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孕酮及CA125对早期先兆流产预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在医院诊治疗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妇女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中孕酮和CA125浓度,分析先兆流产患者和正常妊娠者、先兆流产中保胎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血清中CA125和孕酮的含量及两者间差异。结果:先兆流产患者和正常妊娠者、先兆流产中保胎成功组与失败组之间血清中CA125和孕酮的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先兆流产患者进行孕酮与CA125的测定,对其保胎治疗及其预后,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们已大步向信息社会迈进。时代要求学生应学会运用创造性思维,不断发现新信息,提出新见解,创造新成绩。而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也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发展等级”的要求,其一就是鼓励作文要“有创新”,这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时代呼唤创造性人才,作文渴望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43.
杨灿朝  蔡燕  梁伟 《中国鸟类》2013,4(1):51-56
卵色多态性在大杜鹃(Cuculus canorus)与其宿主灰喉鸦雀(Paradoxornis alphonsianus)中非常明显,在同一地理种群内,大杜鹃和宿主灰喉鸦雀均分别对应出现了蓝色、浅蓝色和白色的卵。已有研究表明这很可能是两者协同进化过程中分裂选择的结果。然而,仅仅基于人眼评估的卵色分析结果是不够的,一是无法准确量化,二则由于人眼无法探测到鸟类所能感知的紫外光(UV)部分。本研究采用光纤光谱仪,量化比较了大杜鹃与其宿主灰喉鸦雀卵色的多态性及模拟程度。结果表明,光谱仪量化结果与基于人眼评估的卵色模拟情况大致吻合,同时发现大杜鹃与灰喉鸦雀二者卵色在紫外光部分也相当模拟。然而,产白色卵的杜鹃与产白色卵的鸦雀之间的模拟程度,要低于产蓝色卵的杜鹃和鸦雀。这表明,灰喉鸦雀产白色卵很可能是由于杜鹃寄生压力所导致的后进化结果。  相似文献   
44.
杨灿朝  梁伟  Anton ANTONOV  蔡燕  B 《中国鸟类》2012,3(1):9-32,72
通过多年的调查资料、观鸟爱好者所提供的图片和文献整理,我们对多杜鹃寄生系统下的中国寄生性杜鹃及其宿主的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在中国分布的17种寄生性杜鹃中,迄今已发现11种杜鹃的宿主达55种,均为雀形目鸟类,隶属于15科,其中莺科、鸫科和画眉科分别占到寄生记录总数的 22.6%、20.8% 和 17.0%。大杜鹃(Cuculus canorus)的宿主种类最多(45.5%),是中国最常见、宿主多样性最丰富的寄生性杜鹃。不同种类的寄生性杜鹃的卵色不同,而且杜鹃与其宿主之间均呈现明显的卵色多态性,为典型的卵色协同进化。基于人眼观察,大杜鹃、小杜鹃(C. poliocephalus)和八声杜鹃(Cacomantis merulinus)的卵色均与其宿主高度模拟,而鹰鹃(Cuculus sparverioides)、中杜鹃(C. saturatus)和翠金鹃(Chrysococcyx maculatus)则产非模拟的卵。目前仍有6种寄生性杜鹃的宿主不详,亟待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45.
蔡燕来  陈昌来  林公标 《茶叶》2009,35(4):243-243,256
地处临海市西北山区的白水洋镇界岭村是个林地多耕地少的山村,现有耕地面积261亩,林地3131亩,其中茶园2310亩。全村552户农户,1768口人,从事茶业的500余户,以生产机制扁茶为主,基本上家家种茶,集中制茶。2009年2100亩投产茶园生产优质茶叶63.5吨,产值851.5万元,  相似文献   
46.
大豆脂氧酶催化亚油酸氢过氧化反应产物的漂白特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蔡燕  方云  孟君 《大豆科学》2007,26(2):235-239
利用大豆脂肪氧合酶催化氧化亚油酸可以生成氢过氧化亚油酸(LA-HPOD),后者是一种兼具低温漂白/洗涤双重功效的新型油脂基多功能表面活性剂.开发LA-HPOD将大为提高生物技术在大豆加工中的应用水平和对大豆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水平.将LA-HPOD用于漂白洗涤配方,能促进漂白型洗涤剂向绿色、温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LA-HPOD在低于60℃时处于稳定状态,80℃时开始分解,至120℃完全分解.LA-HPOD漂白亚甲兰的合适质量分数为0.2%左右,作用0.5 h后已显示良好的漂白效果.在pH11,60℃下,作用0.5 h后,LA-HPOD的亚甲兰漂白率可接近100%;同期30℃下亚甲兰漂白率达40%左右.与PBS、PCS相比,LA-HPOD的低温漂白效果最佳.动力学研究表明LA-HPOD对亚甲兰的漂白反应属拟二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