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6篇
  15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00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BITC对切花菊的保鲜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苄基异硫氰酸盐(BITC)是国际上近年来推出的乙烯拮抗剂,在香石竹切花保鲜上有显著效应.国内尚未见BITC在切花保鲜上使用报道.我们在北京农业大学农业化学研究所支持下,将该所研制合成的BITC系列(NO_1:Ph CH_2NCS分子量:166;NO_2: PhcH_3NCS分子量:182;NO_3:PhNCS分子量:150)用于切花菊保鲜,设想在常用的保鲜剂配方中加入这些药剂,能否克服一般保鲜剂的不足,以寻求出更为适宜有效的配方,为鲜花的生产和消费服务.  相似文献   
152.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疆是我国最严重的干旱区之一,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兵团近几年结合干旱地区特点试验研究成功的一项高效节水技术。通过3年来对该项技术系统全面的试验研究,在棉花膜下滴灌条件下的需水规律与灌溉制度、随水施肥施药技术、膜下滴灌在盐碱地上的应用技术以及膜下滴灌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等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53.
深部输精法又称为直肠固定子宫颈输精法,在牛的人工授精技术应用中,大多采用这种输精法。该方法易操作,受胎率要比其他输精方法高15%~20%。特别是随着养牛业的快速发展,细管冷冻精液技术的普遍推广,直肠固定子宫颈输精法在牛的人工授精技术中已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154.
155.
以已知拟南芥和水稻生长素响应因子(ARF)蛋白质序列对毛竹基因组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显示,毛竹基因组编码39个ARF转录因子;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毛竹ARF基因家族进行分析显示,毛竹ARF基因家族具有进化上的保守性;采用RT-PCR技术研究毛竹竹笋形成过程中ARF基因家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在竹笋形成过程中ARF18和11-2基因分别在笋芽萌动和笋体形成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而ARF6-2基因参与竹笋发育的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6.
苏军虎  南志标  纪维红 《草业学报》2016,25(11):136-148
本文综述了截止2015年国内外文献,分析了家畜放牧对啮齿动物的影响。放牧家畜的践踏和排泄物等引起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影响了啮齿类空间利用等,家畜采食影响了啮齿类食物资源及其丰度,采食还引起植物营养成分改变及次生防御化合物的产生,而植被高度变化导致了啮齿动物捕食风险的增加和生活史策略的改变。这些方面的影响与综合作用改变了啮齿动物的微栖息环境、分布、食性,以及领域、采食和挖掘等行为,繁殖和生活史特征;影响了啮齿动物的种群结构、种群数量消长及其调节过程;改变了啮齿动物的群落结构和种间相互作用,引起其群落演替。在综述上述各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放牧对啮齿动物影响的作用途径及其方式,放牧条件下草-畜-鼠耦合机制,不同放牧制度对啮齿动物的影响以及整合现代学科发展的相关探索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7.
基于激光视觉的农作物株高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视觉测量农作物株高技术中存在农作物顶点和底点难以识别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激光视觉的农作物株高测量系统。该系统针对农作物株高测量特点,改进了三角测量模型,改进后的三角测量模型参数包括相机参数、光平面方程和相机安装参数;依据系统测量模型,该系统标定过程中通过至少一次将棋盘格标定板置于农作物底端点对应水平面的平行平面上,建立农作物底点平面对应的地面坐标系,通过将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线投射到农作物上,识别农作物顶点。在株高为558.00~1 843.30 mm的农作物上的测试结果表明,测量绝对误差最大值28.30 mm,相对误差最大值为2.17%。该系统标定完成后可实现自动化与实时测量,且测量精度高,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8.
Hvsusiba2是一个来源于大麦的糖信号转录因子,它作用于淀粉合成途径的上游,是大麦淀粉合成途径的关键调控因子。本研究利用前期研究获得的转Hvsusiba2水稻纯合株系,探讨Hvsusiba2转录因子过表达对水稻淀粉合成的影响,并通过酶谱分析方法分析Hvsusiba2在水稻中的异源表达对支链淀粉合成同工酶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Hvsusiba2在水稻中的异源表达能够提高籽粒中总淀粉含量,增加淀粉含量达4.33%~9.22%,茎鞘的淀粉含量提高1倍,幼嫩种子发育过程中淀粉累积快速增加期为花后15d起。对该时期的支链淀粉合成酶同工酶分析提示异源表达Hvsusiba2是通过提高籽粒中淀粉分支酶中淀粉分支酶SBEIIb、淀粉分支酶SBEI、异淀粉酶Isoamylase以及淀粉酶Amylase的活性改变水稻的支链淀粉合成,但淀粉分支酶中SBEIIa的活性不受Hvsusiba2转录因子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9.
研究甘南高寒草甸退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特征,为退化草地改良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于2017年5,7,10月分别采集极度(ED)、中度(MD)和轻度(LD)退化草地,以及未退化的对照草地(CK)土壤,测定其理化特性及微生物数量特征。结果表明:CK的土壤含水量在5,7月均显著小于LD、MD和ED的土壤含水量,而在10月显著大于LD、MD和ED的土壤含水量;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pH逐渐增大,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逐渐减小;土壤细菌数量对草地的退化反映更敏感,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小;CK和LD的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土层深度下降更为明显;冗余分析结合蒙特卡罗置换检验结果发现,各月份影响微生物数量的环境因子不同,显著影响5月微生物数量的是土壤全磷和土壤含水量,而7月除土壤pH外,其余指标均有显著影响,10月除土壤pH和土壤碳氮比外,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等均有显著影响。可见,甘南高寒草甸土壤理化特征和三大微生物数量对退化程度的响应具有季节差异,不同时期影响因素和权重需在草地管理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0.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试验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在地膜栽培及滴灌技术的基础上,将滴水毛管铺设于膜下,不仅便于水滴直接渗入作物根部,而且进一步降低了棵间蒸发,改变了根系活动层的土壤温度、水分状况等因素,节水、增产效果极为显著。为此,我们在新疆农垦科学院试验场、农八师总场、一二一团等地进行了棉花膜下滴灌高产优质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