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09篇 |
免费 | 110篇 |
国内免费 | 17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69篇 |
农学 | 146篇 |
基础科学 | 197篇 |
318篇 | |
综合类 | 1706篇 |
农作物 | 207篇 |
水产渔业 | 182篇 |
畜牧兽医 | 725篇 |
园艺 | 260篇 |
植物保护 | 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130篇 |
2022年 | 107篇 |
2021年 | 123篇 |
2020年 | 100篇 |
2019年 | 177篇 |
2018年 | 189篇 |
2017年 | 84篇 |
2016年 | 106篇 |
2015年 | 95篇 |
2014年 | 192篇 |
2013年 | 181篇 |
2012年 | 172篇 |
2011年 | 223篇 |
2010年 | 216篇 |
2009年 | 156篇 |
2008年 | 187篇 |
2007年 | 165篇 |
2006年 | 161篇 |
2005年 | 141篇 |
2004年 | 125篇 |
2003年 | 106篇 |
2002年 | 95篇 |
2001年 | 80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56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55篇 |
1992年 | 57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33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目的】内生菌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分析不同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挖掘和利用潜在荔枝内生菌种资源,为进一步研究荔枝与内生菌互作关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 6 个不同品种荔枝的果肉组织为材料,PCR 扩增 16S rDNA 的 V3~V4 区,利用 M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果肉组织内生细菌在门、科、属和种分类水平上的群落组成及优势菌群,结合 Alpha 多样性分析评估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对 6 个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 16S rDNA 的 V3~V4 区进行扩增,共获得 2 139 086 条序列,其平均长度为 376 bp。不同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群落在相对丰度和多样性上无显著差异。在门分类水平,变形菌门为主要优势细菌门类,其次为放线菌门。在科、属和种分类水平上,不同品种荔枝内生菌群落结构相似,但相对丰度占比不同。差异菌群分析结果显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和迪基氏菌属(Dickeya) 在优良品种‘鹅蛋荔’‘糯米糍’和‘观音绿’中显著富集,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和变形菌属(Snodgrassella)只在‘鹅蛋荔’中富集。根据菌群相对丰度进行聚类分析,‘观音绿’‘糯米糍’和‘鹅蛋荔’的相似性更高。Alpha 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 种荔枝果肉内生菌群仅在丰度和多样性上存在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该研究首次分析了 6 个不同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并在优良荔枝品种中发现特有的微
生物类群富集现象,可为后续提升荔枝品质、开发利用内生菌提供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3.
74.
75.
76.
77.
2007年5月,国内生猪生产行情出现了大的市场波动,猪源供应趋于紧张,对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国务院办公厅为此专门发出了《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工作》的通知。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生猪养殖总量出现下降的大形势下,浙江省衢州市的生猪生产却继续保持了稳健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78.
79.
本文在断裂力学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含有裂纹的压力管道模型分析.对于不同温度、动载荷的作用下,对含有很多角度的裂纹分析,得出了不同裂纹角度和不同温度场变化下的应力强度因子K值,对于含有裂纹的不同工况下的压力管道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0.
为了保持和提高星光4号菌株的优良特性,在5~6龄的马尾松毛虫上进行连续接种传代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虫体及不同传代数的分离物之间的毒力差异明显,其中第九代分离物较之原始菌株毒力提高了19.6%。因而,生产上的复壮所采用的菌株代数,必须经过严格的毒力测定后才能确定。该菌株与某些农药混合使用有增效作用,其中与溴氰菊酯混合使用经共毒系数分析,毒力增加了1.81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