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东北地区近46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利用东北三省70个基本气象站1961-2006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近46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区近46年平均气温线性增温速率为0.36℃/10 a,其中冬季增温最显著,其次为春季,秋季,夏季,地域特征表现为黑龙江省气温升高幅度最大,其次为吉林省,辽宁省。以19...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背景下甘肃省主要气象灾害综合损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气候类型复杂,气象灾害种类繁多,随着以变暖为主的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灾害风险特征的认识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亟待解决。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甘肃省1961以来主要气象站灾情实况资料,构建灾害风险指数-综合损失率,系统分析了甘肃省干旱、暴雨洪涝、风雹和低温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就气候变化对其的影响做了探讨。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各种灾害风险发展具有面积增大和危害程度加剧的趋势。干旱是风险最大和最严重的灾害类型,其次是风雹和暴雨洪涝,低温冷害风险相对最小,其中干旱受灾、成灾和绝收率(25.2%、14.1%和2.2%)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0%、8.1%和1.7%),增加速率(0.16%/10a、0.15%/10a和0.05%/10a)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风雹、暴雨洪涝灾害和低温冷害增加速率分别为0.29%/10a、0.45%/10和0.72%/10a。各年代际灾害风险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气候变化后,甘肃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均增加。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其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西北旱作冬小麦干旱风险管理水平,选用甘肃省41个气象站1971—2016年逐日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甘肃省冬小麦农业生产相关资料,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从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防灾能力4个因子出发,建立了甘肃省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用Arc GIS对甘肃省冬小麦进行干旱风险区划。结果表明:甘肃省冬小麦全生育期干旱高危险区和次高危险区主要位于陇中北部、陇东北部和陇南南部;高暴露区和次高暴露区集中在陇东和陇南地区;高脆弱区和次高脆弱区主要位于陇东大部;次低防灾能力区和低防灾能力区位于陇东大部和陇南北部。甘肃省冬小麦高风险区分布于庆阳市北部和陇南市南部,次高风险区和中度风险区主要位于陇东大部、陇中北部和天水市北部,省内其余冬小麦区属于次低和低风险区。该研究成果将为甘肃冬小麦防灾减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魏彦梅  丁燕  肖敏  贾建英  赵仁娜 《南方农机》2023,(24):113-115+130
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实施力量,具有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等重要作用。基于此,课题组阐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定位;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困境,包括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人才引进和留住难度大、培训资源不足、资金和政策支持不足等;提出了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人才引进和留住政策、拓展培训资源、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以及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措施。结果表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需要多方面的支持,才能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1-2016年甘肃河东地区14县(区)64个小麦条锈病春季病情指数样本资料和38个病田率资料,以冬季12~2月2、3、4~15d滑动平均气温最小值分布区间确定冬季最冷时段,采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建立基于小麦条锈病病情指数和病田率的越冬气象条件统计模型。综合两种方法统计结果,得出甘肃河东地区小麦适宜越冬的温度指标为冬季最冷时段7d滑动平均气温-9~-10℃以上,同时前期降水量越多、最冷时段空气相对湿度越大,适宜的温度值越低。研究为当地准确发布中短期趋势预报,积极开展早期防治,控制病害流行程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是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水分是限制该省旱作冬小麦生产最主要的因素,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造成冬小麦干旱常年发生,因此准确监测甘肃省冬小麦干旱及定量评估灾害损失可为决策部门制定农业防灾减灾措施及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甘肃省1981—2014年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土壤水分和冬小麦生育状况观测资料,38个冬小麦种植县气象资料、产量资料及干旱灾情资料,考虑冬小麦休闲期土壤储水及生育期水分盈亏量修订了作物水分盈亏指数,修订后作物水分盈亏指数与土壤储水、冬小麦产量要素和产量损失相关性较高,能客观、准确、定量地反映干旱对甘肃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利用水分盈亏指数分别建立冬小麦产量要素和产量损失评估模型。结果表明:产量要素评估模型均通过0.01水平显著性检验,产量损失评估模型大部分通过0.05水平显著性检验。产量要素评估模型回代结果与冬小麦产量要素实测值间均通过0.01水平的F检验;产量损失评估模型验证结果表明,68.4%种植县通过0.05水平F检验,基本能准确评估全省大部分地方干旱对冬小麦产量造成的损失。修订后作物水分盈亏指数能客观反映甘肃省冬小麦干旱,建立的评估模型能准确评估干旱对冬小麦造成的损失,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1981-2020年黄土旱塬区冬小麦田耗水组分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入理解农田耗水组分特征对提高干旱地区作物产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1981-2020年西峰国家农业气象试验站冬小麦定位观测资料,分析黄土旱塬区冬小麦田耗水组分特征及年代际变化规律,并探究其对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转运、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0年研究区冬小麦田全生育期耗水量平均为315 mm,生育期降水和休闲期土壤贮水消耗占比分别为69.4% 和30.6%,不同年代、不同生育阶段耗水组分存在差异,起身-开花期是休闲期土壤贮水消耗的主要时期;随着年代际推移,LAI、干物质量、产量及WUE均呈现增加趋势,其中LAI增加主要受年际降水的调控作用,且与耗水组分中生育期内降水增加密切相关,而近10年(2011-2020年)受生育期降水增加及抗旱高产品种影响,冬小麦干物质量、产量及WUE显著增加(P<0.05)。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高原旱作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酵母硒(SY)替代Na2SeO3(SS)和不同水平的SY对母乳中硒沉积、仔猪生长性能及仔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48头(75±5)d的长大(LD)妊娠母猪及其哺乳仔猪平均分为4组,分别为0.15 mg/kg SS组(对照组)、0.3 mg/kg SS组、0.3 mg/kg SY组和0.6 mg/kg SY组。每组母猪12头,添加不同硒源。结果表明:0.3 mg/kg和0.6 mg/kg SY组以及0.3 mg/kg SS组母猪初乳中硒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常乳中硒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3 mg/kg和0.6 mg/kg SY组以及0.3 mg/kg SS组仔猪血液中的促生长因子(IGF-1)、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0.3 mg/kg SS组和0.3 mg/kg SY组相比,0.6 mg/kg SY组仔猪生长性能明显改善。研究表明,哺乳母猪饲粮中添加0.6 mg/kg SY能够提高初乳和常乳中硒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为更为科学合理地评价玉米干旱风险,该文选用西南四省市60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日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玉米农业生产相关资料,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从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防灾能力4个因子出发,建立了西南地区玉米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用Arc GIS对西南地区玉米进行干旱风险区划与分析。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玉米春旱主要发生在Ⅰ区大部、Ⅱ区、Ⅲ区,夏旱主要发生在Ⅰ区北部、Ⅲ区和Ⅳ区大部、Ⅴ区、Ⅵ区,全生育期干旱高危险区和次高危险区主要位于Ⅰ区和Ⅱ区部分、Ⅲ区;2)高暴露区和次高暴露区集中在Ⅱ区和Ⅲ区,高脆弱区和次高脆弱区主要位于Ⅱ区东部、Ⅳ区和Ⅴ区部分,次低抗灾能力区和低抗灾能力区主要位于Ⅱ区和Ⅳ区部分;3)西南地区玉米高风险区和次高风险区主要位于Ⅲ区,Ⅰ区、Ⅱ区、Ⅳ区和Ⅴ区局部;中度风险区,主要集中在Ⅴ区和Ⅵ区,其他分区都有不同范围分布;次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主要位于Ⅰ区中部、Ⅱ区西南部、Ⅳ区南部和东部。该研究成果将为西南玉米生产风险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和泌乳期母猪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发酵豆粕对母猪生产性能、仔猪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体重(120±15) kg、健康的“长×大”母猪6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对照组母猪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分别使用4%、8%、12%发酵豆粕替代基础日粮中普通豆粕。试验期分妊娠(114 d)和泌乳(28 d)两阶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发酵豆粕处理组仔猪的平均断奶窝重、断奶窝增重极显著提高(P<0.01);各发酵豆粕处理组的母猪采食量均有提高,且12%处理组母猪饲料成本极显著升高(P<0.01),断奶窝增重的饲料成本显著降低(P<0.05)。12%处理组仔猪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添加12%发酵豆粕可以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增强仔猪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