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14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田果廷 《食用菌》2003,25(2):28-28
昆明地区位于云南省中部,海拔1,400~2,800m,属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降雨量1,035mm。盛夏季节,雨量集中,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为19.7℃,温湿度适宜,只要选择合理的栽培模式就能达到双孢蘑菇栽培的优质高产。而此  相似文献   
12.
徐学忠  田果廷 《食用菌》2002,24(2):18-19
许多菇农希望能找到一种适合菌丝生长而不适合杂菌生长的培养料 ,以求更大限度降低成本。有关石灰水在平菇生产中的应用已有报道 ,本试验用石灰水浸泡培养料代替高压蒸汽灭菌 ,降低制种成本。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菌种 平菇种 99号 ,系本研究中心菌种。1.2 试验配方 设四个处理 ,基础配方为棉子壳 70 % ,麸皮2 9% ,石膏 1%。处理 1加 5 %的石灰水 ,处理 2加 10 %的石灰水 ,处理 3加 15 %的石灰水 ,处理 4加 2 0 %的石灰水。1.3 试验方法  1培养料浸泡 :按处理配好各份石灰水浓度 ,将称好的培养料放入各浓度的…  相似文献   
13.
柳松茸滇As-018菌株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松茸(Agracybe salicacola)又名杨柳田头菇、杨柳菌,是云南特有的一种野生食用菌,主产地在滇西北地区,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野生产量极低。柳松茸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氨基酸含量18.98%,其中赖氨酸含量1.85%。为了开发这一资源,几年来我们对柳松茸作了系统研究,于1999年对在滇西漾濞采集到多个柳松茸优良标本,用单孢分离和组  相似文献   
14.
以8个杨柳田头菇菌株为材料,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担孢子单核体的各类交配型比例。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都存在一定的偏分离现象但程度不同,12.5%的菌株担孢子交配型不呈预期的比例;单孢挑取时间过短会导致一些菌株极性的丢失,多数菌株其亲本型孢子多于重组型孢子的趋势,若将生长速度极慢单孢菌株排除在统计之外,发生偏分离的菌株占供试菌株的25%,在各菌株4种交配型中,除菌株Y2外,菌株Y1也发生严重的偏分离现象(χ2=47.40),菌株Y1亲本型出现了处理前没有的偏分离现象(χ2=38.19),整个群体亲本型和重组型的担孢子分布偏分离程度加重,而Y1自交后代因挑取的单孢数量相对少(37~75个单孢菌株)并未发生偏分离现象。因此,挑取时间作为一个人为因素会导致生长速度极慢的菌株丢失,而表现出虚假的偏分离现象,所以担子菌的交配型偏分离应该是孢子萌发力或生长速度导致的结果,而不是孢子比例差别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金耳代料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优良的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菌株,对以稻草、棉籽壳、硬杂木屑、中药渣、阔叶树木屑为主的培养料及配比进行了栽培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除稻草栽培未能出菇,其它材料均可用于金耳代料栽培,其中89.8%中药渣,8%玉米粉,1%蔗糖,1%石膏粉,0.2%磷酸二氢钾配方的基质栽培生物学效率达55%。  相似文献   
16.
徐学忠  田果廷 《食用菌》2006,28(5):22-22
黑平15号是我研究中心引进的新菌株,经多次出菇试验表明,该菌株属于广温型,适应范围广,生产周期短,出菇早,转潮快,抗污染能力强,性状比较稳定,生物转化率高,出菇颜色黑。很受广大菇农欢迎。现将其主要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1生物学特性1.1营养黑平15号分解能力较强,能分解纤维索、木质素等。可广泛利用农副产品下脚料中的碳源和氮源。尤以杂木屑,棉子壳,玉米芯,添加适量的麦麸,玉米粉,白糖,碳酸钙等辅料为佳。  相似文献   
17.
18.
紫茎泽兰栽培食用菌品种(株系)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紫茎泽兰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原料,对5种食用菌的15个菌株(系)进行栽培试验,同时利用棉子壳作对照进行对比研究,从菌丝生长旺盛、生物转化率和产菇量高、商品性好等三个方面筛选得到平菇15号、金针菇Fv48、柳松茸、香菇261、鸡腿菇Cc-033等5个菌株(系)为利用紫茎泽兰栽培的专用(首选)菌株(系)。  相似文献   
19.
杨树菇生理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菇(Agrocybe aegerita)又名柱状田头菇、茶树菇、茶薪菇、柳环菌、柳菇柳松茸、柱状环锈伞,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粪锈伞科、田蘑属.自然界于春秋两季多发生在杨树、柳树、榕树、小叶榕等枯干、伐桩及林间地上.  相似文献   
20.
尖顶羊肚菌人工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种母种培养基和5种原种培养基对分离到的一株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进行人工栽培,并探讨了温度、光照和覆土对羊肚菌菌丝生长和出菇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M1与原种培养基Y1最有利于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Y1培养基有利于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且在菌丝满袋后不覆土、强光刺激48h、室温(13~23℃)处理下实现出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