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85篇 |
免费 | 91篇 |
国内免费 | 9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37篇 |
农学 | 203篇 |
基础科学 | 92篇 |
121篇 | |
综合类 | 1192篇 |
农作物 | 126篇 |
水产渔业 | 114篇 |
畜牧兽医 | 604篇 |
园艺 | 164篇 |
植物保护 | 1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71篇 |
2022年 | 59篇 |
2021年 | 87篇 |
2020年 | 124篇 |
2019年 | 146篇 |
2018年 | 156篇 |
2017年 | 79篇 |
2016年 | 83篇 |
2015年 | 74篇 |
2014年 | 150篇 |
2013年 | 165篇 |
2012年 | 135篇 |
2011年 | 155篇 |
2010年 | 144篇 |
2009年 | 155篇 |
2008年 | 150篇 |
2007年 | 121篇 |
2006年 | 88篇 |
2005年 | 83篇 |
2004年 | 68篇 |
2003年 | 70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5篇 |
1964年 | 4篇 |
1963年 | 4篇 |
196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种鸡人工授精繁殖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种鸡的种蛋生产中,但种鸡的饲养管理水平及人工授精技术成熟程度直接影响种鸡受精率,更重要的影响着鸡场的经济效益。实践中体会到,要获得稳定的高受精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2.
为了验证规模猪场自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湿发酵豆粕对肥育猪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影响,笔者在耒阳市导子镇兴发种养专业合作社某猪场进行了猪场湿发酵豆粕单因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10%湿发酵豆粕代替等比例的普通豆粕可以改善肥育猪生长性能,平均日增重提高了8.47%、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肉比分别降低了1.18%、8.87%,每增重1kg可以节约饲料费0.7534元、饲料差价0.1325元,共节约饲料成本0.8859元;添加20%湿发酵豆粕对肥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较小,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分别降低了0.75%、0.74%,料肉比相等,每增重1kg可以节约饲料成本(差价)0.2908元;经济效益较为显著。在饲粮中添加10%、20%的湿发酵豆粕,替代和减少了普通豆粕(50%、100%),减少了粪氮的排放,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3.
94.
人工驾驶旋耕作业误差大、效率低,无人拖拉机旋耕作业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该文设计试验充分利用AF302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分别采取回耕法、鱼尾法、套圈法及套鱼综合法等4种不同旋耕轨迹的田间作业设计,根据图像处理计算4种不同旋耕轨迹的作业面积、有效面积、重耕率、漏耕率及作业时间等测量参数。该项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回耕法旋耕作业漏耕率为1.57%,重耕率为4.34%,鱼尾法旋耕作业漏耕率为0.65%,重耕率为6.81%,套圈法旋耕作业漏耕率为1.3%,重耕率为6.25%,套鱼综合法旋耕作业漏耕率为0,重耕率为7.55%。4种不同旋耕方法中,其中套鱼综合法可以满足对地块的全区域覆盖作业,有利于在大面积旱田旋耕作业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5.
用剪刀剪、锉子锉、与瓜子石混搓等机械处理法以及用5%氢氧化钾、98%浓硫酸等化学处理法对神黄豆种子进行预处理,3倍种子体积沸水浸泡并自然冷却浸种48 h,观察并统计种子吸胀粒数、种皮破裂数后置床进行发芽测定。结果表明,除与瓜子石混搓处理外,其余处理均能促进种子吸水膨胀,显著提高神黄豆种子发芽率。其中以98%浓硫酸浸泡2 h处理效果最好,其吸胀率达98.0%、发芽率最高,达88.3%,吸胀破皮率、不正常发芽率均为0%;其次是锉子锉处理效果好,其吸胀率达99.0%,发芽率可达84.7%,吸胀破皮率、不正常发芽率均为0%;用5%氢氧化钾进行浸泡处理,对种子发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发芽不整齐,发芽速度慢,处理14 d吸胀率为59.7%、发芽率最高为48.0%;与瓜子石混搓处理效果相对较差,对神黄豆种子发芽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吸胀率为5.0%、发芽率为5.0%。 相似文献
96.
为研究乙酰甲胺磷在蔬菜上使用后产生的农药残留风险,以不同制剂、不同浓度的乙酰甲胺磷为试验材料,分析乙酰甲胺磷及其代谢产物在小白菜中的消解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乙酰甲胺磷代谢产生甲胺磷,代谢率与农药的剂型有关;(2)不同制剂的乙酰甲胺磷在小白菜中的半衰期基本一致,在26.8~28.5 h之间,而代谢物甲胺磷的半衰期略有差异,在36.7~42.3 h之间;(3)乙酰甲胺磷在叶菜中使用会产生较高的甲胺磷残留风险,且安全间隔期在12天以上。 相似文献
97.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人的审美和消费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开始越来越崇尚自然.多姿多彩的花卉越来越受到青睐,并以它独特的魅力引导着消费. 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世界花卉的销售总额不足30亿美元[1],到90年代初达到1 000亿美元[2],20世纪末已达2000亿美元[3],不到10年翻了一番.我国花卉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态十分惊人.自1980年全国花卉总种植面积不足1万hm2,出口创汇200万美元[4],发展到2001年种植面积已达到24.6万hm2,销售总额216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8亿美元,其中鲜切花产量为37亿支,销售额为25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2.7亿美元[5].花卉产业已成为农业行业中前所未有的极具发展潜力的高效产业,而鲜切花是花卉市场的主导产品,在国外鲜切花的消费量约占花卉总消费量的60%[5].但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我国鲜切花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面积30%,但贸易额却仅占世界总贸易额的1.3%.究其根源,导致如此悬殊差距的主要因素便是花卉的采后保鲜技术不够完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花卉由于采后保鲜措施不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一般在40%左右,高者达50%以上[6].由此可见,花卉保鲜技术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它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8.
本文依据1999—2019年高细分度农产品贸易数据研究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对进口来源地水资源可获性的影响效应,从演变轨迹、产品结构和进口来源地结构三个维度对中国进口农产品水稀缺足迹展开特征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因进口农产品获得的节水效应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但因进口替代缓解的水资源压力小于带给进口农产品产地的水资源压力,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在水资源要素上存在着类似于\"列昂惕夫悖论\"的现象;2014—2019年中国进口农产品水稀缺足迹排名靠前的农产品种类主要包括棉花,碾磨谷物及谷物加工品,水果及坚果,畜禽肉、油脂及食用杂碎,植物油及其制品,豆类,油料,糖,加工糖及制糖副产品,半成品革,麻纺织品和谷物;水稀缺足迹排名靠前的进口来源地主要包括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美国、苏丹、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埃及、西班牙、伊朗、哈萨克斯坦、泰国和越南。本文进而提出提升农产品自给率、拓展海外水资源利用广度和拓宽农业国际合作渠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