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动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北方水稻生产的现状。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北方水稻栽培面积、单产和总产都呈增长趋势。稻米品质同市场需求比有差距,高产优质品种较少,稻米食味值需要提高。应该选用优质高产品种,并采用营养土保温旱育苗、合理稀植、节水灌溉、平衡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措施组成的配套栽培技术,来增加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62.
本文利用2003年黄淮海夏玉米区域实验(二组)试验资料,按照Eberhart—Russell和温振民提出的方法,计算各杂交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参数,对品种的适应性、稳定性进行分析,认为X1132X是个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金海5号是丰产性较好,适应性、稳定性强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63.
胡宁  许晨阳  耿增超  胡斐南  马璐璐 《土壤》2022,54(5):1000-1009
碳酸钙是黄土母质发育土壤的重要胶结物质,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集了碳酸盐褐土中的碳酸钙结核,采用物理分散法和化学分散法分别提取得到褐土碳酸钙结核纳米颗粒和褐土碳酸钙结核胶体,并以工业纳米碳酸钙作为对照对其胶体特性进行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仪、zeta电位仪和动态光散射仪对褐土碳酸钙结核胶体和工业纳米碳酸钙的矿物组成、zeta电位和胶体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褐土碳酸钙结核胶体、褐土碳酸钙结核纳米颗粒和工业纳米碳酸钙的初始颗粒直径分别为224.24、88.01和98.50nm,而褐土碳酸钙结核胶体和褐土碳酸钙结核纳米颗粒的多分散度高于工业纳米碳酸钙。褐土碳酸钙结核胶体中方解石含量为70.3%,其次含有石英、长石和伊利石等矿物;褐土碳酸钙结核纳米颗粒主要含有方解石和伊利石,含量分别为48%和45%。3种碳酸钙胶体表面均带负电荷,其zeta电位绝对值均随着溶液pH的增大而增大。褐土碳酸钙结核胶体在NaCl和CaCl2溶液中的临界聚沉浓度分别为538.01mmol/L和2.08mmol/L,褐土碳酸钙结核纳米颗粒在NaCl和CaCl2  相似文献   
64.
西南岩溶坡地土壤流失的养分含量响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西南岩溶坡地土壤养分含量对土壤流失的响应特征。[方法]以重庆南川岩溶坡地为例,分析不同位置土壤剖面的基本理化性质以及Mg、Cu、Zn、Mg、Mo、Mn等6种营养元素的迁移特征。[结果]退耕还林坡地中,土壤基本养分与6种营养元素含量从坡顶到坡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但在坡体底部又不存在明显的堆积;Mg、Cu、Zn、Mg、Mo、Mn 6种营养元素含量在整个坡体中存在明显的拐点,主要集中在15~25 m,表明岩溶坡地从坡体15 m处开始,土壤流失存在明显的地表流失和地下漏失。[结论]该研究为岩溶山区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5.
西洋南瓜(又称印度南瓜),因其早熟、品质佳、适口性好,而在日本、韩国等地大面积推广.国内20世纪90年代也开始引种栽培,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现将西洋南瓜栽培过程中的几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6.
麦弗逊悬架是汽车上最常采用的一种型式,其运动分析是解决整车布置设计问题和提高悬架特性的基础,本文以空间解析几何分析方法探讨了该结构的运动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7.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技术的日益发展,在各大高校内部也都建立起了局域网,由于网络联接设备的日益增多,局域网中的广播风暴等数据传输问题越来越严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当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VLAN的产生就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通过对VLAN技术的简单描述,给出了一个简单的VLAN模型。并阐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68.
牛眼角膜翳又叫角膜混浊,欲称牛眼睛生翳子,牛眼角膜翳病轻者视力受阻,影响行走,采食与使役等。严重的可能发生角膜肿胀向外凸起,角膜化脓穿孑L,眼睛失明,该病在农村中常见。笔者在诊疗实践中用多种方法治疗牛眼角膜翳多例均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将其诊治牛眼角膜翳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9.
我们对11组试验配方中冷冻效果较好的5组配方用同样的冷冻程序进行了冷冻稀释液、甘油浓度和解冻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号稀释液效果最好(P<0.05)甘油浓度为6%时的冷冻效果最佳(P<0.01),在40~44℃解冻后其活力可高达0.5.  相似文献   
70.
[目的]揭示土壤大型动物在喀斯特生态恢复过程中的指示作用,为了解喀斯特生态恢复的土壤学过程机制和构建生态恢复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系列种植年限(2、4、8和12年)人工林样地,分别编号为F-2a(2年龄人工林)、F-4a(4年龄人工林)、F-8a(8年龄人工林)和F-12a(12年龄人工林),并以石漠化自然生长样地为对照(CK),调查分析土壤表层(0~10 cm)大型动物群落对人工林生态恢复的响应特征及其与土壤基本肥力的关系.[结果]孔隙度、湿度、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和微生物碳含量等土壤基本肥力指标均随喀斯特生态恢复年限的延长而逐渐增加或升高,其年均恢复速率分别为1.18%、0.63%、0.48 g/kg、33.92 mg/kg、0.05 g/kg、2.77 mg/kg和62.08 mg/kg.从5个样地中共捕获土壤大型动物7621只,鉴定为13个类群,其中优势类群为腹足纲、膜翅目和鞘翅目.除鞘翅目和半翅目外,其余各类群特别是稀有类群的鳞翅目、地蜈蚣科和双翅目数量整体上随生态恢复年限的延长呈增加趋势.人工林生态恢复样地的土壤大型动物类群数(12~13种)、丰富度指数(SR, 1.51~1.63)、Shannon-Wiener指数(H′,1.91~2.02)和均匀度指数(J′,0.77~0.81)均显著高于CK样地(P<0.05,下同).喀斯特生态恢复后土壤大型动物的总数显著增加,且与土壤主要肥力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冗余分析结果也表明,鳞翅目、膜翅目、腹足纲、蚁科、直翅目和蜘蛛目等土壤动物的数量与土壤孔隙度和微生物碳含量等肥力指标关系密切.[结论]喀斯特生态恢复下土壤大型动物群落结构与土壤基本肥力的恢复具有一定协同作用,也表明土壤大型动物群落指标对喀斯特地区土壤生态系统恢复效果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