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8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苦参内生拮抗细菌B36菌株最适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提高拮抗菌株B36发酵生产的菌量和抗菌物质的产率,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对其摇床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8℃,转速150r·min^-1,接种量20%,初始pH值9.0,在250mL三角瓶的装液量为50mL,发酵36h。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0%,酵母粉0.5%,大豆粉0.5%,NHaNO3 0.5%,CaCO31.0%。  相似文献   
92.
11株草茎点霉培养特征、致病力及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辽宁的沈阳、抚顺、鞍山等地采集的鸭跖草叶斑病病叶上共分离得到11个菌株。这些菌株在培养形态、生长速率、产孢能力、致病能力和产毒能力方面差异显著。其中SY1菌株的生长速率最快,SY4菌株的产孢能力最强。SYAU-06菌株的致病力最强,接种在鸭跖草叶片上发病率达到97.33%,病情指数为87.23,显著高于其他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SYAU-06菌株的产毒量最多,毒素的致病性也最强,在鸭跖草叶片上可形成面积为13.63 mm2的病斑。11个菌株基因组DNA经RAPD分析表明,不同菌株间扩增图谱差别明显,表现出各菌株间明显的遗传多态性。经聚类分析显示草茎点霉不同菌株的RAPD类群与致病力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3.
生物防治是草地植保学科的重要范畴。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使该分支学科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概述了“十二·五”期间草地有害生物生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在分析我国本领域学科发展水平与国际差距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草地有害生物生防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优先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4.
[目的]提高草茎点霉毒素Ⅲ(2-甲基-3,5-二硝基苯甲酸甲酯)的除草活性,对其结构进行衍生优化.[方法]以邻甲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硝化、酰化等反应合成了16个新的苯甲酸酯类化合物,其结构均通过IR和1HNMR确证,并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除草活性筛选.[结果]在100μg/ml时,J-L-59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根的抑制率为93.7%;活体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效成分1000 g/hm2时,J-L-59对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和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的鲜重防效均达100%.毒力测定结果表示,J-L-59对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的ED50值为有效成分94.06 g/hm2.[结论]J-L-59有较高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95.
从辽宁省不同地区未使用过杀菌剂咪鲜胺的保护地采集黄瓜褐斑病叶,经组织分离获得代表性黄瓜褐斑病菌116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各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黄瓜褐斑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初步确定辽宁省黄瓜褐斑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基线为0.162 6μg/mL。  相似文献   
96.
分别用浸渍叶碟法和微量点滴法测定了30种中药材丙酮提取液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活性和触杀活性。研究结果表明,30种中药材丙酮提取液对小菜蛾均有一定的拒食和触杀活性。处理24 h后,半枝莲拒食活性最强,拒食率达90.4%;48 h后,银杏叶、半枝莲拒食活性最强,拒食率分别达86.31%,88.25%。益母草触杀活性最强,小菜蛾校正死亡率为44.64%。  相似文献   
97.
纪明山 《落叶果树》1992,24(2):27-28
逢多雨年分,苹果褐斑病、轮纹病、炭疽病等病害发生严重。1985年6~9月份降雨量达1187mm,1990年691mm,防治失败,造成早期落叶和大量烂果,损失巨大。在药剂防治上往往效果不一,为此,1990年我们选择了56个金冠和国光苹果园片,对病害的发生程度与喷药早晚和时间间隔、喷药质量以及与降雨的关系作了调查,现总结如下。 一、开始喷药早晚与病害发生的关系 调查表明. 5月 16日(花后 1周)前喷多菌灵等防病药的图片,叶、果完好的比例很高,调查图片中除金冠仅l/3的图片无轮纹病外,无炭疽病、无褐斑病园片都在50%以上。 5月 17~ 20日开始喷药的,叶、果…  相似文献   
98.
绿僵菌对稻水象甲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稻移栽后5~7 d,田间用绿僵菌MaL03孢子悬浮液(3.0×1013、5.0×1013、7.5×1013孢子/hm2 3个剂量)、绿僵菌制剂MaJ01(5.0×1013孢子/hm2)喷雾处理,7~9 d后调查不同田块稻水象甲密度后按同等剂量和方法施用菌剂.试验结果表明,田间喷施绿僵菌孢子悬浮液1次,经7~9 d采集田间成虫室内饲养1~10 d有近50%染病死亡.首次处理后15 d菌剂对稻水象甲成虫的防效为66.7%~88.3%,按卵密度计算菌剂的防效为59.0%~82.7%,按幼虫量计算的防效为68.4%~79.6%,菌剂处理较对照稻谷增产23.4%~31.8%.从绿僵菌对稻水象甲的田间防治效果看,金龟子绿僵菌可以成为稻水象甲的生物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99.
苦参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新鲜苦参种子中分离纯化内生真菌,对分离到的内生真菌进行形态学和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以确定菌株名称;并通过测定该菌株对常见植物致病菌的作用,确定其抑菌特性。结果表明:1株内生真菌从新鲜苦参种子中分离纯化出来,其菌落呈浅黄色,短绒毛状,有少量放射状沟纹;营养菌丝为树根状,有隔,分生孢子梗较长;分生孢子梗顶端短棒状,孢子椭圆;16S rDNA分子鉴定后,确认其为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 Thom),命名该菌株为BS001。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多种植物致病真菌和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对产气肠细菌和黄瓜枯萎病菌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0.
对丹东地区27个稻田样点杂草的优势度等级进行7级目测,将所得数据转换成重要值,以此计测杂草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以生态位重叠值为指标,用聚类分析中的最小生成树法,直观地表示该地区稻田杂草种间生态学关系.结果表明:长芒稗(Echinochloa caudate)、雨久花(Monochoria korsakowii)、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dis)、牛毛毡(Eleocharis yokoscensis)、无芒稗(Echinochloa crusgalli)、浮萍(Lemna minor)、水绵(Spirogyra communis)、扁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等杂草生态位较宽,是该地区的主要杂草.在27个样点的17种杂草中,长芒稗、牛毛毡、雨久花和鸭舌草等杂草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大.与杂草稻(Oryza sativa)较为接近的有无芒稗(Echinochloa crusgalli)、水莎草(Juncellua serotinus)、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