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02篇
林业   269篇
农学   143篇
基础科学   197篇
  219篇
综合类   1422篇
农作物   252篇
水产渔业   180篇
畜牧兽医   674篇
园艺   316篇
植物保护   5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9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背景】H6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广泛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是我国家禽中最常见AIV之一。H6N1亚型AIV频繁地与其他野鸟源毒株重配,并且可以作为供体为高致病性AIV提供内部基因片段,产生新型重组病毒,进而威胁人类健康。【目的】通过对我国H6N1亚型AIV的演化动态及其相关生物学特性分析研究,为我国禽流感的综合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集2019—2022年我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活禽交易市场及养殖场家禽喉和泄殖腔拭子,通过接种鸡胚分离到7株H6N1亚型AIVs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遗传演化特征、受体结合特性及其对SPF鸡和BALB/c小鼠的感染性。【结果】遗传演化分析表明,7株病毒的基因与分离于北美及东南亚地区的野鸟源病毒基因同源性较高,基因来源复杂,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贝叶斯演化分析表明,H6亚型AIV HA基因曾发生过多次的跨洲际传播,欧亚谱系病毒在北美地区也有着较长时间流行。1株病毒HA基因与北美地区毒株基因高度同源,根据贝叶斯演化分析结果,推测该病毒在野鸟体内经历了复杂的基因重配后形成,后经野鸟传入我国。特殊氨...  相似文献   
912.
本研究旨在明确当前罗非鱼无乳链球菌流行状况和生物学特性,为鱼源无乳链球菌病防控提供新的数据。本研究于2019—2020年,从广东罗非鱼主养区茂名、湛江地区采集病样进行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用PCR方法对分离株血清型及4个主要毒力基因进行检测,通过纸片法对分离菌株进行31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和多重耐药研究,利用斑马鱼模型进行了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从261份病样中分离到35株无乳链球菌;血清型检测表明无乳链球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均为Ia型;主要毒力基因的检测证明,cylE、sodA、gapC基因在所有鱼源分离株及人源、牛源和鱼源参考株中检出率均为100%,而scpB只在人源参考菌株中检出;药敏试验结果发现,无乳链球菌分离株对19种抗菌药敏感率为90%以上,对6种抗菌药耐药率为50%以上,分离株的耐药基因型和表型部分一致,无乳链球菌分离株均多重耐药,其中5重及以上耐药的菌株为27株,占总菌株数的77.1%;斑马鱼致病试验表明,无乳链球菌分离株可导致斑马鱼不同程度的发病死亡。本研究明确了当前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血清型、毒力基因、耐药特性和致病性,为广东乃至全国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13.
微生物在水产养殖环境生物修复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生物作为一种生态调节剂,它不仅能改善机体微生态平衡,还能改善动物的代谢并无致病性;对致病微生物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微生物在水产养殖环境中生物修复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细菌、真菌、酵母菌或提取物)对环境污染物的吸收、代谢、降解等功能,在环境中对污染物的降解起催化作用,从而去除或消除环境污染的一个受控或自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914.
为总结和交流过去一年全省渔业船检港监工作情况,研究和部署今年渔业船检港监工作任务,省渔船检验局、渔港监督局于5月12日至13日在淮安市召开了1999年度渔业船检港监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水产工作会议精神,传达了部渔港监督渔船检验工作会议、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射阳、海安等8个单位在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曹宝凤局长作了工作报告,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刘  相似文献   
915.
猪生化遗传标记筛选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湖南永州市畜禽良种场5个品种为研究对象,从酶活性和血浆蛋白多态性两个方面对猪产肉性状遗传标记的筛选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和血浆蛋白多态性两个碱性酸酶活性与日增重和瘦肉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16.
为改善我国甘薯收获机的作业效果,降低伤薯率,提高明薯率及工作效率,本文以杆条式薯土输送分离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离散元法建立仿真模型,以杆条升运器线速度、倾角、振幅为变量,利用EDEM对机构进行单因素仿真分析;以甘薯所受碰撞法向力和输送效率为指标参数,分析仿真结果。得到薯土输送分离机构最优工作参数:线速度为2.1 m/s,倾角为18°,振幅为10 mm。以线速度为变量进行单因素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线速度为2.1 m/s时,机具作业效果较好,与仿真结果相符,证明了利用离散元法对薯土输送分离机构作业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的可行性。为解决薯土分离过程中伤薯不可控的问题,进一步降低甘薯的损伤率,增强输送分离过程稳定性,本文结合TRIZ理论对伤薯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两段式薯土输送分离机构。通过仿真模拟验证,结果表明两段式输送分离机构作业效果明显优于原输送分离机构,一段作业机构平均减损率高达73.9%,二段作业机构平均减损率达11.0%,验证了两段式输送分离机构的可行性及TRIZ理论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917.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具有除臭性能好、吸收性能强和价格成本低廉的纤维材料在婴幼儿、成人除臭纸尿裤等卫生用品中的需求量不断增高。但目前市场上的除臭纤维基本存在除臭性能差、吸水性弱以及成本高的问题,严重制约我国除臭功能性纤维材料的国际竞争力。笔者以国内常见的白竹炭纤维和针叶木纤维为基本原料,以ZIF-8纳米粒子和纳米纤维素(CNF)为除臭改性填料,通过复合加工工艺,制备了兼具除臭和吸水功能的竹木复合除臭纤维,并探究了白竹炭纤维和针叶木纤维原料质量比、改性填料含量对复合除臭纤维微结构、吸水以及除氨气、硫化氢等臭味气体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复合除臭纤维最佳工艺条件为针叶木纤维与白竹炭纤维绝干质量比为70∶30,ZIF-8和CNF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和6%,23℃下风干处理24 h,在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除臭纤维对氨气和硫化氢的消臭率分别为84.56%和83.11%,吸水量为8.4 g/g,除臭纤维性能达到国家标准GB/T 33610.2—2017(消臭率≥70%)的要求。  相似文献   
918.
作为"海水池塘养殖环境的生物修复及生态调控技术研究"课题的一部分,探讨了鱼、虾、蟹、贝立体混养对浮游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为优化生态系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19.
氮、磷元素既是海洋生物最基础的营养物质,也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份之一[1].在养殖生产上,系统中氮磷的利用率,存在特征,含量比例,积累情况及变化趋势等常作为评价养殖水平和养殖模式的重要指标[2].2007-2008年对不同养殖模式试验池水进行了三氮、磷酸盐测定,对其存在特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为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20.
我省工厂化养殖牙鲆鱼的疾病种类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厂化养殖是我省牙鲆鱼养殖的主要模式。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 ,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多 ,即使用药物治疗有一定疗效 ,但却影响了鱼类的生长 ,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同时又增加了成本。现就我省牙鲆工厂化养殖中疾病发生的种类、特点、防治研究对策概括总结如下。1 疾病发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