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94篇
林业   276篇
农学   261篇
基础科学   246篇
  176篇
综合类   1680篇
农作物   256篇
水产渔业   117篇
畜牧兽医   1187篇
园艺   298篇
植物保护   8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2008—2010年度,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全膜全生育期覆土穴播平作栽培技术(简称M)对冬小麦叶片、秆鞘(节秆和叶鞘)、颖壳(颖壳和穗轴)、整株与籽粒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含水率动态变化,并以相应的千粒重大小来衡量水分消耗的效应,目的在于揭示水分在不同器官内的分布、流动和消长规律,为该技术在旱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参考。设计M和露地(CK)、10粒/穴密度(相当于267.75kg·hm-2的播种量)、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的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M能够显著(P0.01)增加各器官水分含量,在不同生育期内总体水分含量显著高于CK;返青至完熟阶段,M叶片、秆鞘、整株的平均含水率分别显著(P0.05)高于CK处理4.76%、3.0%、4.76%;扬花至灌浆,M处理的籽粒与颖壳平均含水率显著高于CK 3.33%(P0.05)与6.12%(P0.01)。CK千粒重略高(P0.05)于M处理0.29%~2.73%,但在群体和穗粒数上显著(P0.01)比M低16.69%~35.11%与4.03%~5.11%,从而影响了最终产量的提高,显著(P0.01)低于M 29.87%~34.73%。M处理能够满足较高的公顷穗数和穗粒数生长发育要求,从而通过大群体和高的籽粒产量获得高产,也是M供给、调配、协调不同生育阶段植株、不同部位水分能力的体现。相关性分析表明,M显著地影响各器官的水分分布和流动关系,叶片与整株的含水率同步性最高。同时,M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群体营养器官冗余导致的水分和养分偏耗与供应不足问题。本研究揭示了全膜覆土穴播平作栽培条件下冬小麦不同部位水分消长动态和规律,为该技术在不同降水区域推广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22.
天山马鹿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培育特别优秀、经济价值高的种用公鹿,选择4头天山马鹿作供体,经过CIDR+FSH+PG诱导发情、超数排卵、人工授精,采集胚胎,获得13枚可用胚胎,将其移植给经CIDR+PMSG+PG诱导同期发情的13头天山马鹿,结果7头受体马鹿受胎。  相似文献   
223.
建立了检测鸡群中新城疫病毒(New Castle disease virus,NDV)血清抗体的Dot-ELISA方法,对Dot-ELISA的最佳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了该方法的感染保护临界值为7log2。通过对大量临床血清样本的检测,表明Dot-ELISA与血凝抑制试验(HI)相比,具有敏感、特异和稳定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24.
在自然环境受到前所未有挑战的今天,人们对于环境改善的意识也随之达到了相应的高度.其中,具备明显实际效果的应属营林造林的播种育苗.播种育苗技术不仅会影响造林成活率、苗木生产质量,还将影响森林生态结构,因而播种育苗技术是影响营造林工作的重要技术.种植人员需严格控制播种育苗技术,以提升苗木成活率,提高林木成林后的质量水平.本...  相似文献   
225.
为探究我国大豆疫霉菌的遗传多样性,使用13对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引物对来自部分地区的79个大豆疫霉菌分离物进行了DNA指纹分析.13对SSR引物共扩增出3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7.0%.SSR指纹聚类分析表明:当以相异距离0.79为阈值时,可将79个大豆疫霉菌分离物划分为13个遗传聚类组.多数大豆疫霉菌分离物之间遗传相似性较低,表明我国大豆疫霉在DNA水平上发生了显著的遗传变异,从而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大豆疫霉菌DNA多态性特征与分离物地理来源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说明不同地区的大豆疫霉菌群体与大豆栽培品种之间的互作很可能是引起大豆疫霉菌发生广泛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6.
游仙区鲜粒豌豆生产初具规模,主要分布在小枧镇建华场和信义镇观太场.由于其产值相比其他作物较高,茬口衔接较好,是当地农户小春生产的重要收入来源,且呈逐年递增趋势.根据本团队调查,发现存在品种质量不稳定,栽培管理措施不到位,没有真正形成产业,政策、技术等支撑不足,缺少龙头带动等问题,特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7.
CO2摩尔分数增高对盆栽香樟光合特性及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开顶式塑料薄膜气室[Open--Top Chamber,OTC]为设施,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2年生盆栽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生长量在高CO2摩尔分数下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各自生长环境下,处理组OTC1[(1000±100)μmol·...  相似文献   
228.
[目的]研究土壤外源重金属Cr对亚麻形态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利用盆栽试验的方法,设定0、25、50、125、250、500 mg/kg 6个浓度梯度,分别利用考种和分光光度法测定亚麻的形态学指标。[结果]较低浓度Cr处理对亚麻的分枝数影响不显著,高浓度Cr(≥125mg/kg)胁迫显著降低了亚麻的分枝数(P<0.05);Cr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了亚麻的蒴果数(P<0.05);较低浓度的Cr胁迫能促进亚麻株高、叶片叶绿素浓度的增加,达到峰值后,随着Cr处理浓度的进一步增加,亚麻的株高和叶片叶绿素的浓度则呈现下降趋势。[结论]较低浓度的Cr胁迫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亚麻的生长,而高浓度的Cr胁迫则抑制亚麻的生长。  相似文献   
229.
自1981年海南省屯昌县首次发现槟榔黄化病(yellow leaf disease of areca palm, YLD)以来,槟榔黄化问题日趋严重,现已成为制约中国槟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同时,鉴于生产中除槟榔黄化病外,炭疽病、细菌性叶斑病、椰心叶甲、干旱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引起槟榔黄化,以及“槟榔黄化病”病原或病因认识上存在混淆的问题,学界暂用“槟榔黄化现象”的表述。近年来,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槟榔黄化病的发生及病原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另一种致黄关键新病害——由槟榔隐症病毒1(Areca palm velarivirus 1, APV1)引起的槟榔黄叶病毒病(areca palm leaf yellowing virus disease, ALYVD),以及其他2种新发现的病毒病害——槟榔坏死环斑病毒病和槟榔坏死环斑病毒病的研究进展。对6个示范基地的病原检测结果表明,部分黄化植株被槟榔黄化植原体(areca palm yellow leaf phytoplasma, AYLP)或APV1单独感染,部分植株被AYLP和APV1复合感染。本文还探讨了槟榔黄化病研究中存在的病原分布不均、含量低引起的检测困难和田间诊断易混淆等问题,并对YLD、ALYVD、叶斑类病害、根腐病害、芽腐病、椰心叶甲、干旱、寒害、除草剂药害等9类因子引起的黄化症状特征进行了总结。进而分析了YLD和ALYVD 防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阶段面临的紧迫形势,从防控策略和具体措施解读了《槟榔“黄化病“防控明白纸》,并指出了其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及防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展望了YLD和ALYVD 2种致黄关键病害综合防控中亟待实施的措施。本文旨在让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农技人员更好地了解槟榔“黄化病”方面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30.
试验通过冬性黑麦草复种水稻、春性黑麦草复种水稻、春性黑麦草复种大豆、春性黑麦草复种玉米四种种植模式对水分利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作物种类、种植时间不同,对土壤水分利用也不同.冬牧草复种水稻田块耗水量最大,米草鹅和豆草鹅居中,正常大田耗水量最少,因此提高复种指数,发展立体种植模式对水田是一种较好的模式,对旱田却进一步加剧了春旱,但如果能够解决播种和作物生长前期的干旱问题,几种复种模式还是有很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