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微卫星标记建立翘嘴鳜亲子鉴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9个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标记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进行亲子鉴定分析。结果显示,22个家系翘嘴鳜个体中共观测到95个等位基因,其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范围)分别为0.578(0.219~0.800)和0.607(0.200~0.806),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552(0.187~0.787)。通过软件Cervus统计分析得到9个微卫星座位累计排除率为99.9658%,在27个可能的父母对条件下,混养养殖家系后代个体鉴定准确率为91%,研究结果表明筛选的这些多态微卫星分子标记可以用于翘嘴鳜优势家系的鉴定和分离,通过验证的微卫星标记建立的亲子鉴定技术为基础选育翘嘴鳜生长速度快的优势家系,为培育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的翘嘴鳜新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近几十年来的蓝莓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外植体的准备、培养基的选择、增殖及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和试管苗的移栽驯化等。  相似文献   
13.
甜高粱茎秆主要饲用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 要: 通过配置三个正反交组合,研究饲用高粱茎秆的糖锤度、粗蛋白和粗纤维等饲用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糖锤度、粗蛋白和粗纤维不存在细胞质效应,其F1代杂种优势不明显且与双亲存在显著正相关;糖锤度、粗蛋白及粗纤维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74.5%、61.8%、64.4%。三个性状均表现出了数量性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甜高粱饲用品质性状与形态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相关分析法研究了28个甜高粱品种饲用品质性状与形态性状的相关关系.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株高和鲜质量对饲用品质性状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分蘖数和茎粗,节数的直接作用最小.饲用品质性状间也存在相关关系:锤度与粗纤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1 9,与粗蛋白和蜡粉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7 5和-0.632 2;粗蛋白与粗纤维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83 7.因此,在甜高粱品种选育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饲用品质性状间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5.
翘嘴鳜养殖与野生群体及其家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个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的微卫星标记,对收集的湖北、广东翘嘴鳜养殖与长江野生3个群体及其家系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筛选的5个微卫星位点具有高度可提供信息性,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0.5,三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关系为:湖北养殖群体(BF)长江野生群体(WBF)广东养殖群体(DF),不同家系的期望杂合度在0.4~0.7之间,家系间的遗传分化显著。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家系群体内的变异(83.33%)是总变异的主要来源。可见,湖北养殖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具备进一步繁育筛选优良群体的潜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可用于翘嘴鳜家系育种过程中的亲子鉴定。  相似文献   
16.
罗峰 《中国稻米》1997,(2):36-37
湖南省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在410万公顷左右,“八五”期间,稻谷年均总产量247.5亿公斤,占湖南同期粮食总产量的92%,年均种植面积和稻谷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要进一步发展稻谷生产,充分发挥湖南农业的这一优势,除了其他方面的条件以外,积极引进优良品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水稻引种在生产上发挥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1981~1995年,湖南从外省、外国共计引进水稻优良新品种(品系)2400多个。这些优良新品种(品系),通过试验、试种,有的直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有的适当改造以后用于生产,有的作为育种材料被间接利用,为…  相似文献   
17.
粒用高粱F2群体农艺性状数量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粱F_2群体农艺性状进行数量遗传分析,确定各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并掌握其遗传规律,为田间选育遗传稳定的农艺性状提供参考。以粒用高粱品种忻粱52和美引-20的杂交F_2分离群体为试验材料,根据单个分离世代群体的遗传模型方法 -主-多基因遗传分析模型对F_2世代6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6个农艺性状中株高、穗柄长、主茎茎节数、平均茎节长符合遗传模型,受主效基因控制;而穗长和旗叶鞘长不存在主基因,受微效多基因遗传。株高符合Model B_1,受2对主基因控制,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88. 65%;穗柄长和主茎茎节数符合Model A_1,为受1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混合遗传模型,遗传率分别为61. 58%和68. 94%;平均茎节长符合Model A_4,受1对主基因控制,符合负向完全显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9. 24%。株高、穗柄长和主茎茎节数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说明这3个性状在后代遗传中受环境影响较小,遗传较稳定,可以在育种早代直接进行选择;而平均茎节长的遗传率较低,说明该性状在后代中遗传不稳定,受环境影响较大,需在育种高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高粱茎秆蜡粉含量变化规律,根据物理学的色差原理,首次采用色差法,对高粱蜡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高粱之间茎秆的蜡粉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同一类型不同基因型间也不同;饲草高粱茎秆自上而下各节段的蜡粉含量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中间茎节的蜡粉含量与全株混合蜡粉含量总平均值最接近,可代表全株的蜡粉含量;不同类型高粱进入各生育期的时间和持续天数不同,同一生育期内蜡粉累积量也不同,饲草高粱为抽穗期开花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甜高粱为乳熟期抽穗期开花期蜡熟期完熟期,开花期与整个生育期平均蜡粉含量最接近,可代表整个生育期的蜡粉含量;不同类型高粱在同一个生育期内蜡粉日变化呈单峰曲线,蜡粉含量的峰值出现在13:00时;高粱蜡粉与茎秆糖锤度部分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导致不同类型高粱茎秆蜡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含量变化具有规律性,为选育高蜡粉含量品种从而提升高粱抗逆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选取各农艺性状均较大的国内粒用高粱品种忻粱52和从美国普渡大学引进的苏丹草品系美引-48进行杂交,得到F_2代分离群体,对F_2代的开花期、株高、穗长、穗柄长、旗叶鞘长、叶片数、平均茎节长等7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利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得到7个性状的4个遗传备选模型,并进行适合性检验,从备选模型中选出控制性状遗传的最适遗传模型,并根据IECM(迭代ECM)算法计算主基因遗传率。结果表明,株高、穗柄长、旗叶鞘长、平均茎节长等性状均符合ModelA_0模型,均为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开花期、穗长均符合ModelB_6模型,这2个性状均符合2对主基因控制的等显性遗传模型,即d_a=d_b=h_a=h_b,2对主基因的遗传率为38.35%;叶片数符合ModelB_1模型,是2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上位性混合遗传模型,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之和为2.096 774,显性效应之和为0.403 226,主基因遗传率为99.22%,遗传率极高,可在育种后代中直接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不同玉米品种全株青贮品质及营养价值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品种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差异,选取5个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于1/2~3/4乳线期刈割,使用聚乙烯发酵袋(50 cm×80 cm)在实验室条件下(15~20℃)发酵60 d,开袋后进行感官评价,测定青贮发酵品质,风干样粉碎后用于常规化学成分及消化率的测定。结果显示:纪元128感官评分等级为中级,其余品种均为良好级。沃锋9的乳酸含量(6.05% DM)显著高于纪元128(5.13% DM)和郑单958(5.13% DM)(P<0.05),乙酸和丙酸含量则极显著低于潞玉36、郑单958和京科25(P<0.01)。5个品种全株玉米青贮V-score评分均>97.00分。京科25的粗蛋白质(CP)、沃锋9的粗脂肪(EE)、郑单958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和纪元128的淀粉含量高于其他品种,分别达9.24% DM、3.11% DM、2.84% DM、30.33% DM。各品种相对饲喂价值(RFV)由高到低依次为:沃锋9(163.00) > 纪元128(160.93) > 郑单958(156.30) > 京科25(152.70) > 潞玉36(151.77)。郑单958和沃锋9的24 h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NDFD)(17.84% DM;18.28% DM)极显著低于京科25和纪元128(24.87% DM;22.97% DM)(P<0.01)。综上所述,沃锋9全株青贮的RFV最高,且其感官评价、乳酸含量、V-score评分、EE及WSC含量均较高,而氨态氮/总氮(NH3-N/TN)、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较低,因此沃锋9为较为优异的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品种。其次为纪元128,其RFV及48 h NDFD较高,而ADF及木质素(ADL)含量均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