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29篇
  3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4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不断挖掘和克隆抗稻瘟病新基因, 是解析水稻抗病分子遗传机制和培育抗稻瘟病新品种的重要基础。Pi47是笔者从广谱、持久抗稻瘟病湖南地方品种湘资3150中鉴定的稻瘟病抗性基因, 前期研究将其初步定位于第11染色体标记RM224和RM5926间。本研究利用3个Pi47单基因系与感病亲本CO39杂交F2群体1687个感病单株对Pi47精细定位, 利用6个STS标记对3个单基因系进行背景分析,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了候选基因分析。结果表明, Pi47被精细定位于CAPS标记S32与K33间0.24 cM区域的171.2 kb物理区间内, 背景分析将Pi47进一步缩小至SC12和K33间67.8 kb的区间内; 该区间含有8个结构基因, 其中2个编码NBS-LRR抗病类似蛋白, 为Pi47的候选功能基因。稻瘟菌抗谱比较分析发现, Pi47单基因系与其定位区间内4个Pik位点的等位基因PikPikmPikhPikp的近等基因系抗谱不同。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克隆Pi47和利用其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2.
水稻品种倒伏指数QTL分析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利用由98个株系组成的Nipponbare(粳)/ Kasalath(籼)∥Nipponbare 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倒伏指数与株高、茎粗及单株生物量等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水稻倒伏相关性状QTL进行了分子标记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株高、茎粗、单株生物量3性状与倒伏指数的相关系数均达1%显著水平。利用基于性状-标记多元线性  相似文献   
103.
种子是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源,是农业科技和各种管理措施发挥作用的基本载体,同时也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优良品种种子对农作物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粮农组织(FAO)统计分析,近10年来良种对全球作物单产提高的贡献率为25%以上(美国达40%)。在我国,种子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30%以上。种子产业是农业重要的基础性产业.应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04.
介绍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C815S的形态特征、生育特性、自然条件和控温条件下的育性表现,提出了选好繁殖地点;合理安排“三期”;培育多蘖壮秧;重视落粒谷的处理;运用综合技术措施培育高产群体、提高禾苗抗性、减少低产区;全程抓好除杂;综合防治病虫害和有害生物;巧施“九二0”;人工辅助授粉等优质高产繁殖技术措施。C815S海南繁殖单产一般稳定在3.5t/hm^2以上。  相似文献   
105.
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海南冬繁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理想的基地和安排合适的育性敏感期是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海南冬季繁殖成功的关键。通过比较分析海南陵水和三亚两地1—3月逐日平均温度,以连续7d气温平均值(AT7d)为指标,分别统计了不育起点温度为22和23℃的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海南冬季繁殖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将繁殖基地安排在陵水较安排在三亚更为安全,不育起点温度为22℃及以下的低温敏核不育系不宜安排在三亚繁殖;在陵水繁殖不育起点温度为22和23℃的低温敏核不育系,宜将育性敏感期分别安排在2月13日和19日之前;在三亚繁殖不育起点温度为23℃的低温敏核不育系,应将育性敏感期安排在2月4日前。  相似文献   
106.
水稻收获指数是指稻谷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众多研究表明,作物的收获指数与其产量密切相关。收获指数对作物品种改良的作用已得到育种和生理学家的普遍认同,高收获指数已成为水稻高产育种的一个重要指标。深入了解水稻收获指数的遗传基础是有效开展水稻高收获指数育种的前提和基础。就水稻收获指数的生物学意义、与产量的关系,特别是其遗传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就水稻收获指数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7.
两系杂交晚稻整齐度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21个两系法杂交晚稻组合杂种一代株高和穗长的整齐度与其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整齐度与穗长整齐度均对单株产量有显著正效应,以株高整齐度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在产量构成因素和整齐性性状中,对单株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是:千粒重、单株穗数、株高整齐度、每穗总颖花数、每穗实粒数、穗长、穗长整齐度和株高。株高整齐度与其他产量因素的相关不显著,穗长整齐度与每穗总颖花数和结实率负相关分别达到显著、极显著水平,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8.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以C815S等6个不育系与同一父本配组,用C815S为母本与不同的恢复系测交,分别用培两优288,两优培九作对照,观察其F1的产量、抗性、生育期、米质等性状优势,并对C815S所配组合几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6个同父不同母本组合中C815S/288产量的对照优势为15.31%;C815S为母本所配组合中产量对照优势的最大值为33.33%,两者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表明C815S配合力好;C815S所配组合产量平均的对照优势是5.63%,表明C815S的一般配合力很好;C815S所配组合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呈正相关,且与千粒重达到了显著水平,而每穗总粒数与产量表现出较小的负相关,有效穗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9.
再生稻某些性状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给中稻再生稻的育种提供依据,以37个杂交稻组合和常规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再生率、株高及穗长整齐度等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杂交再生稻产量性状优于常规再生稻品种;单株再生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是影响再生稻产量的主要因子;再生稻的株高整齐度、穗长整齐度与其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0.
大穗是水稻高产品种选育的主攻方向,揭示大穗形成遗传机制是品种选育的理论基础。综述水稻穗粒数基因/QTL定位和克隆以及与穗粒数有关的穗长、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等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