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8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采用喷雾和灌根两种施药方法,设置高、低两个浓度,测定吡虫啉在草莓植株中的分布及对草莓蚜虫的防效。结果表明,喷雾处理区,草莓叶片中吡虫啉初始沉积量高于茎,叶片中持留的吡虫啉消解较快,而茎中消解较慢;灌根处理区,叶片中吡虫啉积累量于药后7 d达到最大值,之后缓慢减少,茎中吡虫啉持留量在药后1~28 d相对稳定。随着时间推移,不同施药方法对蚜虫的防效不同。喷雾法短期防效(7 d内)优于灌根法,但持效期较短。灌根施药法速效性较差,但持效期长,药后7~28 d防效保持在70%以上。同时,随着施药浓度的增加,灌根法的速效性有良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2.
为明确2,4-滴异辛酯的环境行为规律,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2,4-滴异辛酯在不同温度、pH值、水体及初始浓度下的水解特性及其在不同pH值、水体、光源和初始浓度下的光解特性。结果表明:中性 (pH = 7) 条件下,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的2,4-滴异辛酯在15、25 和35 ℃ 下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346.6、231.0和173.3 h;25 ℃下,5 mg/L的2,4-滴异辛酯在pH值分别为4、7 和9 的缓冲溶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77.0、231.0 和138.6 h;2,4-滴异辛酯在稻田水、自来水和河水中的水解速率高于其在蒸馏水中的水解速率,4 种条件下的半衰期分别为23.1、25.7、40.8 和63.0 h;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1、3和5 mg/L的2,4-滴异辛酯在pH值为7的缓冲溶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231.0、173.3和138.6 h。300 W汞灯照射下,2,4-滴异辛酯在酸性条件下的光解速率大于其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半衰期分别为49.5、77.0 和138.6 h;2,4-滴异辛酯在河水和稻田水中的光解速率高于其在自来水和蒸馏水中的光解速率,4 种条件下的半衰期分别为6.7、7.6、43.3 和46.2 h;2,4-滴异辛酯在不同光源下的光解速率依次为500 W汞灯 > 300 W汞灯 > 500 W氙灯;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1、3和5 mg/L的2,4-滴异辛酯在pH值为7的缓冲溶液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63.0、43.3和40.8 h。2,4-滴异辛酯水解及光解的主要产物是2,4-滴,其降解机制主要是酯水解反应。研究结果可为2,4-滴异辛酯的合理使用及其环境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3.
高毒力Bt菌株HB-3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在摇瓶中对B t菌株HB-3进行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的筛选,采用国产15 L全自动智能发酵仪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选。结果,在培养基各组分中,酵母粉对产孢数影响最大,得到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玉米淀粉4.0%、黄豆饼粉2.0%、酵母粉2.0%、鱼粉2.0%、蛋白胨0.5%。最佳发酵条件为:起始pH值7.4、接种量7%、培养温度32℃。  相似文献   
144.
玉米大斑病生防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找到对玉米大斑病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细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管碟法2 种筛选方法分离筛选多个地方采集的玉米叶片上细菌菌株,生理生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法对细菌菌株进行鉴定,最后通过采用菌株发酵滤液对病原菌菌丝和孢子萌发进行处理的方法,研究拮抗菌株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从分离到267 株细菌菌株中,筛选到1 株对玉米大斑病有较好抑制作用的细菌菌株SCG-02,经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不同浓度的菌株SCG-02 发酵滤液可不同程度的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处理后的病原菌菌丝由丝状变成串珠状,当发酵滤液浓度是60%时,孢子完全不萌发,且产生泡囊状结构。通过试验研究表明,从玉米叶片上分离筛选得到的细菌菌株SCG-02 对玉米大斑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5.
1997年在辽宁省的三个地区进行了3种种衣剂防治玉米病虫害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7%呋·多种衣剂以1∶50包衣对玉米安全,可有效防治玉米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虫,平均防效分别达68.91%和71.35%,适宜在辽宁北部地区使用。17%克·多·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效为54.26%,适宜在辽宁中部和南部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46.
种衣剂防治玉米病虫害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在辽宁省的3个地区进行了3种种衣剂防治玉米病虫害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17%呋喃丹 多菌灵种衣剂以1:50重量比包衣对玉米安全,可有效防治玉米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虫,平均防效分别达68.91%和71.35%,适宜在辽宁北部地区使用.质量分数为17%克百威 多菌灵 三唑酮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效为54.26%,适宜在辽宁中部和南部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47.
为了筛选出高效的除草剂桶混助剂,显著增加噁唑酰草胺药效,减少有效成分用量,以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葵花籽油、蓖麻油和芝麻油7种植物油为原材料,采用碱催化酯交换原理合成了7种甲酯化植物油,将其按不同比例复配并添加乳化剂后得到了20种桶混助剂;通过温室盆栽法测定了20种助剂对噁唑酰草胺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当甲酯化植物油助剂的体积分数为喷液量的0.5%时,能显著提高噁唑酰草胺药液在稻稗叶面上的沉积量,沉积量增加范围为11.17%~143.60%;有效降低噁唑酰草胺药液的表面张力和接触角,降低范围分别为9.67%~27.34%和8.72%~65.60%。20种甲酯化植物油助剂对噁唑酰草胺防除稻稗均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中增效作用最显著的为甲酯化植物油助剂JZ-4(配方为:m(甲酯化花生油):m(甲酯化玉米油)=2:1,乳化剂m(OP-7):m(PEG-400):m(ZR-5)=1:1:0.5,含量为甲酯化植物油质量的20%);与未添加助剂的噁唑酰草胺有效剂量120 g/hm^2相比,添加甲酯化植物油助剂JZ-4后,株死亡率提高45.00%,鲜重抑制率提高了25.53%。最后,通过综合分析筛选出对噁唑酰草胺防除稻稗增效作用最好的助剂为甲酯化植物油助剂JZ-4。  相似文献   
148.
针对草莓主要真菌病害,以拮抗菌32发酵液为有效成分,创制生物源水分散性粒剂,确定配方并且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先选定润湿剂、分散剂、崩解剂、黏结剂的种类,再选择最佳用量,最后确定最佳剂型配方为:有效成分为沈阳农业大学农药实验室筛选的拮抗菌32发酵液;润湿剂为3%木质素;分散剂为4%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崩解剂为12%氯化钙;黏结剂为2%明胶;填料为硅藻土。对所创制的剂型进行质量检验,结果表明产品分散性能好,润湿时间为27s,悬浮率为87%,崩解时间为62s,各项指标均符合水分散性粒剂的要求。拮抗菌32水分散性粒剂具有防治草莓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等主要真菌病害的作用,且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施药后7d防效显著,稀释200倍时防效在80%以上,其持效期可达14d以上,因此,研制的水分散性粒剂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9.
通过液体发酵培养获得黄瓜褐斑病菌菌丝,再经反复冻融法获得菌丝蛋白,研究不同浓度菌丝蛋白对小麦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褐斑病菌菌丝蛋白能显著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激活蛋白的功能。不同浓度菌丝蛋白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同,其中以0.625 mg/m L菌丝蛋白对小麦种子萌发及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种子萌发率从70%提高到85%;处理5、7、9、11 d幼苗株高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25%、50%、58%、45%。小麦抗旱性诱导作用也以0.625 mg/m L菌丝蛋白处理的小麦最佳,与对照相比,幼苗存活率提高21.28百分点,抗衰度提高19.58百分点,苗抗旱综合系数从35.45提高到55.88,是对照的1.57倍,根系活力是对照的2倍。  相似文献   
150.
番茄灰霉病菌拮抗放线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沈阳东陵天柱山、小麦田和蔬菜园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到212株放线菌,以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作为指示菌,通过体外抗菌活性筛选出12株抑菌圈直径大于10mm的菌株,进行离体叶片防病作用测定,初筛出防病效果较好的F22、F27、F39和F89菌株.然后将其发酵液喷洒在盆栽番茄植株上,测定对病害的实际防治效果,最后筛选出防病效果好,防效持久的F89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