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3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由浙江省农科院培育的适宜夏季栽培的高温型四孢蘑菇新品种——夏菇93。填补了我国夏季蘑菇栽培品种的空白。该品种具有以下特性:  相似文献   
62.
着重讨论了茭白鞘叶栽培蘑菇、草菇、鸡腿菇等食用菌的可行性,分析了茭白鞘叶裁培食用菌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提出了利用茭白鞘叶栽培蘑菇、草菇、鸡腿菇的参考配方和栽培工艺。  相似文献   
63.
<正>大棚集约化栽培是我国蘑菇主要栽培模式但需占用一定土地资源且搭建大棚需较大资金投入。中棚地栽与大棚床栽两种模式相比较,中棚地栽的生物学效率可增加1倍,生产成本可节省30%。  相似文献   
64.
2002~2005年对浙南双孢蘑菇产区线虫进行了调查研究,初步明确了为害浙南蘑菇线虫的主要种类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发生条件和侵染途径。  相似文献   
65.
近两年,浙江黄岩市在金针菇上发生一种新的真菌性病害——金针菇软腐病.病原菌经分离培养获得的菌种,并把在PDA培养基上长出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于健康的金针菇上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现出与原来病菇相同的症状.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鉴定为异形枝葡孢Cladobotryum variun Nees.该菌在双孢蘑菇和韧革菌属上寄生已有报道,但在金针菇上发生尚未见报道.现将金针菇软腐病发生为害情况及病原菌形态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6.
线虫是蘑菇的重要病原物,由于多年连作,浙江省许多蘑菇老产区的线虫病日趋严重,已成为主要病害之一。菇房感染线虫后,产量损失率可达0%以上,甚至导致绝收,严重影响蘑菇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简要介绍蘑菇线虫侵染途径、主要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蘑菇线虫的侵染途径及生物学特性.1蘑菇线虫的侵染途径调查表明,线虫在空菇房内的床架、土表、栽培残料等处越夏;并可通过床架、劣质培养料、覆土、棚顶冷凝水、管理用水、昆虫等途径传播。对发病菇房调查表明,二次发酵后,床架中仍可检测到大量的活滑刃线虫和茎线虫。因此,床架是病区老菇房的主要初次侵染源。.2线虫生长发育适宜温度和致死温度在15~0℃温度范围内,线虫均能正常生长繁殖,但以3℃增殖最快。在13℃条件下线虫完成一个生活周期需40天,18℃需11天,23℃时仅需8~10天。高温试验结果,处于生长活动状态的线虫5℃10分钟致死率为5%,40℃10分钟致死率为5%,45℃1分钟致死率达100%。线虫在3~5℃低温下活动缓慢,0~3℃处理5小时存活率为15%~20%,零下25℃冷冻64小时死亡率达100%。.3不同虫龄、不同环境湿度下线虫抗逆能力试验结果显示,卵和高龄幼虫抗性较强;线虫在干...  相似文献   
67.
香菇热害烂筒调查及菌丝抗高温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调查了不同香菇迟熟品种(241—4,135)、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培养条件及不同越夏场所与热害烂筒的关系。测试了6个生产上常用品种(菌株)菌丝的抗高温能力。结果表明,2个迟熟品种中,241—4抗热害烂筒能力较好,烂简率为12.3%,135抗热害能力较差,烂简率为35.0%;海拔高于800m地区的香菇烂筒率显著低于低海拔地区;培养场所通风散热条件差,热害烂简率高,通风散热条件好,烂筒率低。菌丝抗高温能力测试结果表明,菌丝的抗高温能力以135最强,但其完成发菌的菌筒抗高温能力急剧下降,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8.
香菇省力高效新型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研究表明,培养料中使用中温灭菌增温剂后,在料温60—70℃状态下保持6—7h,即可达到理想的灭菌效果:花菇菌棒脱袋后涂浸保水剂既能有效保持培养料水分。又能确保菇蕾正常生长;采用高棚层架栽培模式,当菇蕾长至1.5—2.5cm时将棚内相对湿度调至55%—65%状态,能培育成优质花厚菇。  相似文献   
69.
夏菇93是由浙江省农科院选育的高温型蘑菇品种.栽培技术如下: 1.栽培季节及设施 栽培季节南方为3月下旬至10月,长江流域为5~9月,北方为6~8月.菇房消毒可利用现有蘑菇房或塑料大棚等常规蘑菇栽培设施夏季空闲期栽培和塑料中棚地栽培.一般在春菇结束后,立即清除废料,对菇房和床架进行清洗和消毒,并在栽培前用敌敌畏和甲醛进行密封熏蒸.  相似文献   
70.
双孢蘑菇储藏中的褐变及相关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储藏中的色差,总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双孢蘑菇储藏期间L值逐渐变小,褐变度不断增加.总酚含量在15 ℃储藏的第1~4天升高,之后逐渐下降,4 ℃储藏时,总酚含量变化不大.PPO在15 ℃储藏时活性水平较4 ℃储藏时高,在15 ℃时,第1天就显著上升,第3天达到最高值后下降,而4 ℃储藏时在第2天急剧上升,而后下降.双孢蘑菇在15 ℃和4 ℃储藏时PAL活性在第1~2天升高,而后的变化无规律.根据实验结果,双孢蘑菇中PPO与PAL可能参与了酶促褐变,其中PPO活性可能是引起双孢蘑菇褐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