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用田间试验,设置4∶2(四垄玉米两垄小麦)、3∶2(三垄玉米两垄小麦)、2∶2(两垄玉米两垄小麦)3种不同的玉米//小麦间作模式及玉米、小麦单作共5个处理,探讨不同玉米//小麦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水分利用率及种间竞争等方面的影响。两年试验表明,玉米//小麦间作模式与单作模式相比具有显著优势,间作处理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玉米//小麦间作系统中,小麦相对玉米的竞争力(Awm)均大于0。在小麦收获后,3种不同间作处理的玉米相对生长率(RGR)相比单作玉米提高显著。在作物耗水等方面,玉米//小麦的全生育期耗水量及水分利用率均高于单作。间作模式能显著增加玉米//小麦间作的子粒产量,其中2∶2处理组在产量表现等方面为最优。  相似文献   
82.
AMMI模型在玉米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AMMI模型对2003年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二)组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条显著的主成分轴共解释了56.91%的互作平均产量;X1132X和农大108属于高产、稳产型品种,适应性广;中科1号平均产量较高,稳定性较好;农华022、DH3631平均产量较低,稳定性较好。从AMMI模型互作效应结果看出,河北省永年、江苏省连云港、河南省濮阳、河南省郑州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较强;山东省长青、陕西省泾阳、山东省德州、河南省洛阳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较弱。X1132X除在江苏省连云港、河南省睢县、安徽省宿州、山西省绛县、河南省宝丰外,具有广泛的适应性;DH2101在山东省长青具有特殊适应性。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疏浚底泥投放对投放土壤的影响。[方法]以蔬菜(苋菜和空心菜)、牧草(黑麦草和紫花苜蓿)、粮食作物(大豆和玉米)为投放对象,研究秦淮河南京市区段疏浚底泥不同比例投放对投放土壤的影响。[结果]牧草植物土培后土壤中全氮含量比其他2类植物高。3类植物土培后土壤中氨氮含量的最大值为3.1~11.7 mg/kg。粮食作物土培后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比其他2类植物低的多。植物栽培后,土壤中全磷含量的最大值均大于751.5 mg/kg,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均随着底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最大值为18.2~25.0 g/kg。[结论]该研究为筛选合适的疏浚底泥投放对象和研究疏浚底泥土地投放的生态风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4.
西南岩溶坡地土壤流失的养分含量响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西南岩溶坡地土壤养分含量对土壤流失的响应特征。[方法]以重庆南川岩溶坡地为例,分析不同位置土壤剖面的基本理化性质以及Mg、Cu、Zn、Mg、Mo、Mn等6种营养元素的迁移特征。[结果]退耕还林坡地中,土壤基本养分与6种营养元素含量从坡顶到坡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但在坡体底部又不存在明显的堆积;Mg、Cu、Zn、Mg、Mo、Mn 6种营养元素含量在整个坡体中存在明显的拐点,主要集中在15~25 m,表明岩溶坡地从坡体15 m处开始,土壤流失存在明显的地表流失和地下漏失。[结论]该研究为岩溶山区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5.
麦弗逊悬架是汽车上最常采用的一种型式,其运动分析是解决整车布置设计问题和提高悬架特性的基础,本文以空间解析几何分析方法探讨了该结构的运动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6.
我们对11组试验配方中冷冻效果较好的5组配方用同样的冷冻程序进行了冷冻稀释液、甘油浓度和解冻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号稀释液效果最好(P<0.05)甘油浓度为6%时的冷冻效果最佳(P<0.01),在40~44℃解冻后其活力可高达0.5.  相似文献   
87.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实施和加入WTO,我国种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种子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体制、经营理念、生产方式等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做为种子经营管理重要组成部门的行业统计与财务管理工作,对种子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作用越显突出,但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矛盾,要具体分析,认真思考。 1 加强种子行业统计及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 种子行业统计和财务管理工作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8.
[目的]揭示土壤大型动物在喀斯特生态恢复过程中的指示作用,为了解喀斯特生态恢复的土壤学过程机制和构建生态恢复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系列种植年限(2、4、8和12年)人工林样地,分别编号为F-2a(2年龄人工林)、F-4a(4年龄人工林)、F-8a(8年龄人工林)和F-12a(12年龄人工林),并以石漠化自然生长样地为对照(CK),调查分析土壤表层(0~10 cm)大型动物群落对人工林生态恢复的响应特征及其与土壤基本肥力的关系.[结果]孔隙度、湿度、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和微生物碳含量等土壤基本肥力指标均随喀斯特生态恢复年限的延长而逐渐增加或升高,其年均恢复速率分别为1.18%、0.63%、0.48 g/kg、33.92 mg/kg、0.05 g/kg、2.77 mg/kg和62.08 mg/kg.从5个样地中共捕获土壤大型动物7621只,鉴定为13个类群,其中优势类群为腹足纲、膜翅目和鞘翅目.除鞘翅目和半翅目外,其余各类群特别是稀有类群的鳞翅目、地蜈蚣科和双翅目数量整体上随生态恢复年限的延长呈增加趋势.人工林生态恢复样地的土壤大型动物类群数(12~13种)、丰富度指数(SR, 1.51~1.63)、Shannon-Wiener指数(H′,1.91~2.02)和均匀度指数(J′,0.77~0.81)均显著高于CK样地(P<0.05,下同).喀斯特生态恢复后土壤大型动物的总数显著增加,且与土壤主要肥力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冗余分析结果也表明,鳞翅目、膜翅目、腹足纲、蚁科、直翅目和蜘蛛目等土壤动物的数量与土壤孔隙度和微生物碳含量等肥力指标关系密切.[结论]喀斯特生态恢复下土壤大型动物群落结构与土壤基本肥力的恢复具有一定协同作用,也表明土壤大型动物群落指标对喀斯特地区土壤生态系统恢复效果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