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目的]通过从阿魏根际中筛选分离获得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PGPR菌株,研究其对加工番茄种子发芽及种子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时间、不同浓度PGPR菌液对新疆加工番茄里格尔(87-5)浸种处理,研究其对新疆加工番茄里格尔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菌液A25处理番茄种子在OD600 nm处吸光值0.5、浸种4h,发芽势最好,发芽势为(60±4.0);,种子α-淀粉酶活力值是4.454 7 mg/(g·5 min);菌液T129处理番茄种子在OD600 nm处吸光值0.25、浸种4h,发芽势最好,发芽势为(62±2.0);,种子d-淀粉酶活力值为3.570 mg/(g·5min).[结论]经PGPR菌液处理里格尔后,种子淀粉酶活性随着时间和浓度的增加出现峰值后递减.  相似文献   
102.
对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黄酮类化合物能抑制或杀死多种菌株,破坏许多病原性病毒,可抑制脂氧酶、环氧酶等重要的炎症酶类;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已被证实具有抑制特异性酶类、清除自由基、细胞毒性等作用,其作为治疗多种常见疾病的药物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比如:某些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神经衰弱症等。  相似文献   
103.
以鱼油为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为3.1、5.8、9.4、11.9、15.1 g/100 g的5种等氮饲料,探讨了饲料脂肪水平对淡水黑鲷(Hephaestus fuliginosus)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经过60 d的网箱养殖,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含量提高,9.4 g/100 g组的终末体重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5.8 g/100 g和9.4 g/100 g组间的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饲料脂肪水平从3.1 g/100 g增至9.4 g/100 g,淡水黑鲷的饲料系数与蛋白质效率具有降低的趋势;而饲料脂肪水平从9.4g/100 g增至15.1 g/100 g,蛋白质效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具有升高趋势(P〈0.05)。全鱼脂肪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呈升高趋势,11.9 g/100 g和15.1 g/100 g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3.1 g/100 g和5.8 g/100 g组(P〈0.05)。全鱼粗蛋白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的上升有降低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脂肪水平对全鱼粗灰分和干物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总之,当饲料脂肪水平高于9.4g/100 g时,淡水黑鲷的生长和饲料利用下降,而脂肪在鱼体的沉积增加。  相似文献   
104.
固态发酵玉米秸秆的菌株组合和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固态发酵氨化玉米秸秆生产饲料蛋白工艺中菌株组合、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对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与发酵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最佳菌株组合为青霉和葱色串孢,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5 ℃、发酵时间5 d.在最佳菌株组合和最佳发酵条件下,玉米秸秆经氨水氨化和固态发酵后真蛋白含量由2.05%提高到29.66%,比原料本身的真蛋白含量提高了13倍多;粗蛋白含量由2.80%提高到35.41%,比原料本身的粗蛋白含量高提高了11倍多.  相似文献   
105.
106.
KLU基因转化亚麻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油料作物亚麻荠的含油量,克隆拟南芥胚珠组织特异型基因的启动子p I NO和拟南芥细胞色素P450 KLUH基因(KLU),以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1为基础载体,构建组织特异性启动子pINO调控 KLU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1 pINO KLU ,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floral dip法转化亚麻荠。结果表明,农杆菌培养至OD600值为0.8时,用等体积渗入培养基(1/2 MS、5%蔗糖、200μL/L Silwet L 77)重悬菌体转化亚麻荠,50 mg/L卡那霉素检测转基因种子的阳性率为15%,PCR检测初步证明,KLU基因已整合到部分抗性植株的基因组中,转化率为1.8%。  相似文献   
107.
土壤微生物被认为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预警及敏感指标之一,对土壤质量变化有重要指示作用,直接体现土壤的生态功能。以山西省孝义铝矿废弃地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施肥及前茬双因素随机组合,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分析了不同复垦方式对铝矿废弃地复垦区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P<0.05),其中以有机+无机肥为最佳施肥模式,与对照相比,在前茬种植大豆、箭舌豌豆、毛苕子,前茬玉米秸秆还田和前茬玉米整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总量分别提高了5.70、8.03、31.27、1  相似文献   
108.
以砂培玉米幼苗为材料,研究了酚-Ni复合污染对根、叶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影响;根、叶组织中Ni、Cu、Zn、Mn、Fe、K、Ca、Mg、P等九种元素的含量以及线粒体、细胞核中Ni含量的变化;根、叶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变化等。结果表明,在显著影响细胞膜透性浓度值的酚-Ni联合作用下,幼苗根、叶细胞膜相对透性较酚、Ni单独作用时明显增大,根、叶组织及线粒体、细胞核中的Ni含量较Ni单独存在时显著增加;除Cu、K、Zn等元素外,其它元素平衡关系变化不大;复合污染还使根、叶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较Ni单独作用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09.
1999年乌苏市从农七师农科所引进棉花新品种新陆早13号(原代号97-65)进行了3年的区试,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良好的抗病性、早熟性、丰产性,品质优良,适应在我市种植。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该品种在乌苏市的栽培技术措施。1种植表现该品种在乌苏市的生育期为121d左右,属早熟内陆棉。Ⅱ式果枝,株型清秀较紧凑,茎秆粗壮,茸毛多,叶片中等大小,裂刻较深,植株通透性好。单株结铃性强,单铃重5.4~5.8g,衣分40%~41%。生长势强,开花吐絮集中,含絮好,棉絮白,易拾花。经农业部棉花品质检测中心测定:2.5%跨长29.5~30.7mm,整齐度50%~51%,比强度…  相似文献   
110.
2002~2004年连续3年在乌苏市皇宫镇泉水沟村、林东村开展棉花高密度高产攻关项目。2004年7.6hm。棉花示范田,创造了单产皮棉2290.5kg/hm^1的高产记录。目前棉花高密度栽培已经成为夺取棉花高产、促进棉花单产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总结近年来棉花高密度栽培的经验.除了要选择适合高密度的品种外.在栽培上还应做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