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35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34篇
  17篇
综合类   272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25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犬传染性交媾性肿瘤是犬通过交配传播的肿瘤,该肿瘤主要发生于阴茎、阴道壁,偶见于面部和肩部皮肤。该肿瘤临床上较少见。本文总结了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一例藏獒感染传染性交媾性肿瘤的病例,介绍其临诊资料、治疗情况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2.
针对成方制剂中盐酸小檗碱薄层鉴别方法的不同,改进现行甘毕舒中盐酸小檗碱薄层鉴别的样品处理方法和展开剂,在调整后盐酸小檗碱斑点清晰,各组分分离理想,专属性良好,可视性好。该方法可作为甘毕舒的盐酸小檗碱的薄层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13.
114.
115.
以槐木虱为研究对象,采用药膜法(FDA方法)测定了阿维菌素、单甲脒盐酸盐不同配比对槐木虱的室内联合毒力效果。结果表明:1∶24、1∶29阿维菌素与单甲脒盐酸盐混配表现出很强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在144.6~1 093.8之间;0.5∶34.5、0.5∶29.5、0.5∶24.5阿维菌素与单甲脒盐酸盐混配72h共毒系数(CTC)分别为281.50、152.96、154.88,表明有增效作用,只有0.5∶34.5阿维菌素与单甲脒盐酸盐混配在48h有增效作用,其它2个配比在24、48h共毒系数小于80,表现为拮抗作用;该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是生物农药,单甲脒盐酸盐是有机氮农药,两者合理混配是克服或延缓害虫抗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6.
以莲不同类型的顶芽和腋芽为外植体,开展芽的无菌离体再生组织培养.结果显示:莲的不同类型顶芽/腋芽离体培养效果不同,随着消毒时间的延长,A类型外植体污染率最低,B类型外植体污染率次之,C类型外植体污染率最高.A类型外植体成活率最低,B类型外植体次之,C类型外植体最高.外植体的不同灭菌试验表明,添加生物消毒剂(plant preservative mixture,PPM)后,污染率降低到27.77%.不同的细胞分裂素对初代培养的试验表明,添加3.0 mg/L KT时,诱导率达到74.43%,而且芽生长健壮,是比较适合的莲外植体诱导的激素浓度.  相似文献   
117.
118.
119.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对香蕉灰纹菌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不同品系昆虫病原线虫的共生菌菌株对香蕉灰纹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得到一株抑菌效果良好的共生菌菌株0385D,抑菌圈平均半径为17.33 mm,并对高毒力菌株的抗逆性(包括不同温度、紫外照射)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共生菌菌株0385D在50℃下处理60 min和100℃10 min,其抑菌活性依旧很高;18W紫外线照射120 min对共生菌0385D的抑菌活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0.
王欢  陈江海  孙敏华  肖紫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5):169-171,216
[目的]优化选择厦门筼筜湖东水西调工程引水规模。[方法]基于引清活水改善水环境工程中普遍存在的引水规模与水环境改善效果之间的相关规律,提出采用拐点理论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从水环境改善角度判别东水西调工程引水的适宜规模。[结果]东水西调工程引水的适宜规模为25 m~3/s。[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东水西调工程在节约经济投入的同时实现环境效益最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