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篇 |
农学 | 2篇 |
基础科学 | 7篇 |
2篇 | |
综合类 | 23篇 |
农作物 | 1篇 |
畜牧兽医 | 2篇 |
园艺 | 21篇 |
植物保护 | 3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4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4篇 |
2003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通过接入白腐真菌、蚯蚓和蚓粪,研究了通过蚯蚓及蚓粪的作用来改善土壤环境,从而提高土壤原位生物修复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在30 d的黑暗培养试验里,土壤中菲浓度随着时间逐渐减少,蚓粪和蚯蚓自身均能促进土壤中菲的降解,但蚓粪的促进作用要优于蚯蚓的作用;在100 mg·kg-1菲处理浓度下,蚓粪处理中菲残留浓度在培养的第4 d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试验结果还表明,在加入白腐真菌的土壤中,蚓粪和蚯蚓都能促进白腐真菌对菲的降解,且显著高于只接入白腐真菌的处理.同时加入蚯蚓和白腐真菌的处理中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nP)酶活性虽然在一直下降,但蚯蚓的加入减缓了酶活性的下降趋势,从而使得蚯蚓提高了处理中白腐真菌对菲的降解率.而同时加入蚓粪和白腐真菌的处理中的LiP和MnP酶活性变化则要相对复杂,在培养前、中期,两种酶的活性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而在培养后期,两种酶的活性均显著增高.因此,同时加入蚓粪和白腐真菌处理的菲浓度在培养后期才与只加入白腐真菌的处理产生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蚓粪和蚯蚓可能是通过改善土壤环境条件、促进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来提高白腐真菌对菲的降解率.但是,其中的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72.
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曾经是赣榆县最主要的地下害虫,近十几年来有下降的趋势。初步认为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六十年代后期大规模旱田改水田,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水稻面积由六十年代初期的十万亩左右稳定地扩大到三十多万亩,水田与旱田面积之比达到1:2左右。改变了适于蝼蛄发生的自然生态面貌,使历年严重发生面积大大缩小;另一方面,随着灌溉条件的改善和灌溉设备的普及,旱作物水浇 相似文献
73.
红棕灰夜蛾 Polia iloba(Butler)幼虫是许多农林作物的害虫,主要危害大豆、棉花、蚕豆、草莓、十字花科蔬菜、马铃薯、水稻、小麦、荞麦、甜菜、石刁柏、葱、胡萝卜、苜蓿、桑、菊等多种栽培植物和杂草,有一定的经济意义。为此将我们多年来对此虫的调查研究结果作一简报。一、红棕灰夜娥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74.
75.
76.
77.
78.
稀土元素对作物生长及作物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作为一类有益元素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近年来在粮食、蔬菜、水果等作物增产增质应用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分别从稀土元素在作物不同器官的积累、作物体与土壤稀土含量的相关性、作物对稀土元素的选择吸收等方面综述了稀土元素在作物体内转运;概述了国内外稀土元素对作物保护酶活性、营养元素吸收与光合作用效率等影响的生理效应,以及稀土元素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和稀土元素对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长经济效益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加强开展稀土对复合重金属和作物品质影响的分子机制,旨在为探索稀土纳米微粒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采用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磷脂酰胆碱作为表面活性剂,利用超高压均质技术制备紫苏油纳米乳液,探究不同SPI质量分数以及超高压均质压力对紫苏油纳米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PI质量分数和超高压均质压力的增加,紫苏油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和PDI值逐渐降低,在SPI质量分数为4%、均质压力140 MPa条件下紫苏油纳米乳液均一稳定,粒径最小为241.03 nm,PDI值最低为0.13;经过21 d的储藏试验,用Turbiscan稳定性分析仪测定紫苏油纳米乳液的物理稳定性,在SPI质量分数4%、均质压力140 MPa条件下,紫苏油纳米乳液未发生脂肪上浮或溶液聚集等现象,同时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也未发生较大的变化,表明紫苏油纳米乳液在这一条件下具有较强的储藏稳定性。通过圆二色谱测定紫苏油纳米乳液中界面蛋白的二级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超高压均质使α-螺旋的相对含量降低,而无规卷曲和β-折叠的相对含量升高,这说明界面蛋白的二级结构的变化对紫苏油纳米乳液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