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31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1.
通过对芮城县苹果烂根病的调查研究,初步明确了该地区苹果烂根的原因是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圆斑根腐病所致。同时还明确了该地区发病果园出现的缺素现象是由于果树感病后,影响了根系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吸收而产生的次生缺素症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苹果根腐病的防治措施及其防治这一病害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2.
乾县苹果营养诊断和施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经调查,供试34个苹果的施肥量和产量变异很大,许多果园施氮肥过多,钾肥太少。经叶分析,N,P,K,F,Fe,Zn的平均含量依次是22.8±2.5g.kg^-1,1.4±0.2g.kg^-1,10.7±2.0g.kg^-1,225±51mg.kg^-1和18.74±12.36mg.kg^-1和Zn的含量低于正常值的果园数分别卤35.3%和58.9%,多数果园N,P,K,营养不平衡,营养三要素的需要顺  相似文献   
9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蔬丰”叶肥对芹菜的喷施效果,结果表明:喷施“蔬丰”叶肥对芹菜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及单棵重等都产生明显影响,从而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在3个喷施浓度中,500倍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但如果前期喷300倍,后期喷500倍,两者结合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94.
  【目的】  研究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孔隙特征、土壤水分参数等土壤剖面物理特征的影响,深入认识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效果的机理。  【方法】  试验基于渭北旱塬12年苹果园长期定位试验,设不施肥 (CK)、单施化肥 (NPK) 和有机无机肥配施 (MNPK) 3个处理,采用CT扫描法定量分析了0—40 cm土壤样品中大孔隙 (>1000 μm) 的数量,计算了大孔隙度及大孔隙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 同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0—10、10—20和20—40 cm土壤样品的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及饱和导水率等。  【结果】  1) 相比NPK处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0—20 cm土层土壤大孔隙度有提高的趋势,在20—40 cm土层,有机无机肥配施相比单施化肥土壤大孔隙度提高了91.7% (P < 0.05);MNPK处理土壤大孔隙数量在3个土层均为最大,在0—10和20—40 cm土层,分别较NPK处理提高了38.4%和54.8% (P < 0.05)。NPK处理大孔隙数量在0—10和10—20 cm分别显著高于CK。2) 与不施肥相比,单施化肥除10—20 cm土层土壤的饱和导水率、田间持水量有明显升高外,其它土层没有明显变化,而有机无机肥配施0—10、20—40 cm土层土壤的饱和导水率、田间持水量较不施肥均有明显提升;有机无机肥配施相比不施肥、单施化肥在不同土层的土壤容重均为最小,而20—40 cm土层单施化肥的土壤容重较不施肥提高了2.8% (P > 0.05)。3) 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大孔隙数量、大孔隙度与田间持水量、土壤饱和导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P < 0.01),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 (P < 0.01),而与土壤机械组成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相比单施化肥,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改善了苹果园0—40 cm土层土壤的大孔隙状况和土壤的持水、导水性能,在20—40 cm土层效果更明显,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改善渭北旱塬苹果园土壤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95.
以2年生矮化自根砧M9T337嘎拉苹果苗木为试材,研究了施氮量对其生长指标、生物量、叶片质量、光合特性和根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每667 m2施氮量为0.4 kg时,嘎拉/M9T337苗木株高、叶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均高于其他氮肥处理,其中,叶绿素含量高达1.52 mg/g;每667 m2施氮量为0.8 kg时,苗木分枝粗度、叶面积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净光合速率(Pn)均高于其他氮肥处理,而MDA含量低于其他处理,其中叶面积高达7 427.11 mm2;每667 m2施氮量为1.0 kg时,苗木鲜重、地上部干重、根表面积、总根长、总根尖数、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达到最大,其中地上部鲜重达617.44 g,地上部干重达330.78 g;不同处理间苗木茎粗、有效分枝数、分枝长度和分枝开张角度差异不大。根据隶属函数综合得分,每667 m2施氮量为0.8 kg时,2年生嘎拉/M9T337苹果苗木质量最...  相似文献   
96.
根与土壤微生物产生的酶是土壤有机质分解的主要生物驱动因素,对土壤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原位酶谱技术在不破坏作物根系的同时,研究了渭北旱塬长期覆盖春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空间分布。田间试验于2020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进行。以春玉米"先玉335"为供试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秸秆覆盖(SM)、地膜覆盖(FM)和无覆盖(CK)三个处理,于春玉米吐丝期获取根系剖面酶谱图,分析了β-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在春玉米根际的分布。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在秸秆覆盖下根际活性分布(热点)面积最大,是地膜覆盖的1.9倍、无覆盖的8.1倍;同时其在秸秆覆盖下延根分布距离最长为2.5 mm;与之对应,动力学拟合结果也表明秸秆覆盖下的酶动力学参数酶活最大反应速率和米氏常值最大,其土壤底物周转时间最快。亮氨酸氨基肽酶在地膜覆盖下活性分布总面积最大,是秸秆覆盖的1.8倍、无覆盖的6.4倍;其在地膜覆盖下酶活性延根分布距离最长为4.5 mm,秸秆覆盖下的酶动力学参数也为最大,底物周转时间最快。研究揭示了地表覆盖通过调节作物根际土壤酶活性空间分布促进养分吸收,实现旱地玉米高产高效的酶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