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苦豆子种子中生物碱进行了提取、分离及苦参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研究。将苦豆子粉碎后,在室温下分别用0.4%盐酸、95%乙醇、1%氨水氯仿、无水乙醇溶剂冷浸7天共4次,经脱脂、酸化、碱化、萃取,得到生物碱;通过薄层层析(TLC)法进行单碱的分离,气相色谱(GC)法进行苦参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以上4种提取方法出碱率分别为3.67%、2.73%、2.47%和1.60%;薄层层析(TLC)检查,以上4种方法提取的苦豆子生物碱中至少含有四种单一生物碱;气相色谱检测证明了以上4种方法提取的苦豆子生物碱中均含有苦参碱,其百分含量分别为8.460%、7.553%、5.675%、0.893%。其中0.4%盐酸冷浸提取法提取率明显高于其他溶剂提取率,为苦豆子生物碱优选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2.
测量了6~21周山羊胎儿脑和脊髓的相关指标,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表明:山羊胎儿脑和脊髓生长发育具有快慢交替的阶段性变化规律.发育早期脑的生长速度要快于同期脊髓的生长速度.出生前,山羊大脑在长、宽、高3个方向上的发育表现出不均衡的特点.脊髓不同节段的生长高峰期出现的时间、数量和增长趋势都不一致,可能与脊髓内不同组份发育先后次序有关.  相似文献   
13.
柿果实1 - 甲基环丙烯处理对成熟软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乙烯受体抑制剂1 - 甲基环丙烯(1-MCP) 处理对火柿果实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 1-MCP 处理能显著抑制果实乙烯释放, 延缓其跃变出现时间, 推迟ACO (ACC 氧化酶) 活性峰及呼吸跃变,抑制采后初期ACO 的活性及呼吸速率的上升, 并能阻止硬度的下降, 推迟其成熟软化, 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14.
幼龄朱新城疫病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例朱感染新城疫病毒死亡病例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朱与禽类感染新城疫的病理变化基本一致.眼观所见最显著的病变是腺胃、肌胃粘膜水肿、出血,肠道粘膜广泛出血,肝肾肿大、出血,脑膜充血、出血;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固有层毛细血管充血、炎性细胞浸润,脑部可见“噬神经”、“卫星化”现象,间质毛细血管充血、出血;电镜观察发现,肝、肾、脑等组织以空泡变性为主,细胞中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核染色质凝集、边移,并在肾脏上皮细胞内看到病毒样颗粒.  相似文献   
15.
山羊胚胎肝脏组织发生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常规光镜技术对关中奶山羊胚胎期肝脏的发育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早在50日胚龄的肝组织中,就已经形成血管、窦状隙、幼稚型血细胞和成熟的红细胞。随着胎龄的增长,窦状隙先增大,然后减小。小叶间胆管在大约60日胚龄形成。小叶间动脉在大约66日胚龄形成,并且此时造血灶的数量最多。肝板在105日胚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扭角羚牛寄生虫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扭角羚牛(Budorcas taxicolor)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动物资源,它栖息在陕西省秦岭山区内.关于陕西省境内扭角羚牛的寄生虫分布情况的报告甚少,为了进一步了解陕西省野外扭角羚牛寄生虫的种类及危害,为扭角羚牛寄生虫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作者于1996年对秦岭山区的户县崂峪和太白县佛爷岭的5头死亡不久或濒临死亡的扭角羚牛进行了较详细的寄生虫学研究.先仔细检查动物皮毛上的外寄生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陕西省某羊场羊群发生呼吸道疾病进行确诊,取病死羊肺脏进行细菌培养、分离、纯化、生化试验、16S rRNA测序、动物致病性试验以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的培养特性与生化试验结果与山羊海藻百伯史坦菌符合;16S rRNA比对结果显示分离细菌与山羊海藻百伯史坦菌同源性为98%;致病性试验表明山羊海藻百伯史坦菌对小鼠...  相似文献   
18.
8种食用菌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8种食用菌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含量及呈味效果。【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分别对香菇、白灵菇、海鲜菇、平菇、双孢菇、秀珍菇、杏鲍菇和金针菇8种食用菌的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白灵菇和金针菇的游离氨基酸种类最多,均有10种,除双孢菇不含有游离必需氨基酸外,其余7种食用菌均含有游离必需氨基酸。海鲜菇的游离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为3.444mg/g;游离呈味氨基酸则以白灵菇含量最高,为45.680mg/g;游离限制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平菇,达0.413mg/g。对8种食用菌呈味效果贡献最大的是甘氨酸(Gly),其含量占8种食用菌游离氨基酸总量的19.56%~52.97%,味道强度值(Taste active value,TAV)为1.10~5.08。8种食用菌中,味道比较鲜的食用菌如香菇、白灵菇、海鲜菇、双孢菇都含有天冬氨酸(Asp),含量为2.155~45.310mg/g。【结论】从游离氨基酸来看,海鲜菇和双孢菇的食用风味最佳,平菇和金针菇营养价值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为进行小麦等禾谷类作物的突变体库构建,以pBRACT806载体为基本骨架,通过Gateway克隆技术,将选择标记基因NptⅡ,置于玉米ubiquitin启动子的控制之下,构建了pBA9N载体.该载体适于在单子叶植物中进行遗传转化,且小仅有6 478 bp,易于操作;此载体与psoup载体共转化,保证了T-DNA片段高效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应用该载体构建突变体群体,可稳定持续高效表达NptⅡ抗性标记基因,易于检测.  相似文献   
20.
硫酸根硫和单质硫对青菜硫素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施用硫酸根硫(SO42--S)和单质硫(S0-S)对土壤有效硫含量及青菜硫素营养的影响,以矮脚黄青菜品种为材料,采用小区试验,分析不同类型硫肥(硫酸钾和硫磺粉)处理对供试土壤pH值、土壤有效硫含量、青菜产量及硫素营养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钾(SO42--S)和硫磺粉(S0-S)均降低了弱碱性土壤pH值,增加了土壤有效硫含量,且施用SO42--S的影响较S0-S更明显。施用SO42--S和S0-S均可有效提高青菜株高、可食部分干重和含硫量,均在106 g·m-2处理水平下达到最大值,且施用SO42--S的提升作用优于S0-S。53 g·m-2SO42--S处理水平下,与对照相比,青菜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下降了38.6%,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了115.1%、120.5%和21.7%。综上,适度施用SO42--S肥料有利于改善弱碱性缺硫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提高青菜产量和营养品质。本研究结果为缺硫地区青菜优质优产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