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17篇
  18篇
综合类   105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建立了具功能性反应的三种群食物链系统的模型,该系统是一个食饵种群被第一类捕食者种群捕食,而第二类捕食者种群仅捕食第一类捕食者种群.当给定参数满足一定条件下,应用微分方程理论和构造Liapunov函数的方法,讨论了平衡点的存在性,证明了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和局部渐近稳定性.  相似文献   
222.
密度对饲用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饲用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密度对叶面积指数、叶绿素、比叶重的影响,揭示光合生理指标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对产量进行调控。结果表明,在部分生育时期玉米叶面积指数、比叶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叶绿素含量拔节期~灌浆期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不同生育时期3个指标与产量之间相关性不一致。  相似文献   
223.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水稻品种资源稻瘟病抗性,挖掘优异种质资源,适时了解黑龙江省生理小种群体变化特征。采用中国生理小种命名方法,通过苗期喷雾接菌鉴定,将2013-2014年黑龙江省的稻瘟病菌株划分为7个群42个生理小种,优势小种为ZD5和ZD7,出现频率分别为19.77%和12.21%,总频率为31.98%;通过苗期抗病性表现,筛选出宽抗谱品种14份,这些品种携带2~7个抗稻瘟病基因,绥粳12+合江23(Pi9、Pi20、Pi33、Pi54、Pik)、牡丹江26+龙粳31(Pi9、Pi20、Pi33、Pi54、Pita、Pik)、牡丹江26+合江23(Pi9、Pi20、Pi33、Pi54、Pik)等29个在抗稻瘟病育种生产上将具有较好防病效果的组合,并且能够聚合多个抗性基因,提高抗性水平、拓宽抗谱;其中龙粳31与其他9个品种的配对组合均为最优组合,对稻瘟病具有较高抗性;这14份宽抗谱品种是抗稻瘟病育种较好的抗源材料;部分品种如垦稻15、龙粳23和牡丹江25,仅携带2个本研究鉴定的基因,这些品种可能是携带未知抗性基因的新抗源,可作为进一步鉴定和寻找抗性基因的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224.
灌溉方式和氮肥用量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寒地粳稻东农42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灌溉方式和氮肥用量对寒地粳稻群体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和氮肥用量对东农425分蘖动态、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程度均达显著水平。灌溉方式对各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累积速率和产量的影响占主导作用。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下,适量增加氮肥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抽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干物质累积速率和产量。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结合150~225kg/hm~2的氮肥用量为试验条件下最佳水、氮互作方式。  相似文献   
225.
为探究干旱胁迫环境条件下水稻(Oryza sativa)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相关性状的变化规律,挖掘干旱条件下稳定存在的控制稻米品质性状的QTL,同时分析QTL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本研究以陆稻小白粳子和水稻空育131杂交构建的207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及2个亲本为实验材料,在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2个环境条件下进行重复实验,对糙米率(brown rice rate,BRR)、精米率(milled rice rate,MRR)、整精米率(head rice rate,HMRR)及垩白粒率(chalky rice rate,CG)4个品质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在2个环境下BRR、MRR、HMRR三者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MRR、HMRR与CG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各性状在2个环境下均呈现出连续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4个性状两年共检测到24个加性QTL和9对上位性互作QTL,分布于除第10和第12染色体的其余10条染色体上.在所有检测结果当中,5个加性QTL(qBRR1a,qMRR11a,qHMRR6a,qCG6a和qCG6c)均在2年干旱胁迫环境下同时检测到,3个加性QTL和4对上位性互作QTL检测到显著的环境互作效应,但各性状均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受水分环境影响较小.对干旱胁迫具有特异性QTL的挖掘和发现,在一定程度上为干旱胁迫下稻米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26.
最近,青州在科技下乡活动中名家挂“头牌”,群众唱“大戏”,掀起了又一轮“科技热”。 这次科技下乡活动与往年相比有显著特点,其一,全部由科技“拔尖人才”挂帅,以11名国务院津贴获得者、5名省级拔尖  相似文献   
227.
Jaeger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实验装置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生产上经常会遇到要研究液体表面张力,测量表面张力系数的问题.为此,对Jaeger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原理、方法及仪器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复合活塞加压装置,使其更容易控制气泡生成速度,实现了无水加压.同时,应用扩散硅气体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强,实现了非电量电测、数字显示、直观易读,能够更准确地测得气泡最大压强,提高了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228.
试验以寒地粳稻牡丹江30、东农426、松粳14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氮肥用量和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籽粒转氨酶活性、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齐穗后籽粒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到达峰值时间不同;齐穗后21、28、35 d GOT活性和齐穗后14、21、28、35 d GPT活性分别与齐穗后21、28、35 d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插秧密度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综合水稻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牡丹江30最佳处理为N2D3(N 150 kg/hm2,30 cm×16.6 cm),东农426为N3D2(N 225 kg/hm2,30 cm×13.3 cm),松粳14为N3D1(N 225 kg/hm2,30 cm×10.0 cm)。  相似文献   
229.
氮肥运筹对寒地粳稻氮肥利用率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松粳6号和松粳9号为试验材料,在同一施氮水平(纯氮150kg/hm2)下,按基肥、蘖肥、穗肥和粒肥不同施氮比例设计5种氮肥运筹方式,研究氮肥运筹对寒地粳稻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氮肥运筹方式对氮肥利用率影响显著,M2处理(50%N作基施、30%N作分蘖肥、10%N作穗肥、10%N作粒肥)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粒肥对氮肥的生理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影响显著,均高于未施粒肥处理;两品种M2、M3处理产量较高;氮肥吸收利用率与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以及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农学利用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氮肥的基肥施用比例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松粳6号的氮肥基肥比例为45.23%时,可获得理论最高产量,而松粳9号获得理论最高产量的氮肥基肥比例为45.84%。  相似文献   
230.
为探究孕穗期干旱胁迫下外源γ-氨基丁酸(GABA)对寒地粳稻籽粒氮素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以东农425和松粳6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GABA浓度(0,0. 25,0. 50,1. 00,2. 00,4. 00 mmol/L),以正常灌溉为对照(CK),分析孕穗期干旱胁迫下外源GABA对寒地粳稻籽粒干物质量、全氮含量及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孕穗期干旱处理下寒地粳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籽粒干物质积累量(除齐穗后7 d)显著降低;籽粒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酶活性降低,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升高(齐穗后7,14 d),籽粒全氮(除松粳6齐穗后21~35 d)和内源GABA含量(齐穗后7,14 d)显著升高。与干旱处理相比,施用不同浓度GABA能够显著提高寒地粳稻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全氮和内源GABA含量,随着喷施GABA浓度的增加,东农425和松粳6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籽粒干物质量积累、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全氮和内源GABA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孕穗期干旱胁迫下东农425和松粳6喷施外源GABA的最适浓度分别为0. 54,1. 22 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