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8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72篇
林业   278篇
农学   184篇
基础科学   647篇
  204篇
综合类   1301篇
农作物   157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705篇
园艺   196篇
植物保护   11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一种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病毒的许多成分参与了致肿瘤过程。最近的研究结果发现,MDV编码一种类似于白细胞介素-8的产物,称之为病毒性白介素-8(VIL-8)。这种vIL8与人类IL-8在结构上十分相似,但它对异嗜细胞的趋化作用微弱,而对外周血单核细胞有很好的趋化性,且在MDV溶细胞感染中起重要作用。vIL-8是否能象人类IL-8具有激活单核细胞、增强其吞噬作用、增进毛细血管增生和肿瘤生成等功能尚有待探索,本文就有关vIL-8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2.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及其在动物病毒病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是近年来建立起的一种常温DNA扩增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反应速度快、所需仪器简单等优点。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检测原理、引物及探针设计和影响因素,分析了该技术在动物病毒病检测方面的应用,指出该技术具有良好的现场快速检测与多重及大量样品检测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
兽药残留检测是监督控制药物滥用的手段之一。免疫学技术基于抗原对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兽药残留检测。该方法的关键是要获得高质量的特异性抗体,因而单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免疫分析方法的普及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为此,本文针对单抗的制备以及基于单抗的免疫分析方法在兽药残留检测领域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目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是应用最广泛的基于单抗的兽药残留检测方法,主要用于检测抗生素、化学合成抗菌药、激素类和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镇静剂类药物,其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但均需要对样品进行一定的前处理,实际操作中较易出现假阳性,反应时间长等问题。为提高检验的敏感度、稳定性、特异性、便捷性,正在研究新型的免疫分析技术,如结合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和金标检测试纸(LFA)实现超灵敏检测,采用微流控免疫分析芯片技术联合ELISA实现高通量检测等。诸多研究将为基于单抗的免疫分析方法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4.
本文旨在探讨日粮不同锌添加水平和锌源对2~3月龄生长肉兔生产性能、血清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和金属硫蛋白-1(MT-1)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2月龄新西兰肉兔70只,随机分为7个处理,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以硫酸锌和蛋氨酸锌形式添加40、80和120 mg/kg锌,预试期7 d,正试期23 d.结果表明:日粮锌添加水平对生长肉兔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无显著性影响(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ADI)影响显著(P<0.05);不同锌水平对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影响显著(P<0.05),对肝脏CuZn-SoD和GSH-Px活性影响极显著(P<0.01);随日粮锌水平的增加,肝脏、肾脏MT-1mRNA相对表达丰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1),80 mg/kg添加水平时2种锌源MT-1mRNA相对表达丰度均达到最高.MT-1mRNA相对表达丰度可以作为评价动物机体锌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5.
荒漠化是全球范围内的问题,各国因荒漠化特征及国情的不同,防治特点、体制设计、技术手段等有所不同.介绍了阿根廷土地荒漠化现状、危害及主要成因,梳理了其荒漠化防治的相关政策和成功经验、做法,并剖析了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比我国国情和荒漠化防治现状,从法律法规、管理运行机制、防治机制、水资源管理利用、国际履约与合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46.
为分析冬春季连阴雨寡日照对大棚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定量化影响,探究其影响规律,促进草莓生产减灾增收,实验筛选3个连阴雨寡日照天气发生较重的典型受灾年份,将未发生该灾害的相近年份同时段作为对照,对比分析草莓棚内气象要素、果实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根据上述年度数据差异进一步分析了受灾最重年份逐月果实产量品质指标,以探究连阴雨寡日...  相似文献   
47.
为探索围栏封育对河西走廊北部温性荒漠草原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对甘肃省民勤县2007年封育的温性荒漠草原植被特征及产草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封育7年后,持续封育对河西走廊北部温性荒漠草原的产草量、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和植物种数无显著影响(P>0.05),并未呈现持续增加效果.鉴于民勤县生态条件较为严酷的自然现状,建议...  相似文献   
48.
夏季休牧对高寒矮嵩草草甸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寒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对夏季休牧8a的围栏草地(休牧草地)和全年放牧的草地(放牧草地)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土壤特性和生物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放牧草地相比,休牧草地植被盖度较之高41%,单位面积生物量较之高53%。同时,土壤特性也有较大不同;休牧草地的植被-土壤系统CO2排放通量比放牧草地低20.7%,测定期间两者CO2排放通量以每天每公顷排放C的质量计分别为30.7和38.7 kg·(hm2·d)-1;试验期间高寒矮嵩草草甸植被-土壤系统是大气CH4的弱汇,休牧后草地土壤对CH4的吸收能力增强,休牧和放牧草地CH4的平均吸收强度分别为28.1和21.9 g·(hm2·d)-1;休牧草地土壤N2O排放通量比放牧草地低,两者排放通量分别为4.5和7.6 g·(hm2·d)-1。可见,夏季休牧措施降低了草地对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贡献。  相似文献   
49.
为研究龙眼新品种(系)在广西南宁市的果实发育和品质变化规律,以引进的‘福晚8号’‘晚香’‘宝石1号’3个龙眼新品种(系)及广西主栽品种‘石硖’和‘桂明1号’为试验材料,定期观测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纵横径、单果重、可食率、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TSS)、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等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5个龙眼品种(系)在果实成熟期,‘晚香’的单果重最大,其次是‘宝石1号’‘福晚8号’和‘桂明1号’,‘石硖’最小。果实成熟期‘福晚8号’的可食率最大,其次是‘晚香’和‘宝石1号’,均高于‘桂明1号’和‘石硖’。果实成熟期和TSS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以‘石硖’最早,‘宝石1号’次之,然后是‘桂明1号’‘福晚8号’和‘晚香’的成熟期最迟。退糖速度以‘桂明1号’最慢,其次是‘福晚8号’‘晚香’和‘石硖’,‘宝石1号’退糖速度最快。‘福晚8号’和‘桂明1号’的维生素C含量在达到最大值时高于其他品种,其次是‘晚香’和‘宝石1号’,‘石硖’的较低。可滴定酸含量在果实发育前期以‘桂明1号’和‘福晚8号’的较高,其次是‘宝石1号’,‘石硖’和‘晚香’较低,果实发育后期以‘桂明1号’‘晚香’‘宝石1号’和‘福晚8号’较高,‘石硖’的最低。引进的‘福晚8号’和‘晚香’表现为晚熟、果大肉厚、果实品质较好,‘宝石1号’表现为早中熟、果大肉厚、果实品质较好,可以作为广西良好的中晚熟品种(系)引种材料,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可丰富广西的龙眼品种结构。  相似文献   
50.
中国甘薯病毒种类的血清学和分子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9~2010年,从我国18个省(市)采集了176份表现病毒病症状的甘薯样品。利用血清学、PCR和核苷酸序列测定的方法,对上述样品中的病毒种类进行了鉴定。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供试样品中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的阳性率最高,达56.3%,其次为甘薯G病毒(SPVG)和甘薯类花椰菜花叶病毒(SPCaLV),阳性率分别为34.1%和33.5%。PCR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我国甘薯上至少存在SPFMV、SPVG、甘薯潜隐病毒(SPLV)、甘薯褪绿斑病毒(SPCFV)、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PCSV)、黄瓜花叶病毒(CMV)、甘薯脉花叶病毒(SPVMV)和甘薯卷叶病毒(SPLCV)8种病毒。此外,供试样品中没有检测出甘薯轻斑驳病毒(SPMMV),是否存在甘薯轻斑点病毒(SPMSV)、SPCaLV和C 6病毒尚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