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4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13篇
  41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1.
[目的]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等人为活动导致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日趋严重。土壤中PAHs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研究表明降解是去除土壤中PAHs的最主要途径。[方法]为了进一步了解土壤PAHs降解研究近况,选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对2000-2017年间该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的发文量居第一,美国的发文量其次;中国科学院和南京农业大学的发文量居全球研究机构的前两位;该领域的重要期刊为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Biodegradation、Journal of Hazarodous Materials和Chemosphere等;同时,分析了15年间的关键词并指出PAHs降解研究的热点方向。其中中国从事的相关研究十分重要。[结论]本研究描述了世界范围内土壤环境中PAHs降解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为我国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12.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等人为活动导致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日趋严重。土壤中PAHs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研究表明降解是去除土壤中PAHs的最主要途径。为了进一步了解土壤PAHs降解研究近况,选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对2000—2017年间该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的发文量居第一,美国的发文量其次;中国科学院和南京农业大学的发文量居全球研究机构的前两位;该领域的重要期刊为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BiodegradationJournal of Hazarodous MaterialsChemosphere等;同时,分析了15年间的关键词并指出PAHs降解研究的热点方向。其中中国从事的相关研究十分重要。本研究描述了世界范围内土壤环境中PAHs降解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为中国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13.
大麦黄矮病毒引起的小麦黄矮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重要的病毒病。BYDV GAV株系是我国小麦黄矮病的主要病原,目前有关BYDV GAV编码蛋白质P1、P2和CP的功能研究鲜有报道,因此,研究P1、P2和CP的功能,可为深入研究BYDV GAV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通过Mega 7.0构建系统进化树,对BYDV GAV株系编码蛋白质P1、P2和CP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进化分析;通过构建P1、P2和CP的YFP表达载体,转化GV3101农杆菌后浸润本氏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确定3个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构建BYDV GAV 5个编码蛋白质的双分子荧光互补载体,转化GV3101农杆菌后分别与P1、P2和CP共浸润本氏烟叶片,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确定这3个蛋白质与其他病毒蛋白质的体内互作情况;通过构建P1、P2和CP的马铃薯X病毒(PVX)异源表达载体,转化GV3101农杆菌后接种本氏烟,接种后5 d观察症状形成,并采集系统叶进行病毒积累量检测,研究3个蛋白质对该病毒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YDVs的4种分离物中,PAV与GAV在核苷酸水平上的亲缘关系最近。BYDV GAV编码的P1、P2和C...  相似文献   
214.
科研事业单位所属的科技企业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加强科技企业干部监督管理,提升企业创新驱动主体能力,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需求是当前科技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文章结合国家对企业监管的有关要求和科研事业单位科技企业的实际特点,分析了科技企业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探讨了加强科技企业干部监督管理的机制路径,...  相似文献   
215.
选用了“通科37”“吉农大521”“广稻1号”“松粳18”和“龙洋17”5个水稻品种进行田间小区试验。采用田间五点取样法、以0~9病情分级为标准,分析水稻秆腐菌核病对水稻千粒重和垩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秆腐菌核病可导致水稻千粒重降低,垩白率增加;5个水稻品种的千粒重与秆腐菌核病的病级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率与秆腐菌核病的病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选取“长白九”水稻品种,在水稻孕穗期和抽穗期进行液体益地硅和固体活性水溶硅防效试验。结果显示:硅肥能显著降低水稻秆腐菌核病的病情指数,且病情指数在施用液体和固体硅肥后差异显著。此研究结果可有效控制苏打盐碱地水稻秆腐菌核病的发生和病情蔓延,并为开发新型绿色防治试剂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216.
为探索适宜在石家庄市藁城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玉米品种,2021年在藁城区开展了夏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经综合评价,百玉9337农艺性状表现优良,中抗南方锈病,亩产700 kg以上,较藁城区常年平均产量亩增效益450元以上,适宜在当地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17.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 1(LPCAT1)是一种重要的脂质代谢酶。为明确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HcLPCAT1 基因在类胡萝卜素代谢中的功能, 探究该基因与三角帆蚌壳色的相关性, 本研究采用 RACE 技术克隆获得 HcLPCAT1 基因 cDNA 全长 1675 bp, ORF 区 1296 bp 编码 431 个氨基酸; 实时荧光定量分析发现 HcLPCAT1 基因在紫色三角帆蚌各组织中表达量均高于白色三角帆蚌相应组织, 且在肝胰腺、外套膜中的表达量差异显著 (P<0.05); 原位杂交检测到的阳性信号主要定位在外套膜的外褶、背膜区、腹膜区, 外褶与中褶连接处以及部分中褶; 紫色三角帆蚌补充投喂 β-胡萝卜素后, HcLPCAT1 基因在肝胰腺、中央膜、边缘膜各组织中表达量极显著上调 (P<0.01), 同时相应组织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TCC)极显著升高(P<0.01)。采用直接测序法鉴定出三角帆蚌 HcLPCAT1 基因 5 个 SNP 位点的基因型与内壳色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 单倍型分析发现 H1、H2 两种单倍型为紫色三角帆蚌优势单倍型, H3、H5、H6 三种单倍型为白色三角帆蚌优势单倍型。本研究鉴定的 HcLPCAT1 基因可为解析三角帆蚌类胡萝卜素代谢和壳色形成的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筛选的与内壳色相关 SNP 及单倍型可用于分子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218.
为了研究组蛋白乙酰化对小麦再生的影响,以CB037、Fielder和中国春(CS)的成熟胚为外植体,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5-氮杂胞嘧啶核苷(5-azaC),分析了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分化率和绿芽诱导率。结果表明,添加50 μmol/L 5-azaC,CB037绿芽诱导率为54.72%,与对照79.62%相比,下降水平达到极显著差异;添加10 μmol/L和50 μmol/L 5-azaC,Fielder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39.13%和35.71%,绿芽诱导率分别为26.09%和25.14%,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的下降;CS在50 μmol/L浓度处理时,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为23.89%,与对照30.95%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的下降。添加5-azaC降低小麦成熟胚再生频率;随着添加浓度升高,降低效果越明显。5-azaC对小麦再生频率的影响有基因型差异。  相似文献   
219.
本试验以冀谷系列冀谷39为试验材料,设置四个施肥处理,在底肥施肥量不同追肥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查看对冀谷39后期收获的影响,虽然本试验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对施肥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但是,通过对比土壤养分含量、谷子成熟期的农艺性状与最后的产量来看研究肥料的增产作用和机理是可行的。因此本试验条件下,推荐C处理(播种前以复合肥40kg/亩作为底肥,抽穗期亩追施尿素10kg)同时兼顾产量和效益的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220.
为探究冀谷39适合本地区最优种植密度,以冀谷39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密度处理水平,分别为37.5万株/hm2、45万株/hm2、52.5万株/hm2、60万株/hm2,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冀谷39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密度水平的增加,籽粒产量先增大再减小且呈抛物线分布,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种植密度在5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6 167.4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