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8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239篇
林业   475篇
农学   297篇
基础科学   355篇
  208篇
综合类   2407篇
农作物   295篇
水产渔业   277篇
畜牧兽医   1397篇
园艺   437篇
植物保护   23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74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6篇
  1965年   6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土地整理项目影响后评价研究——以射洪县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整理前后的土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其耕地面积增加,新增耕地1929.10 hm2,机械化水平提升,水土流失得到了治理。  相似文献   
992.
砂姜黑土玉米秸秆有机碳的矿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10℃、20℃、30℃)、不同秸秆加入量(秸秆全量和过量)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及其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方法】采用室内恒温控湿好气培养试验,对安徽淮北砂姜黑土在不同温度(10℃、20℃、30℃)条件下,设置50 g土样中加秸秆0.3 g(处理Ⅰ)、1.5 g(处理Ⅱ)、3.0 g(处理Ⅲ)及不加秸秆(CK)的处理,进行240 d的矿化培养。【结果】温度对有机碳矿化影响显著,在对照(CK)和秸秆加入量相同的处理中,有机碳的矿化累积量均随温度(10—30℃)升高而增加;温度较低(<20℃)时,CK、Ⅰ、Ⅱ、Ⅲ各处理的有机碳矿化温度系数(Q10)平均值约为1.229、1.251、1.572、1.399,温度较高(>20℃)时,CK、Ⅰ、Ⅱ、Ⅲ的Q10平均值约1.006、1.249、1.401、1.374,Q10值在温度较低时大于温度较高时,说明低温条件下,有机碳矿化速率对升温更敏感。同一温度条件下,不同处理秸秆加入量越大,有机碳矿化累积量越高,有机碳矿化的日变化量也越大。本试验中,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了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累积动态。土壤有机碳的潜在矿化量(C0)随温度变化不明显,在同一温度条件下,秸秆加入量越大,C0值越大。【结论】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累积动态。不同温度、不同秸秆还田量及温度和秸秆还田量的交互作用,对玉米秸秆矿化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93.
2008年4-6月,在浙江北部沿岸禁渔区线内(28°30’-30°45’N,121°30’-123°15’E)进行了产卵场生态调查,共设置45个调查站位,鱼卵和仔稚鱼的采集分别使用水平和垂直浮游生物拖网,结果表明:凤鲚卵占该海区各种鱼卵总数量的第四位。表层网和垂直网采集到的凤鲚卵占同网型鱼卵总量的6.08%和2.56%,凤鲚卵出现在5-6月,以5月数量最多,5月份平均分布密度4.82粒/网(表层网),最高密度值150粒/网,6月平均分布密度3.02粒,网(表层网)、0.11粒/m2(垂直网),最高分布密度110粒/网。产卵场主要在杭州湾水域,表层水温17.23℃,表层盐度13~31.5,最适表温21~23℃,最适表盐13~26,水深15m以内,透明度0.02~0-3m。凤鲚仔稚鱼在表层网的4-6月和垂直网的6月均采集到,分布面较广,其中表层网采集的凤鲚仔、稚鱼累计居各鱼种仔稚鱼首位,最高分布密度值分别为4月8尾/网、5月2尾/网、6月696尾/网(表层网)和5.9尾/mS(垂直网)。仔、稚鱼分布的表层温度和盐度分别为14.23.5oC、13。33,透明度0.05~1m。  相似文献   
994.
为了对新郑某养鸡场鸡群严重腹泻进行病原确切诊断并提供防治依据,采集病料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经细菌分离培养、抹片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出5株鸡源志贺氏茵.用分离菌株攻毒后的发病比例为2/5~4/5,死亡比例为1/5~3/5.由此表明5个分离茵株均具有一定的毒力.血清学试验鉴定结果表明,5个分离菌株均为鸡源...  相似文献   
995.
基于1991至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财政支持对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近些年国家财政支农绝对量的增加对提高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这种推动作用的长期或短期效果都还不令人满意,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影响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因此,本文提出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建立财政对农业支持的长期稳定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6.
根据嫩江沙地风沙危害现状及治理经验,提出4种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进行推广应用。并阐明了4种治理模式的树种选择、整地方式、栽培技术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97.
为了在基本农田划定中实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目标,采用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以安县为例进行基本农田的划定研究。通过ARCGIS10.0空间分析功能,从耕地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实际产能、可实现产能潜力、景观指数、建设占用可能性等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以产能核算为基础的“按质定量”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结果表明,在评价指标体系下全县耕地≥ 90分主要集中在秀水镇、塔水镇、花荄镇和乐兴镇,面积为9644.19 hm2;≥ 60分而< 90分的耕地主要集中在乐兴镇、清泉镇、兴仁乡、永河镇、秀水镇、黄土镇和花荄镇,面积为19926.98 hm2;< 60分的耕地主要集中在沸水镇、界牌镇、雎水镇、桑枣镇和晓坝镇,面积为6508.83 hm2。综合国家规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率指标要求,评价分值≥ 62.35分的耕地,共28864.00 hm2,为理想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证研究表明,此种方法可以减少基本农田划定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基本农田的划定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明确棉花主栽品种耐冷性及障碍型冷害的量化指标,达到及时预报,减轻损失的目的。运用智能人工气候箱,在新疆石河子棉区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内,于2003-2005年进行低温冷害模拟试验,研究花铃期棉花在经受不同范围和时长的低温后,其植株的受害程度。结果表明,低温处理之后,棉花的叶片、蕾和幼铃都出现异常脱落,经过11.5~18.5℃处理2~4天的其叶片在第8天后才开始异常脱落,其减少率≥35%,并呈持续减少的趋势,而其蕾、幼铃在第6天后就开始异常脱落,减少率≥55%;经过11.5~22.5℃处理2~4天其叶片减少率≤25%,并在处理后的第18~23天基本保持稳定,其蕾、幼铃减少率≥70%。说明花铃期棉花在受冷害之后,其蕾、幼铃先于叶片出现异常脱落,其减少率大于叶片,经过2种相同最低温度不同最高温度的处理,温度日较差小的叶片减少率较高。  相似文献   
999.
高海拔旱地油菜开花盛期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气候变化对作物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在油菜开花盛期,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祁连山高海拔旱地环境因子和油菜叶片光合生理指标,并分析油菜光合生理指标在不同年型、不同播期的差异。结果表明:油菜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存在“午休”现象,且上午的光合速率高于下午。油菜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气孔导度日变化大体呈“S”型曲线。而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温度均呈单峰型日变化曲线,而空气湿度呈“S”型日变化曲线。通过显著性相关分析,油菜开花盛期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导环境因子之一(R2=0.6916),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温度是蒸腾速率的主导影响因子之一(RPAR2=0.7133,RT2=0.5611),空气湿度是气孔导度的主导影响因子之一(R2=0.5503)。湿润年油菜不论是外在环境还是植株体内在环境均处于适宜状态,作物各项光合参数均高于干旱年。分期播种的油菜叶片蒸腾速率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P<0.001),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差异显著(P<0.05),细胞间隙CO2浓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茴香茎叶提取物对菜粉蝶生物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番茄茎叶提取物对菜粉蝶生物活性的影响。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茴香(Foeniculum vulgare)茎叶中提取获得其挥发性物质,测定了茴香提取物在室内对菜青虫的拒食作用及对菜粉蝶的产卵忌避作用。结果表明:茴香粗提取物对菜青虫3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且非选择性的拒食作用均大于选择性的拒食作用;茴香提取物对菜粉蝶的产卵具有较强的忌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