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基础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以5个杂交榛子主栽品种为试材,进行花粉活力测定及自花和异花授粉后花柱的荧光显微观察。结果表明:1-21的花粉活力最高,异花授粉亲和力最强,最适合做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22.
榛树的花芽为雌花混合芽,1年生枝的基部到顶端均有分布。雌花混合芽同叶芽外观极其相似,开花前肉眼无从分辨。本试验通过雌花盛开期对榛树1年生枝条长度及其花芽数量调查,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为榛树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我们于1996年8月引进少量美国红蟠桃接穗,高接于5年生早红2号桃树上,1997年繁殖出少量半成品苗,1998年4月建园,株行距为2m×3m,面积为1 300m2.1999年开始大量结果.2002年每666.7m2产量高达2 886kg,纯收入1.15万元.  相似文献   
24.
<正>平榛原产我国,野生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抗寒性强,但果小、壳厚、产量低。引进的欧洲榛果大、壳薄、丰产性好,但抗寒力弱,适生区域狭窄。培育适合我国栽培的大果、优质、丰产、抗寒的榛子新品种,是榛树育种的主要目标~([1])。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利用平榛和欧洲榛种间远缘杂交育种的方法,已培育出一批杂交榛子优  相似文献   
25.
<正>杂交榛子又称平欧杂种榛、杂交大果榛子,是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以平榛(Corylus heterophyllaL)为母本、欧洲榛(Corylus avellanaL.)为父本,通过种间杂交培育而成的杂交种,如‘平顶黄'‘薄壳红'‘达维'‘金铃'‘玉坠',1999年通过辽宁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  相似文献   
26.
采用水插雄花枝法进行的控制杂交试验表明,平榛优系———平选1号同平欧杂种榛辽榛4号、辽榛1号、1-21等3个品种、品系杂交亲和性良好,正反交的花序座果率均在79.7%以上。平选1号同平欧杂种榛84-1、1-20、2-20等3个品系正反交均不亲和。以平选1号作母本,达维作父本的正交组合不亲和,以平选1号作父本,达维作母本的反交组合亲和性差,花序座果率14.4%。以平选1号作母本,B6、Butler、Royal和Casina等4个欧榛品种分别作父本的杂交组合的花序座果率依次为10.8%、15.6%、16.5%、21.6%。  相似文献   
27.
榛子新品种辽榛4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榛4号是我们在1985年以平榛(Corylus heterophylla)优良单株作母本、以欧洲榛(Corylus avellana)实生优良单株混合花粉作父本,远缘杂交育成的榛子新品种。果苞坛状,绿色;坚果圆形,平均单果重2.5g,黄色;壳厚1.05mm,单仁重1.15g,烘烤后内种皮易脱落,果仁饱满,有香味,风味好,品质优良,适宜食品加工;出仁率46.00%,脂肪含量55.90%,蛋白质含量17.40%;丰产,抗寒性较强;在辽宁大连地区,果实8月上中旬成熟,适宜在年平均气温9℃以上地区栽培。2006年12月通过辽宁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8.
杂交榛子斜干定植高密度带状压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杂交榛子是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以平榛做母本、欧洲榛做父本通过远缘杂交培育而成的种间杂交种,也是目前我国唯一在生产上大量推广应用的榛子栽培种。杂交榛子由于栽培管理容易,经济效益较高而  相似文献   
29.
平欧榛子达维1年生枝条主要营养元素年动态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欧榛子达维为试材,测定1年生枝条生长发育期间N、P、K、Ca、Mg元素的含量,并分析其变化。达维1年生枝条内N、P、K含量以春季最高,7月下旬至11月下旬,N、P、K含量变化幅度不大,基本呈平稳态势。Ca、Mg含量以5月末至6月上旬为最高,在生长季内曲线总体呈双峰形。在生长季内,N元素在所测定元素中所占比例一直最高,K元素居第2位,Ca元素居第3位,P、Mg元素所居位置呈交替上升趋势,基本居于第4、5位。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