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9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林业   189篇
农学   176篇
基础科学   98篇
  186篇
综合类   1078篇
农作物   133篇
水产渔业   63篇
畜牧兽医   463篇
园艺   150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为了研究无针注射器接种犬细小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试验将15只42~45日龄健康拉布拉多寻回犬和15只金毛寻回猎犬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每个品种5只),分别为有针注射1头份组(含犬细小病毒抗原NL-35-D株)、无针注射1头份组和无针注射1/2头份组。有针注射1头份组采用有针注射器接种1头份卫佳伍疫苗,无针注射1头份组和无针注射1/2头份组采用无针注射器分别接种1头份、1/2头份。首免后第14,28天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二免和三免。免疫后观察犬的临床反应;分别于首免、二免和三免后第14天采血、分离血清,用犬细小病毒(CPV Ab)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检测抗体浓度,根据产生的抗体浓度判断免疫效果。结果表明:无针注射1头份和1/2头份组犬没有出现炎症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疼痛明显降低;各组试验犬二免后第14天抗体水平均能达到保护作用;首免、二免和三免后第14天三组比较,无针注射1头份组和无针注射1/2头份组抗体水平均略高于有针注射1头份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采用无针注射器接种犬细小病毒疫苗免疫效果确实、安全。  相似文献   
962.
为研究十溴联苯醚(BDE-209)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氧化应激和肝脏损伤的影响,试验随机选取150只1日龄AA雄性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对照组每天饲喂标准基础日粮,其他四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04、0.04、0.4和4 g/kg BDE-209。试验期42 d。检测生长性能、器官指数、肝脏组织病理、血常规、血液生化及抗氧化等指标。结果显示:在BDE-209作用下,肉鸡的初始重、末重、平均日增重、日耗料量和料肉比等指标无显著变化。0.4 g/kg组肝脏器官指数显著降低,其他组织器官无显著变化;0.4和4.0 g/kg组肝脏组织中多见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水肿和胞质疏松等。与对照组相比,0.4 g/kg处理组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明显降低,4.0 g/kg处理组的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也显著性降低;此外,0.4 g/kg和4.0 g/kg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酸酐(CRE)水平显著升高,0.4 g/kg组谷氨酰胺转化酶(GG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上升。血液氧化应激指标显示0.4和4.0 g/kg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  相似文献   
963.
本试验旨在研究沙棘黄酮对奶牛生产性能、乳中生物活性成分及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胎次、体重、产奶量和泌乳期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30头,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原则分为3组,每组10头。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0 (对照)、 60和100 g/(d·头)的沙棘黄酮。试验期共7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于正试期第1、15、30、45、60天采集乳样测定生产性能和乳中生物活性成分,第1、30、60天采集血样测定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60和100 g/(d·头)沙棘黄酮均显著提高了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的产奶量(P<0.05),饲粮中添加60 g/(d·头)沙棘黄酮显著提高了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的乳蛋白率、乳脂率、4%乳脂校正奶产量和能量校正奶产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60和100 g/(d·头)沙棘黄酮均显著提高了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乳中溶菌酶、乳铁蛋白、β-乳球蛋白和乳过氧化物酶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60 g/(d·头)沙棘黄酮显著提高了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的血清总蛋...  相似文献   
964.
邵象贤  贺筼修 《水产科学》1986,5(4):34-36,38
我国一幅员辽阔、发展水产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潜力很大。我国内陆湖泊、河流、水库可养面积约6000万亩,浅海滩涂可养水面2000万亩,鱼虾贝藻等水生经济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为发展我国海淡水养殖生产提供了稳固基础。  相似文献   
965.
正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属鲑形目、胡瓜鱼亚目、银鱼科,为一年生小型名贵经济鱼类,可作为环境指示生物,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都很高。1995年农业部、水利部联合发出《关于加速推广银鱼移植增殖技术的通知》,全国掀起了银鱼移植的热潮,从南到北一些不同类型的湖泊、水库纷纷进行了移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66.
为了研究不同羽色(白羽、麻羽、黑羽)静原鸡鸡肉的营养成分及其存在的差异性,以第5世代核心群的3个羽色(白羽、麻羽、黑羽)静原鸡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接干燥法、索氏抽提法、微量凯氏定氮法和国家标准GB5009.124—2016中氨基酸的测定方法分别对其胸肌、腿肌的初水分、脂肪、蛋白质、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及分析。结果表明,白羽、麻羽、黑羽3个群体的静原鸡胸肌、腿肌的初水分含量分别为71.10%、70.35%、70.69%和72.14%、70.13%、72.08%,差异均不显著(P>0.05)。黑羽静原鸡的胸肌、腿肌脂肪含量分别为2.19%和3.12%,为三组最高,白羽静原鸡为最低。3个群体间麻羽静原鸡胸肌蛋白质含量(24.30%)最高,白羽静原鸡次之,黑羽静原鸡最低;3个群体间腿肌蛋白质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3个群体鸡肉中氨基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胸肌和腿肌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天冬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等含量次之。胸肌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均是麻羽最高;腿肌必需氨基酸麻羽最高、总氨基酸含量白羽最高。该试验结果可为消费者购买静原鸡时的不同消费倾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7.
本研究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结合固相萃取净化技术,建立了阿苯达唑(ABZ)、阿苯达唑砜(ABZSN)、阿苯达唑亚砜(ABZSX)的定量分析方法,用以监控牛奶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牛奶样品经过1%乙酸乙腈溶液提取后,提取液经氮气吹干,用碳酸盐缓冲溶液溶解后,使用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将净化液注...  相似文献   
968.
以5个两用不育系与22个恢复系(或常规品种)为供试材料,组成5×22 NCⅡ交配设计,对两系杂交稻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谷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等4个性状均为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同时受父母本的影响,而且其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千粒重、粒长、粒宽和长宽比都有很高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99.24%,98.80%,93.50%和97.42%.相关分析表明,千粒重与粒长、粒宽和长宽比均达极显著正相关;粒长与长宽比达极显著正相关,与粒宽未达显著相关;粒宽与长宽比达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千粒重、粒长和粒宽对长宽比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003 1,0.888 6和-0.560 0;粒重通过粒长、粒宽两性状的间接通径系数达0.606 9和-0.349 3.  相似文献   
969.
水稻显性核不育及其恢复性的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材料的育性是由两对显性核基因Ms和Rf互作控制的。其中Ms是显性不育基因,Rf是显性上位基因。两者共同存在时,显性上位基因能抑制显性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育性表现可育。其不育群体的遗传组成为Msmsrfrf+msmsrfrf或MsMsrfrf+MsMsRfRf,恢复系基因型为msmsRfRf。  相似文献   
970.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杂合不育株与隐性可育株3种不同基因型植株幼穗发育期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显性核不育水稻3种不同基因型植株在幼穗发育时期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差异不大,且变化趋势相同;不育株(纯合与杂合)幼穗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在雌雄蕊形成期与可育株基本相同,而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迅速下降;不育株(纯合与杂合)花药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可育株,这是不育株花粉败育的一个重要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