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5篇
农学   1篇
  9篇
综合类   50篇
园艺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作为森林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工林,不仅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载体,还是经济原材料供给的重要源泉,在调节环境与发展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人工林的重要性,许多学者对人工林的效益评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对人工林经济效益的评价尤为深入;但从目前国内对人工林经济效益的评价来看,主要集中在松(Pinus Linn.)、杉(Cunninghamia R.Br.)、桉(Eucalyptus L'Hérit.)类人工林~([1-6]),而对乔木类相思(Acacia spp.)人工林的效益评价较少,故本文利用对广西林业科技示范园马占相思(A.mangium Willd.)试验林的研究,对马占相思人工林的经济效益展开了评价,旨在为投资、经营相思类人工林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2.
除草是人工林造林和抚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不同程度的除草及不同的除草方式对人工林的生产力、地力及林地生态稳定性会带来不同影响。人工林除草的可持续经营包括适宜的成本投入,多种除草方式相结合,除草剂的使用规范,林下杂草的合理利用等。  相似文献   
103.
该项研究设置了238个标准地,经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数理化评定立地质量的项目和类目划分,首次用等级系数方法编制反应表,建立以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为基准变量的优良种源区优良林分数学模型。并利用数量化逐步回归和聚类分析方法,把优良林分划分为三个质量等级,两种分类方法取得同样效果。  相似文献   
104.
灰木莲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广西高峰林场界牌分场46年生灰木莲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测定和研究,建立灰木莲各器官生物量估测模型,分析灰木莲人工林不同径阶的生物量的分配规律和林分生产力。结果表明:生物量估测模型拟合效果理想,达到较高精度,可用于生产实践;灰木莲林分乔木层总生物量为224.86 t·hm-2,干材生物量为155.24 t·hm-2,占总生物量比重的69.04%;林下植被总生物量为5.31 t·hm-2。无论是单株生物量还是乔木层生物量,灰木莲各个器官生物量所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顺序均为:干材>根系>活枝>干皮>叶子>枯枝;灰木莲人工林单株生物量随着林木径阶的增大而增加,不同径阶差异性显著;灰木莲人工林净生产力为10.09 t·hm-2·a-1。  相似文献   
105.
基于光谱混合分析技术,针对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提出了一种荒漠化信息提取的新方法。首先,应用光谱混合分析技术对研究区域的土地覆盖类型信息进行提取,以像元为单位计算出裸沙占地百分比,并通过与穗帽变换和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对比,验证了此技术应用的可行性;然后利用光谱混合分析结果建立荒漠化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域的荒漠化信息进行提取;最后利用实地调查数据进行精度验证。  相似文献   
106.
桉树人工林不同造林株行距配置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桉树无性系3229的3种不同株行距配置造林试验研究表明,在相同的立地条件、同一栽培管理措施情况下,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林分的经济效益的影响有所差异.造林采用1.5 m×6 m(纵向上下坡走向)及6 m×1.5 m(横向沿等高线走向)的株行距配置较为合理,有利于林分的生长;而2 m×3 m(常规)株行距的配置,表现出林分生长较差,配置不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