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5篇
  7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9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目的】探究安徽省降水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基于1960—2019年安徽省24个气象站点的降水日值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安徽省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降水量自北向南递增,夏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0%;降水日呈“南频北稀”、“山区多,平原少”的空间分布格局,降水量和降水日的高值中心出现在皖南和大别山区域,低值中心位于淮北平原。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增加的站点共22个。总降水日呈减少趋势,中、小降水日显著减少,大雨和暴雨的降水日呈增加趋势。安徽省共12个站点存在降水突变年,仅江淮平原和皖南山区的降水量存在潜在突变年。【结论】安徽省降水较为集中,极端降水和洪涝风险存在增长趋势,本研究可为安徽省水资源规划利用及旱涝灾害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22.
为探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黑羽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接近、健康状态良好的1日龄黑羽肉鸡4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Ⅰ组为对照组、Ⅱ、Ⅲ、Ⅳ组为试验组,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 g/kg和2.0 g/kg的复合微生态制剂,试验期结束分别测定各组的生长性能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显示,试验Ⅲ和Ⅳ组肉鸡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Ⅳ组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试验Ⅲ、Ⅳ的IgA和IgG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而IgM含量对各组间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黑羽肉鸡日粮中添加1.0 g/kg和2.0 g/kg的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显著提高其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23.
针对忻城县蚕区桑园低产的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分析造成低产的主要原因可概括为2个方面:生产条件方面,分布在旱坡地、沙滩地和石漠化区域的桑园,其地块零碎且地块间的水平高度差较大,桑园的水土保持差,土壤贫瘠肥力不足;生产管理方面,桑品种未进行大规模更新换代,桑园无基础灌溉条件设施,仅依靠雨水灌溉,加上留守在乡村的种桑养蚕人员年龄普遍偏大而疏于对桑园的管理,日积月累导致桑园土壤板结、病虫害发生严重等。针对以上造成桑园低产的原因,提出完善基础设施、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建设标准化桑园、强化桑园水肥管理、加强桑树病虫害防治、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等综合治理措施,期望从桑园高产着手,助力忻城县蚕桑产业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224.
多效唑对狗牙根草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6种浓度多效唑处理对狗牙根草坪自然生长高度、叶片长度和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13 d后各处理自然高度开始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随着施用时间延长,对自然高度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加强,当施药30 d后,狗牙根草坪自然生长高度显著降低,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随多效唑处理浓度增高,草屑量显著减少,叶片长度缩短但宽度增加,叶绿素含量明显增高,邯郸狗牙根施用多效唑浓度为400 mg/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25.
226.
为探究不同管理方式对茶园蜘蛛类群结构及时空分布的影响,了解蜘蛛在茶园绿色集约化管理中的作用,于2015—2016年通过拍打法(茶丛)和陷阱法(地面)对常规无间作的1#茶园、植被覆盖度深且人为干扰较少的2#茶园和无植被覆盖且定期施药锄草的3#茶园的蜘蛛及叶蝉数量进行为期2年的研究。结果显示,3类茶园的蜘蛛个体数表现为2#茶园>1#茶园>3#茶园,差异显著(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表现为2#茶园>3#茶园、1#茶园,差异显著(P<0.05)。蜘蛛主要分布于茶丛,地表较少。茶园叶蝉和蜘蛛数量在2年间基本保持一致,其中3#茶园由于定期施用化学农药,蜘蛛和叶蝉的数量波动最小;2#茶园的蜘蛛数量波动较大;且蜘蛛对叶蝉存在明显的调节效应。2#茶园周围植被丰富,且茶园均匀间种台湾相思树、中间种植落叶乔木,生境结构相对复杂,植被覆盖度深,形成了一定的缓冲带,对茶园小气候具有改善作用,增加了蜘蛛类群多样性。由此表明,构建合理的缓冲带、增加茶园四周及内部植被覆盖深度、减少人为干扰可更好地优化蜘蛛群落时空结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