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8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分析科学技术奖励成果变动趋势,将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提供信息。以2006至2015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目录为数据源,通过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在粮食作物遗传育种领域获奖基本情况的统计,综合分析了获奖年度、作物、完成单位和第一完成人的分布情况,提出了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2.
衍生于"矮孟牛V"与92R137的小麦新品系南农1258的系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利用小麦-簇毛麦T6VS·6AL易位系的含抗白粉病基因Pm21和抗条锈病基因Yr26,通过小麦种质"矮孟牛V"与T6VS·6AL易位系92R137杂交,从杂种Fs中选育出兼抗白粉和条锈病、矮秆、白皮的小麦新品系南农1258.染色体分带、双色基因组原位杂交结合染色体构型分析表明,该品系染色体组成为20" "T6VS·6A1,除涉及1对T6VS·6AL外,其余染色体未见明显变化;SDS-PAGE分析揭示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为0/7 8/5 10;抗病、矮秆和硬度等基因的分子标记分析表明,该品系同时携有来自92R137的抗白粉病基因Pm21和抗条锈病基因Yr26,矮秆基因为Rht2,硬度基因为PinbDla.多年多点鉴定表明,该品系为春性,株高75cm左右,抗性稳定,分蘖成穗率高,千粒重379,是小麦抗病优质育种的新亲本.  相似文献   
33.
以六倍体小簇麦为母本,天蓝偃麦草为父本,经杂交获得小簇麦─天蓝偃麦草三属杂种F1。杂种自交不孕,形态上呈双亲中间型,并保持双亲所具有的优良抗性。杂种体细胞染色体数2n=6x=42,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平均配对构型为30.75Ⅰ+5.24Ⅱ+0.22Ⅲ+0.03Ⅳ。讨论了克服F1不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具有再生特性的小麦材料筛选与细胞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92份小麦远缘杂交后代材料进行了再生特性的观察,发现99份具有再生习性,并对其中4份再生性好的品系进行了细胞学分析,结果表明,新选育材料的体细胞既有普通小麦型,也有八倍体小偃麦型和多体添加系。同时探讨了多年生小麦的选育方法与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簇毛麦和中间偃麦草rRNA基因位点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簇毛麦和中间偃麦草是小麦改良的重要抗源,为了对导入的外源染色体及片段进行有效鉴定,应用分带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将25S-5.8S-18S rRNA、5S rDNA基因分别定于簇毛麦染色体1V短臂和5V短臂上。分别在中间偃麦草的3对、4对染色体上观察到25S-5.8S-18S rRNA和5S rRNA基因,其中有2对染色体在其短臂上有两种核糖体RNA基因。  相似文献   
36.
为了准确地鉴定新育成小麦品种的节水抗旱特性,筛选出适宜山西中部旱地种植的小麦新品种,以10份山西中部旱地小麦区域试验品种为材料,采用干旱和灌溉2个处理,通过对水旱条件下抗旱系数、抗旱指数、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计算,进行了节水抗旱性评价,同时分析农艺性状与抗旱节水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麦6197、晋太141、汾4862、ZM147、长麦6065和长5553等6个品种抗旱节水性优于对照长6878,晋太141是具有水分高效利用特性的小麦品种;干旱条件下,穗粒数与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739 5),与抗旱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631 8),说明品种在旱地条件下穗粒数的表现,可作为抗旱节水小麦种质筛选指标;产量和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间呈极显著相关,干旱、灌溉条件下的产量和抗旱指数分别呈极显著(r=0.982 9)和显著相关(r=0.716 6)。因此,可利用水旱交替选择育种方法,选育抗旱节水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37.
抗白粉病小麦-簇毛麦易位系92R149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携带有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92R149为母本、大穗高感白粉病小麦品系忻96-74为父本,通过杂交进行抗病、丰产基因的重组,调查了亲本及F2,F3的几个主要农艺性状,并进行了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92R149所特有的抗白粉病和忻96-74的大穗特性可直接传递给后代,且杂种后代的变异极为丰富,可选育出抗白粉病且具大穗的优异单株。  相似文献   
38.
简单重复序列(AAG)_5在百萨偃麦草染色体上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百萨偃麦草是小麦亲缘物种之一,对环境胁迫和生物胁迫具有很强的抗性,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为了对导入的外源染色体及片段进行有效鉴定,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研究了合成的简单重复序列(AAG)5在百萨偃麦草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AAG)5在百萨偃麦草上有多个位点,利用(AAG)5作探针可以将百萨偃麦草的各条染色体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39.
山西省作为中国优质小麦重要产区,目前已育成6个黑粒小麦品种,然而对这些黑粒小麦的染色体构成、蛋白组分却研究较少。因此,了解其遗传组成对选育黑粒小麦新品种具有指导作用。利用染色体C-分带,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基因组原位杂交结合谷蛋白亚基分析,对黑粒小麦‘冬黑10号’的染色体构成进行系统鉴定。结果表明,‘冬黑10号’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2,染色体带型与‘中国春’染色体带型未见明显变化,基因组原位杂交也未检出赖草染色体;其PMC MⅠ染色体平均构型为21Ⅱ,具有良好的细胞学稳定性,与‘中国春’小麦杂交F1的PMC MⅠ染色体构型为21Ⅱ,说明其为六倍体普通小麦。SDS-PAGE分析揭示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为Null/7+9/5+10,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与对照‘中国春’不同。  相似文献   
40.
利用DONtest-HPLC检测小麦镰刀菌毒素DON含量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003年长江中下游地区赤霉病大流行后收获的8个不同抗、感赤霉病小麦为材料,探讨DONtest HPLC在低毒素小麦选育中的利用价值,并揭示不同抗性小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的差异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平均回收率达78.2%;不同抗性品种DON含量差异明显,3个抗病品种中望水白含量最低,3个中抗类型中扬麦158最低。高产毒素镰刀菌菌株接种鉴定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种差异。研究结果还表明,2003年江苏4个地区12份样本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DON变幅为0.175~7.239mg·kg-1。自然发病条件下,病粒率与DON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毒素选择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