年,同一年内不同油稻种植模式土壤容重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0年,IR和IRR的土壤容重显著高于OR和ORR的;2020年,OR和ORR的0.250~1.000mm粒级微团聚体质量分数较2018年的分别降低了52.04%和49.41%,不同种植模式对大粒级(>0.010mm)微团聚体质量分数的影响较大,对小粒级(<0.010mm)的影响较小;2018、2019年,同一年内4种种植模式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0年,ORR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的;同一年内,OR、ORR的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显著低于IR、IRR的,ORR的土壤纤维素酶、磷酸酶活性均较IRR的高。可见,免耕条件下,油–稻和油–稻–稻种植模式可减缓土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