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7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区5个芒果品种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试验观察和对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的评价,认为金煌芒、红芒6号、四季芒、三年芒、鸡蛋芒等是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区表现良好的芒果品种;结合该区的实际,对各区品种种植和芒果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2.
2008年6月1—15日对云南红河流域芒果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考察,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促进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3.
用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和吲哚丁酸的6个处理,处理莲雾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萘乙酸100×10-6处理对提高成活率、促进生根和最长根的效果最好;其次是萘乙酸300×10-6+吲哚丁酸300×10-6,它的发根效果是最好的,其他处理间相比较均无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4.
鹅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动物,其肉中蛋白质含量很高,脂肪含量很低,被贵州省列为重点发展的绿色健康食品之一。随着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应用转录组学解析鹅的繁殖性能、肉质与生长性状、宿主与病原的关系、皮肤毛囊等的分子调控机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通过研究鹅遗传资源,解析其分子调控机制,进而对鹅进行育种工作,推动鹅产业发展。笔者对近年来鹅相关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5.
本文针对泰国芒果产销环节中独有的技术及经验进行调查总结,重点介绍了泰国主要栽培种芒果及其苗木繁殖技术,并分析了2005年以来的产销情况及特点。发现泰国芒果在生产和贸易2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生产方面,2011年收获面积、单产和总产量较2005年分别提高6.33%、41.41%和44.99%。贸易方面,2011年总产值较2005年高44.99%,2010年鲜果出口量及出口值较2005年分别提高98.95%和94.40%,鲜果出口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三的位置。泰国芒果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给中国提供了一种可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76.
怒江流域杧果种质资源主要数量性状变异及概率分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更好地对怒江杧果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研究,丰富我国数量化、规范化的杧果种质资源描述系统,对243份怒江流域杧果种质资源的主要数量性状(叶长、叶宽、叶柄长、果质量、果长、果宽、果厚、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上9个性状均存在13%以上的变异系数,并且对这些数量性状进行K-S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量性状统一用(X-1.2818S)、(X-0.5246S)、(X+0.5246S)和(X+1.2818S)4个点分为5级,使1~5级的出现频率分别为10%、20%、40%和10%,χ2分布性状近似的按正态分布性状处理。该研究为我国杧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化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浅谈永德芒果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云南永德芒果的栽培历史和产业现状,分析了目前芒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研究了怒江流域6个杧果品种成熟果实挥发物成分,为云南省杧果品质评价、杧果病虫害的防治与抗性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6个杧果品种主要挥发物成分有单萜、倍半萜类、酯类、硅氧烷类等物质,其中,萜烯类物质是杧果香气成分中较多的物质,主要为3-蒈烯、萜品...  相似文献   
79.
宁夏引黄灌区麦稻水旱轮作二熟制双免耕的土壤培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麦稻水旱轮作二熟制双免耕的土壤培肥作用,采用常规测定法、比重计法、Biology-ECO法分别对参试的土壤养分、质地、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等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连续4年冬小麦水稻全免耕轮作后,0~4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11,9%、17.1%、9.2%、26.5%、19.1%,全钾、速效钾含量分别减少0.9%、10.2%,0~20 cm土层的土壤粘粒、砂粒比例明显增加,粉粒比例明显减少.免耕冬小麦成熟期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代谢活性显著高于传统耕作.0~20和20~40 cm土壤层次内反映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4种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丰富度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冬小麦整个生长季节中的变化趋于一致,即在分蘖期和拔节期传统耕作高于连续4年免耕处理,在灌浆期和成熟期连续4年免耕处理高于传统耕作处理.连续4年免耕0~40 cm土壤肥力明显优于连续3年双免耕的肥力.免耕对提高土壤肥力,尤其是对促进冬小麦中、后期生长有利.  相似文献   
80.
为提高云南干旱地区芒果园管理技术和水平,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豆科植物行间间作后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生草间作两年后,0~60 cm土壤有机质降低;20~60 cm土壤全氮和全磷增加,0~60 cm土壤全钾增加;新诺顿豆和大翼豆将20~60 cm土壤pH从酸性提高至中性;饭豆+绿肥提高了0~60 cm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饭豆+绿肥、饭豆以及田箐提高了0~60 cm土壤速效钾。试验所选生草可以增加20~60 cm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的积累,饭豆+绿肥轮作可以有效提高0~60 cm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