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0篇
  5篇
综合类   12篇
园艺   1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黄瓜瓜条中赤霉素和脱落酸含量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本试验以秋露地栽培鲁黄瓜9号为试材,研究如何提取、纯化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测定商品成熟期瓜条中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的含量。试材用液氮研磨以100%冷乙腈浸提,浸提液抽滤,氯仿去除色素,PVP去除酚类杂质,乙酸乙酯提取激素,最后过PT-C18预处理柱。以甲醇—水(含5%冰乙酸)为流动相,在μ-BandpakC18柱上进行分离,紫外检测器在252nm波长下检测、鉴定,并测得回收率分别为GA3:80 12%;ABA:81 33%。  相似文献   
32.
基于InDel标记的大白菜育种材料分子身份证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5份大白菜育种材料为试材,精选20对均匀分布于大白菜基因组、且只能检测出2个等位基因的共显性InDel标记引物进行分子标记检测,构建分子身份证。结果表明:20对引物中有16对引物在所有材料中均扩增出单一条带,另外各有2对引物在部分材料中存在缺失和加倍现象。将所有标记引物按其所处染色体编号由小(A01)到大(A10)排列,同一染色体上的标记则按照物理位置从小到大排列,按顺序对标记赋值,构建了105份大白菜材料的分子身份证。所筛选的20对引物对未知新种质的身份证构建具有通用性和兼容性,表明InDel标记技术可以作为大白菜鉴定和分子身份证构建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3.
大白菜芜菁花叶病毒病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不同感病亲本对大白菜芜菁花叶病毒病抗性遗传规律的影响,以大白菜抗TuMV的国家级抗源材料8407和高抗TuMV的高代自交系材料73为亲本之一,分别与2个感病材料冠291和06-247构建F1杂交组合,并制备F2群体。采用摩擦接种法对上述亲本及其F1、F2群体接种TuMV-C4,采用生物学观察的方法,根据病情分级和归类标准对大白菜TuMV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以8407为抗病亲本,当感病亲本为冠291时,表现为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当感病亲本为06-247时,表现为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以73为抗病亲本,当感病亲本为06-247时,TuMV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同一个抗病亲本,当感病亲本为冠291时,又表现为由两对隐性基因控制。因此,大白菜TuMV的抗性遗传规律十分复杂,同一个抗病材料,当感病亲本不同时,所配制的组合间TuMV抗性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34.
大白菜的类胡萝卜素种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建立大白菜类胡萝卜素鉴定方法,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根据标样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检测结果,对不同类型大白菜材料的类胡萝卜素种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利用C30柱从大白菜中共分离出48类胡萝卜素,根据保留时间和吸收谱特征鉴定出其中的30种成分,链孢红素、玉米黄质、六氢番茄红素、ζ-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和紫黄质均为首次在大白菜中报道。橙色大白菜中的类胡萝卜素种类最多,与其他大白菜存在很大差异。说明该鉴定方法适用于大白菜的类胡萝卜素种类研究。  相似文献   
35.
山东省山药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山东省山药生产及栽培技术现状,分析了山东省山药生产的主要病虫害,总结提出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6.
与大白菜TuMV抗病基因TuRBCS01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大大加快育种进程,然而由于大白菜抗病毒病遗传规律的复杂性,目前所定位的基因和筛选的连锁标记远不能满足育种需要,为了更好地对抗病毒病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pekinensis)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本研究筛选了与大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抗性基因TuRBCS01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在对该基因进行定位的基础上,利用回交1代(backcross1,BC1)分离群体,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BSA)、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和序列特异引物(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SP)标记技术,筛选与该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通过对13对SSP引物和16对SSR引物的分析表明,有8对引物在两亲本间表现多态性,有5对引物扩增出的标记与基因TuRBCS01紧密连锁或共分离,分别为mBr4072、Bra025493-1、Bra025493-2、Bra025467-4和Bra025467-5.筛选出与大白菜TuMV抗性基因TuRBCS01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2个,分别为SAAS_mBr4072_240 (1.5 cM)和Bra025493-1(1.0 cM),另有3个标记与基因TuRBCS01共分离,分别为SAAS—Bra025493-2_749、SAAS_ Bra025467-4—780和SAAS—Bra025467-5_ 956.上述标记丰富了大白菜抗TuMV分子标记的数量和种类,有望用于大白菜抗病毒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37.
由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 MV)引起的病毒病是大白菜(Brassica rapa ssp.pekinensis)主要病害之一。大白菜中野生型eIF(iso)4E.a(A)和eIF(iso)4E.c(C)共同介导病毒的早期侵染,单个或两个基因发生功能缺失突变将使病毒难以侵染植株,大白菜表现为抗病毒表型。前人已筛选出eIF(iso)4E.a的可变剪切突变(a~1)和假基因突变(a~2)、eIF(iso)4E.c的移码突变(c~1)和转座子插入突变(c~2)。本研究对3种eIF(iso)4E.a等位基因序列进行了重新分析和评估,优化了检测标记,结合本课题组已经获得的鉴定eIF(iso)4E.c等位突变的标记,对中国市场销售的38个大白菜品种和本课题组创制的96份叠抱类大白菜种质资源进行了筛查。结果表明,A、a~1和a~2基因型在市售大白菜杂交种和叠抱类种质资源中的检出频率分别是36.8%、40.8%、22.4%和26.1%、28.1%、45.8%。a1和a2两种突变等位基因的检出频率总体达71.3%。相比之下,在eIF(iso)4E.c位点,供试的134份材料中仅有1份种质是c~1c~1基因型、13份种质是c~2c~2基因型,两种突变等位基因所占的比例仅为10.4%。本研究结果为利用抗病毒功能基因进行种质鉴定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了可选的标记,对已有品种的推广提供了抗病毒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38.
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LACS)能催化游离的脂肪酸形成酰基辅酶A,是脂肪酸激活、转运、氧化及储存脂合成等生化途径的关键酶,在许多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大白菜LACS家族基因成员,分析其亲缘关系、蛋白质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共线性关系、基因结构、蛋白保守结构域和基因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从大白菜全基因组共鉴定到13个BrLACS基因成员,分成4组,不均匀地分布在7条染色体和1个Scaffold上。BrLACSs的蛋白长度和分子量分别为199~1 072 aa和23.10~121.10 kDa。与拟南芥AtLACS1、AtLACS5和AtLACS6共线性的BrLACS基因发生了扩张,出现了双拷贝(BrLACS5a、BrLACS5b和BrLACS6a、BrLACS6b)及三拷贝(BrLACS1a、BrLACS1b和BrLACS1c)。表达模式分析表明,BrLACS4和BrLACS8基因在大白菜不同器官/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尤其在控制花器官蜡质性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有蜡粉大白菜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无蜡粉大白菜。本研究结果为解析大白菜LACS基因在控制大白菜蜡质性状中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