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1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238篇
林业   550篇
农学   371篇
基础科学   433篇
  388篇
综合类   2209篇
农作物   290篇
水产渔业   297篇
畜牧兽医   1119篇
园艺   724篇
植物保护   149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349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307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5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一、前言植物重花这种异常的自然现象,很早就受到人们的注意。在我国古代的史书和地方志中,就有大量关于植物在秋天或冬天重新开花甚至结果的记载。根据《汉书·五行志》等记载,我国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就已有植物重花的记录。1983年,我们将这些历史记录整理成《中国植物秋、冬重花历史年表》。最近,又作了些补充。初步调查统计表明,从公元前639年(周鲁僖公二十一年)到公元1945年的二千五百八十四年当中,发生植物重花现象的年份有314年共有记录资料696条之多。通常人们认为,植物出现重花现象可能与冬天温度上升有关。这种看法不一定正确,其实即使处在寒冷的年份,也会有植物重花现象出现。出现植物重花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62.
小黑麦是由小麦和黑麦属间杂交后,染色体加倍合成的一种新作物,它不但保持了小麦的丰产性和优良品质,而且还结合了黑麦的抗病性、抗逆性和植株高大繁茂性.一般株高1.6米,分蘖10个以上,可收获鲜草也可收获籽粒,青贮鲜草产量在2.5~4吨/667米2,收获籽粒时可获250~350公斤/667米2,其突出优点还表现在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均高于双亲,经测定,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5.8%,赖氨酸含量为0.45%.黑麦中以冬牧70为重要代表,由美国60年代育成,1979年引入我国,从江苏扩展到华北地区种植,半冬性早熟,株高1.5米左右,分蘖力强,抗病,抗逆性均超过黑麦属的其它品种,蛋白质的含量达16%,鲜草产量2.5~3吨.  相似文献   
63.
64.
65.
中晚熟杂交一代辣椒镇研3号是以江苏本地羊角椒自交系Y9007为母本,由甘肃酒泉引进的甜椒自交系T9218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交组合。镇研3号为中熟辣椒品种,果形为牛角形,纵径15cm,肩横径5.0cm、肉厚0.40cm,单果平均重42g。果面光滑,青熟果绿色、味微辣,风味佳,适宜在长江流域或南方保护地栽培种植,667m。产量约为4200-5000kg。  相似文献   
66.
67.
68.
近年来,在我国西瓜大面积推广的中早熟黑皮品种中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抗性差,品质差、果皮黑色浅、座果性较差的缺点。为此,笔者特制定了纯黑皮、产量高、高品质,座果性稳定的中早熟新品种的目标.  相似文献   
69.
辣椒杂种一代的制种迄今几乎全靠人工授粉进行,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工或劳动力。利用雄性不育繁制杂交种子已在不少农作物和园艺作物上得到利用,至于辣椒雄性不育的研究于1958年曾有过报道(Peterson,1958)。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由与S细胞质互作的隐性基因rf控制,但雄性不育的表达对温度敏感,在冷凉条件下会产生可育花粉(Peterson,1958;Shifriss & Guri 1979;Shifriss,1997)。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