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41篇
综合类   4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黄土半干旱区土壤水分对侧柏叶片水气交换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2002年4~10月,在山西省方山县径流林业试验基地,通过水分控制措施形成土壤水分梯度,对野外栽植的侧柏叶片进行了蒸腾、光合及环境因素的观测。结果表明:侧柏叶片的蒸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水分胁迫加剧,蒸腾速率显著降低,而且一般受到水分胁迫的树体在低光照条件下出现蒸腾的峰值,随着光照与气温的增加蒸腾速率下降,水分胁迫程度越严重蒸腾峰值出现的时间越早。当土壤含水量没有造成水分胁迫时,侧柏叶片的蒸腾速率日变化与光照及气温的变化相一致。试验条件下,春季土壤含水量在5.79%以下时产生了严重的水分胁迫,土壤含水量达到6.50%时相对水分胁迫较轻;夏季土壤水分在6.94%以下时产生严重水分胁迫;秋季没有产生水分胁迫,但是仍然是土壤含水量较高时蒸腾速率也较高,这为黄土高原地区布设相应的径流林业措施,进行有效的土壤水分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2.
不同土壤水分下黄土高原侧柏生理生态特点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人工控制土壤水分,形成单株幼龄侧柏的不同水分梯度环境。在自然环境下利用Li-1600稳态气孔仪和Li-6200光合仪对山西省方山县试验基地内侧柏的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气孔阻力及其环境因子进行了观测,并辅以盆栽苗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林木生理指标观测,对生理指标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侧柏蒸腾日进程为双峰曲线,水分状况较差时蒸腾日进程曲线到达波谷的时间比水分状况较好时大大提前,干旱条件下蒸腾速率较低;净光合速率的日进程为双峰曲线,水分状况较差时日进程变为单峰曲线,侧柏叶片光合作用午前以气孔限制为主,而午后以非气孔因素限制为主。维持蒸腾速率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19.90%;净光合作用的最佳土壤含水量为15.75%;维持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土壤含水量为10.65%.选取维持最佳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土壤含水量临界值作为林木密度调控的土壤水分阈值,侧柏为9.5%~11%。  相似文献   
73.
根据在大兴安岭调查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林隙结构,阐述了林隙地被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林隙中心向外随着距林隙中心距离的增加,灌木高度和盖度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在林隙内,随着离林隙中心距离增加,灌木高度和盖度逐渐增加.越过林隙边缘进人林内后,灌木高度和盖度随着距离增加,又逐渐减小.灌木种数呈少一多一少的变化过程.在林隙边缘地带,灌木盖度最大、种类最多;从林隙中心到林内随着距离增加,草本高度、盖度、种数逐渐变小;随着林隙内枯倒木腐烂程度增加,林隙更新株数有增多趋势.更新株数随着林隙面积增加,总体上趋于减少,呈现单峰型变化;林隙内死地被物厚度比林内小.从林隙中心到林内,随着距离增加,藓类高度和盖度、死地被物厚度和盖度趋于增加.  相似文献   
74.
保水剂在林果业上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使用方法 目前国际上将保水剂分为聚丙烯酰胺型和淀粉接枝型两大类。聚丙烯酰胺型成本高但寿命长,适合于拌土使用。淀粉接枝型成本低但寿命短,更适合于包衣和蘸根。 1.1 拌土 拌土可分为直接拌和与其他成分复配拌两种。直接拌即将纯保水剂以占施入范围内干土重0.1%~0.3%的比例拌人土或基质中(皆以干重计)。一般来说,需水较多的植物、雨水不多或浇灌不便及土质较差的地区掺入比例相对要高。0.1%的掺入比最经济和相对最显效。沙土使用周期不超过3年时,可拌入0.3~1毫米粒径  相似文献   
75.
半干旱黄土区保水剂使用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张力计测定和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 ,研究了不同浓度保水剂 (聚丙烯酰胺 )对土壤保水特性和刺槐苗木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低吸力范围 ,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 ,有效水含量增加、土壤持水容量增大、毛管持水量提高幅度大于凋萎系数提高幅度、土壤有效水容量明显提高 .保水剂可影响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进程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0 1%的保水剂可显著改善土壤有效水的保持和供应 .  相似文献   
76.
报道山西新记录的植物3种。其中裂瓜属为山西植物新记录属。本文还报道了3种《山西植物志》增补种。  相似文献   
77.
集水造林不同密度林分生长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黄土高原 ,集水造林与常规造林相比 ,林木的生长规律和林分的生产力水平有显著的差异 ,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集水造林通过增加植树带汇流量改善了林地土壤水分条件。通过对 4种密度 (84 0、1110、2 2 2 0和 3330株·hm- 2 )自然坡面集水造林的 15a生刺槐林及拍光坡面集水造林和常规造林 (密度同为 10 0 0株·hm- 2 )的 9a生刺槐林进行研究 ,表明林分密度越小 (集水面积越大 ) ,微型集水区产流率越高 ,则植树带汇流量越大。以密度为 84 0株·hm- 2 的林分植树带汇流量为 10 0 %计 ,则从小到大其余 3种密度的林分植树带汇流量分别占 93 6 0 %、81 77%和 84 4 3% ,密度最小的林分年均土壤含水率比密度最大的 2林分高约 2 0 %~2 5 % ;集水造林比常规造林植树带年汇流量多 30 %左右 ,土壤水分相差约 10 %。由于水分条件的差异和密度效应 ,各密度林分间及集水造林和常规造林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差异显著 ,尤其生长总量最为明显 ,从小到大 4种密度林分 15a时树高分别为 12 10、10 31、8 4 5和 7 2 2m ,胸径分别达到 17 14、11 6 1、9 17和6 5 6cm ,林分蓄积量分别为 2 14 5 8、110 2 9、12 1 35和 84 0 3m3·hm- 2 ;集水造林和常规造林 9a时的树高生长分别达到 9 13和 7 0 4m ,胸径生长分别达到  相似文献   
78.
不同无土栽培基质配比对3种草本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草炭、草木灰、枯落物、腐殖质作为栽培基质来代替土壤,按照一定的体积比进行混合,制出4种无土栽培基质,并加入一定量的保水剂、鸡粪、磷酸二铵、硫酸钾;装入上为砂布下为无纺布制成的布袋中,将其铺于上下透气的钢丝网坪床上,并在其上撒播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通过对不同配比基质保水性能分析、植株的存活情况、株高、生物量情况的生长、生理指标进行观测研究,筛选出最适宜各个草种生长的无土栽培基质。试验结果表明:A3绿化基质是最适合披碱草植株生长的基质,A4绿化基质是最适合高羊茅植株生长的基质,A2绿化基质是最适合紫花苜蓿植株生长得基质。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对比油松和刺槐林在不同密度下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以加强黄土区人工林的林分管理和生态恢复建设。  方法  以油松和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其划分为高(2 000 ~ 2 700株/hm2)、中(1 100 ~ 1 600株/hm2)、低(800 ~ 1 100株/hm2)3组林分密度类型,每组挑选4个不同林分密度的林地,分别分层采取土样,测定土壤理化性质。  结果  (1)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林分类型对全磷含量(TP)、碳磷比(C∶P)、氮磷比(N∶P)均有显著影响,林分密度仅对TP有显著影响,林分类型与林分密度的交互作用对有机碳含量(SOC)、全氮含量(TN)、TP、C∶P、N∶P均有显著影响。(2)不同林分密度的油松林和刺槐林的SOC和TN表现为:高密度油松林(油H) > 中密度油松林(油M) > 低密度刺槐林(刺L) > 高密度刺槐林(刺H) > 低密度油松林(油L) > 中密度刺槐林(刺M),全P表现为:刺M > 油H > 刺L > 刺H > 油M > 油L;随林分密度增加,油松林各土层SOC和TN逐渐增加,TP变化相对稳定且无显著性差异,刺槐林各土层SOC和TN先减少后略有增加,TP则是先增加后减少;同一密度在不同林分类型下,油松林土壤养分含量在高密度和中密度时均优于刺槐林,低密度时则相反。(3)不同林分密度的油松和刺槐林的C:N比值表现为:油H > 刺H > 刺L > 油M > 刺M > 油L,C∶P和N∶P比值均表现为:油H > 油M > 刺L > 刺H > 油L > 刺M;随林分密度的增加,油松林土壤C∶P和N∶P逐渐增大,磷的有效性逐渐减小,刺槐林土壤C∶P和N∶P先减小后增大,磷的有效性先升高后降低,油松林土壤磷的有效性在高和中密度下低于同等密度的刺槐林,低密度下则相反;土壤SOC和TN分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C∶P和N∶P水平;不同林分密度下土壤C∶N比较稳定,土壤氮含量较缺乏,林分生长过程受氮素的限制。(4)油松和刺槐林在不同林分密度下的土壤各养分含量呈现出“表聚现象”且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SOC、TN、TP、C∶P、N∶P逐渐减小,C∶N无明显规律;随林分密度增加,油松林土壤属性变异强度先降低后升高,刺槐林则是缓慢升高;相比于油松林,林分密度对刺槐林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垂直变异影响较小,垂直变异更趋于平稳。(5)林分密度的变化会不同程度地改变土壤物理性质对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力度,不同林分密度下土壤密度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最大,非毛管孔隙次之。  结论  综合来看,同一林分类型在不同密度下,油松林在中密度时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垂直变异、磷的有效性发挥、受氮素的限制等方面上均处于较优水平,而刺槐林则是在低密度时;同一密度在不同林分类型下,油松林在高密度和中密度的综合表现优于同等密度的刺槐林,低密度时则相反。   相似文献   
80.
晋西地区仁用杏蒸腾过程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仁用杏,蔷薇科植物,抗旱、耐寒、耐瘠薄、成花容易、适应性广,易于管理,适合丘陵山区和海拔较高的地方栽植,是荒山荒滩绿化和营造水土保持林的先锋树种。杏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仁用杏主要分布于我国河北、辽宁、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新疆等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目前在西北地区栽植规模较大,不仅在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已成为西北地区一项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