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茭白是我国栽培面积较大的一种水生蔬菜,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云南、贵州等省,由于茭白种植经济效益远高于水稻等作物,有些县、乡茭白主产区的水田大多已种植茭白,导致粮食播种面积迅速减少,耕地非粮化现象较为严重。增加粮食生产面积,完成茭白田“非粮化”整治的同时能保障农民利益,成为许多茭白产区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缙云县在中低海拔单季茭白生产地区。通过更换良种,创新采用薹管寄秧育苗,年前栽插的方法,大力推广单季茭白促早栽培一年两收生产模式。茭白栽一次可收夏、秋两批茭白,每667m^2全年产量4000kg左右,而且茭白品质好、质量安全性高,主攻蔬菜淡季供应,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棚、中棚、小棚等设施栽培方式对不同茭白品种进行促早栽培试验,以筛选出适合缙云县栽培的茭白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浙大茭采用大棚覆盖的栽培方式采茭期最早、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4.
杜英是常用的园林绿化树种,杜英林园进行小棚堆式套栽草菇技术,充分利用了杜英林园内良好的遮阳环境与适宜的光、温、水、气等优越的食用菌生态气候,栽培后的废菌料是经草菇菌丝分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营养成份,且干净卫生、物理性状好,就地撒在杜英树盘下,提高了土壤保水、保温性能与肥力,促进杜英林健壮生长,从而取得了林、菇套种的最佳效益。其栽培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5.
茭白叶工艺品制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茭白是我国重要的水生蔬菜,分布于全国大多数省份,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全国茭白种植面积约72万hm2,直接经济效益30多亿元.茭白鞘叶生物质量占茭白植株总质量的50%~70%,每667 m2茭白田每年产生的茭白鲜秸秆达5 000kg以上[1].如果不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6.
通过4种杀菌剂对茭白锈病的防效和茭白安全性的评价,旨在筛选出替代三唑酮防治茭白锈病的药剂.结果表明,在供试的4种杀菌剂中,对茭白锈病防效最佳的是烯唑醇,其次为三唑酮,而苯醚甲环唑和代森锰锌防效相近;对茭白孕茭和产量影响最小的也是烯唑醇,其次是苯醚甲环唑,三唑酮和代森锰锌的影响大.可见烯唑醇是一种高效、且相对安全的杀菌剂,可替代三唑酮防治茭白锈病.  相似文献   
17.
双季茭白孕茭障碍主要发生在夏茭中,本文对其产生的原因作了分析,主要归结为品种、异常气候变化和栽培技术等3个重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孕茭障碍的措施,以期为茭白的科学研究和栽培技术的推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水生蔬菜平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大棚茭白套种苦瓜,利用大棚茭白生产中的大棚架作为苦瓜的生长架,苦瓜的生长又为定植后秋茭提供适当的遮光,促进茭苗成活。该模式在缙云取得全年产值32925万元·hm-2。  相似文献   
19.
20.
介绍一种利用单季茭和双季茭轮作,实现茭白一年三熟的栽培新技术。其技术要点是将双季茭秋茭延后至9月定植,利用大棚覆盖延长适生期,于12月上旬前秋茭采收结束,再于5月底前采收大棚夏茭;6月翻耕茭田重新定植单季茭,9月采收单季茭,实现一年内采收三熟茭白,较大幅度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