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45篇 |
免费 | 75篇 |
国内免费 | 7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91篇 |
农学 | 167篇 |
基础科学 | 78篇 |
102篇 | |
综合类 | 950篇 |
农作物 | 101篇 |
水产渔业 | 89篇 |
畜牧兽医 | 494篇 |
园艺 | 132篇 |
植物保护 | 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72篇 |
2020年 | 103篇 |
2019年 | 117篇 |
2018年 | 121篇 |
2017年 | 63篇 |
2016年 | 65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126篇 |
2013年 | 127篇 |
2012年 | 112篇 |
2011年 | 130篇 |
2010年 | 119篇 |
2009年 | 129篇 |
2008年 | 119篇 |
2007年 | 104篇 |
2006年 | 71篇 |
2005年 | 67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5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3篇 |
196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使用自动站质量控制软件,利用2006年~2007年安定国家一般气象站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观测的温度、气压、降水等气象资料,对其差值、粗差率、一致率和风向相符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站与人工站气温、相对湿度、降水和OCM地温观测差值较小,相对湿度、10分钟和2分钟风速和风向相符率观测差值较大,因仪器原理差异、观测采集方法及观测样本不同、时空差异、感应器所处环境不同、时次差异造成对比观测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2.
选择日本大耳白兔,按年龄分为幼年、青年、老年三组,分别测定动脉血血清SOD、MDA、GSH—px活性水平,以探讨日本大耳白兔抗氧化物酶活性增龄性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SOD活性在中年期以前是随增龄而增加,青年组显著高于幼年CR(P〈0.05,P〈0.01),在中年期以后是随增龄而降低,老年组明显低于青年组(P〈0.05,P〈0.01);血清MDA含量是随增龄而增加,老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和幼年组(P〈0.05,P〈0.01),青年组明显高于幼年CR(P〈0.05);血清GSH—px活性随增龄而降低,老年组显著低于青年组和幼年组(P〈0.01),青年组显著低于幼年组(P〈0.05,P〈0.01)。机体在衰老过程中体内自由基生成增加。抗氧化物酶活性全面降低可能是加速机体衰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3.
小麦基因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小麦的基因克隆研究主要集中在品质、抗病、抗逆性、光合、春化等几个方面。在品质方面,已克隆了编码小麦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基因、小麦淀粉合成酶基因及编码黑麦碱的基因;在抗病、抗逆性方面,已克隆了6个与白粉病有关的cDNA、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抗小麦根节线虫基因、盐胁迫应答基因、水分胁迫诱导基因、与重金属解毒有关的基因;另外,还克隆了小麦叶绿体基因组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psbA基因和与春化有关的基因Vrc79、Vrc54、Vrc203、Vrcl7、Vrc28等。在小麦中还克隆到一个GTP结合蛋白的cDNA克隆、EIF转录因子的cDNA克隆及异构酶基因家族FKBP73基因的启动子序列。 相似文献
64.
65.
学校档案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师生信息管理、相关手续办理、学校运营服务等工作的前提,同时学校档案中也记录了很多与学校历史相关的事宜,可能会成为在未来对历史进行回顾的珍贵资料.但学校档案数量众多而管理难度较大,管理档案的水平某种程度上也是学校业务水平的一种体现.因此本文就如何做好学校档案利用工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6.
67.
68.
马月月;张耀亭;段晓霞;汪琪;冷哲铭;罗雨桐;姜义仁;王勇;秦利 《蚕业科学》2020,(3):328-335
柞蚕中暂未发现由于尿酸合成和转运障碍而出现的半透明体色幼虫突变体,为了探究柞蚕幼虫表皮尿酸的积累和代谢规律,本研究克隆得到了参与尿酸盐颗粒转运的溶酶体相关细胞器合成复合体1亚基2(biogenesis of lysosome-related organelles complex-1,subunit 2,BLOS2)编码基因,命名为ApBLOS2(GenBank登录号MT038419),ORF长438 bp,编码145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质量为169 kD。蛋白质编码区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剪接而成,其原始序列长4 312 bp。同源序列比对分析显示,与同属大蚕蛾科的蓖麻蚕BLOS2蛋白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8403%。qPCR检测发现柞蚕胚胎发育各时期ApBLOS2基因均有表达,孵化为蚁蚕表达量开始降低。组织表达谱显示,ApBLOS2在表皮、精囊/卵巢、血淋巴细胞中表达量相对较高。从3龄眠期到4龄眠起表达量上升413倍。取2龄第3天柞蚕幼虫注射BLOS2基因双链RNA(dsBLOS2)进行干扰,在干扰48 h后,幼虫ApBLOS2基因表达与对照组(注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双链RNA,dsEGFP)相比显著降低。对4龄眠期幼虫进行RNAi处理后,结果显示ApBLOS2除基因表达水平下降3177%外,通过测定其5龄眠起后血淋巴中的尿酸含量,注射dsBLOS2的幼虫个体升高了151倍。本研究探究了ApBLOS2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干扰后出现的尿酸含量差异,表明ApBLOS2基因在柞蚕尿酸盐颗粒转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对166个玉米自交系以及抗黄曲霉菌的自交系RA与感黄曲霉菌的自交系M5P杂交获得的79个F2:3家系进行黄曲霉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接种后的发病级别不同,在166个自交系中发病级别最高的达到10级,而最低的级别为2.4级,绝大部分自交系发病级别较高,基因型不同的材料对黄曲霉菌的抗性差异极显著;在79个F2:3群体中,抗性较强(1~3级)的家系只有2个;有7个家系基本不存在任何抗性(8~10级);51个家系的抗性较弱(5~8级);20个家系的抗性水平中等(3~5级),整个群体抗性水平接近正态分布,这表明通过开展抗性育种工作可提高玉米对黄曲霉菌的抗性。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