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园艺   2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辐射花粉授粉诱导甜瓜单倍体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辐射花粉诱导甜瓜单倍体的方法,研究了辐射剂量(300 Gy、500Gy、750 Gy和1 000Gy)在甜瓜单倍体诱导中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辐射剂量对植株再生率和单倍体植株的诱导率都有明显的影响,最高的植株再生率和单倍体诱导率分别为0.73%和0.28%,以750 Gy剂量辐射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2.
从2008年开始,以选育抗根肿病红菜薹品种为目的,利用抗根肿病大白菜品种德高,通过多代回交和自交获得13份抗根肿病的自交系,从中筛选出2个抗根肿病的红菜薹组合HCR1和HCR2。2015-2016年在长阳火烧坪、江夏、鄂州根肿病为害严重的地区进行生产试种,结果表明,选育出的红菜薹新组合HCR1和HCR2对当地根肿病具有良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23.
鄂西高山夏秋季节气候相对冷凉,为发展洪山菜薹高山种植提供了气候条件。受小气候环境的影响,鄂西高山栽培洪山菜薹还面临着提早抽薹、病害较多、受季节性干旱影响较大、贮运保鲜期短等主要问题,导致高山洪山菜薹产量偏低、品质不高。为了克服提早抽薹、病害较多等主要问题,改善高山洪山菜薹品质,提高产量,笔者在长阳火烧坪、恩施利川等高山地区开展了多年的洪山菜薹栽培试验。在多年试验的基础上,笔者从适宜种植基地、优良品种选择、种植茬口安排、播种育苗、水肥管理、病虫防治、避雨栽培、贮运保鲜等关键环节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的鄂西高山洪山菜薹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4.
湖北是我国高山蔬菜主产省,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鄂西山区,该区域大都是海拔1 000 m 左右的山地,生态优良,日照充足,可耕地土层深厚肥沃,雨量充沛,夏季气候冷凉,发展高山蔬菜条件得天独厚。到2010 年全省高山蔬菜生产面积已达10.67 万hm2,总产近500 万t,产值已突破40 亿元,高山蔬菜产业为满足山下夏季鲜菜市场供应和山区农民致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正夏季反季节高山蔬菜生产在缓解秋淡市场供应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山菜区小气候千差万别,山谷、山坡(阴坡、阳坡)、山顶气候变化多样,高山气象因子与耕作密切相关,掌握耕作制度以适应不同的复杂气候至关重要。农谚说:"苗好一半收",  相似文献   
26.
高海拔地区夏季气温低、降雨量丰富、紫外线辐射强等,使得高山红菜薹病虫害发生种类与平原地区有差异。高山红菜薹主要病害有6种,虫害有11种,病毒病及有些害虫只在低海拔发生,随着海拔升高,病虫害种类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7.
28.
春淡季节蔬菜价格较高,为了筛选出在这个阶段能上市的适宜甘蓝品种和确定最适播种期,引进了5个甘蓝新品种,在湖北地区分批播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希望、前途和春兰这3个品种产量较高,结球紧实,综合表现特好;以12月23日左右播种为宜,田间生产稳定,无病虫害发生。  相似文献   
29.
以安徽一地方品种牛角椒的优良自交系9702为母本,以湘研10号的优良自交系9710为父本配制成一代杂种鄂椒1号。中熟,果实牛角形,果长11.4cm,果肩宽3.0cm,肉厚0.4cm,平均单果质量40g,果色绿,微辣,商品性好,品质优良,对病毒病、疫病和日灼病的抗性较对照华椒17号强,每667m2产量4000kg左右,适宜露地和油菜、小麦茬后栽培。  相似文献   
30.
秋季豇豆不同种植模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秋季豇豆采用大棚与露地不同种植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棚种植模式的豇豆前期产量和全收期产量比露地种植模式的豇豆分别增产68.67%、21.24%,熟期提早18d,商品性和品质优于露地栽培模式。豆荚螟发生极少,并容易有效控制豆荚螟等虫害的发生及危害,不仅节省用药成本和劳力,同时为豇豆无公害栽培提供较理想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