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3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林业   232篇
农学   154篇
基础科学   122篇
  148篇
综合类   998篇
农作物   82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524篇
园艺   185篇
植物保护   8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化学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中,设置添加有机硅助剂的减量用药处理,从对晚疫病的防效以及对马铃薯产量影响的方面与常量用药处理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减少化学农药常规用量10%和20%的情况下,添加了有机硅农用助剂的处理在第1次药后10d即第2次药前的病指防效为74.76%和73.57%,在第2次药后14d防效分别为74.21%和72.34%,均显著高于不加助剂的常规用量处理。如进一步减少用药量(较常规用量减少30%),则添加助剂的处理防效低于不加助剂的常规用量处理。马铃薯产量以添加助剂并减少10%用药量的处理区为最高,达1681.7kg/667m^2,相较于清水对照增产224.9%,略高于常量用药处理。  相似文献   
92.
导读:刚建基地那几年,辣椒根腐病很少发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辣椒根腐病日趋严重。作为基层农技人员,有义务让菜农掌握辣椒根腐病的防治方法,同时提醒其他未发生这种病害的菜农,不要忽视这种病害的发生,要重在防治。本文介绍了辣椒根腐病发生因素、病害症状、病原物、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方法,在防治方法上重点介绍了农业防治,希望能给竹山菜农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93.
主要介绍棉花品种邯6203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虫性及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4.
秸秆还田对连作玉米田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冷凉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大田条件下设玉米秸秆不还田(CK)、玉米秸秆旋耕还田(XG)和深翻还田(SF)3个处理,经过两年田间定位试验,分析短期秸秆还田对连作玉米田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旋耕还田和深翻还田显著提高0~30 cm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细菌多样性,秸秆旋耕还田可提高耕层(0~30 cm)土壤细菌多样性,秸秆深翻还田可提高耕层(11~30 cm)土壤细菌多样性。秸秆深翻还田土壤中富含功能微生物,可作为筛选功能微生物的样品。  相似文献   
95.
为了研究基质还田对大田土壤和辣椒生长生产的影响,以日光温室连续栽培蔬菜6年的废弃基质还施露地种植辣椒,测定了不同施用量(0,45,90,135 m~3/hm~2)的土壤理化性质及辣椒生理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基质还田能够减少土壤pH变化,减小土壤容重、略微增加土壤孔隙度、保持土壤气水比,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辣椒植株的生长且利于其干物质积累,其中株高、茎粗及干物质积累量均以T2最好。提升了辣椒叶片光合荧光的表现,T2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Fv/Fm、ΦPSⅡ均为最高,T1的q P最高,NPQ为T3最低。提高了辣椒果实的品质及产量,T2产量达67.04 t/hm~2,可溶性糖含量以T2最高,为2.21%,Vc含量T3最高,为1.97 mg/g,T1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最低,分别为2.07,204.93 mg/kg。而与此同时,较大的还田施用量(135 m~3/hm~2)在辣椒生长的中前期造成了一定的毒害现象,在生育后期此现象消失,最终各项指标全面优于未还田处理。废弃基质露地还田这样的重复利用方式切实有效,(在种植同科作物的情况下)还田施用量宜选择90 m~3/hm~2。  相似文献   
96.
甘肃省蔬菜科技发展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甘肃省是我国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是全国重要的西菜东调基地和西北地区冬春淡季鲜菜供应中心,蔬菜产业已成为甘肃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柱产业。科技创新对甘肃省蔬菜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分析了甘肃省蔬菜科技发展的主要成效和问题,探讨了今后蔬菜科技创新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及载体建设。  相似文献   
97.
玉米排种器是玉米播种机的主要工作部件,其结构与性能设计直接影响播种质量。阐述勺式玉米排种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详细分析排种器充种、清种、投种过程中种子的受力情况,以期为该类型排种器的设计与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顾鑫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4):144-147
研究旨在明确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三江平原)的水稻潜叶蝇的发生规律及影响水稻潜叶蝇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试验从2006年开始连续10年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对水稻潜叶蝇的发生情况进行定点调查,收集水稻潜叶蝇发生时期的气象因子及第一代的虫口基数,采用通径分析及逐步回归的方法对6月末水稻潜叶蝇百株虫口数、气象因子及第一代虫口基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明确了第一代虫口基数及5月中旬的平均气温为影响水稻潜叶蝇的主要直接因子,而5月上旬的平均温度和5月下旬的平均温度是通过影响第一代虫口基数而间接影响了6月末的百株虫口数。通过逐步回归建立的短期预测模型Y=-150.012-1.432X_1+7.79X_4+0.17X_6+5.96X_7-0.121X_9-0.14X_(12)-0.09X_(15)+1.43X_(19)回归拟合效果好。可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水稻潜叶蝇的发生进行中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99.
为研究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细胞壁多糖对硼的吸附作用机制及官能团之间的交互作用,本试验分别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OE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其细胞壁多糖组分在吸附试验中进行硼的测定和表征。结果表明,细胞壁去琼胶后,硼吸附量减少50.13%,半纤维素去除后,硼吸附量减少21.20%,故可得纤维素吸附量占细胞壁总硼吸附量的28.67%。同时,通过细胞壁不同组分脱硼及硼胁迫后的红外光谱表征结果可知,龙须菜细胞壁及多糖在吸附硼的过程中,羟基、羧基、多糖碳链C-C为硼离子的主要结合位点,其中,琼胶、半纤维素中起主要作用的官能团为羟基、羧基,纤维素中起主要作用的官能团为多糖碳链C-C。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龙须菜多糖组分与硼的内在结合机制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00.
采用3′RACE方法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JX/CHA/97株基因组3′端全序列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利用ONAstar和DNAman软件分析了RHDV JX/CHA/97株与各参比毒株3′NCR的序列同源性,用RNA structure软件对3′NCR的二级结构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长1500 bp,包括部分VP60基因序列、ORF2基因、3′端非编码区(3′Non Coding Region,3′NCR)和poly(A)尾巴,其中 3′NCR位于ORF2终止密码子TAG之后,长59 bp,poly(A)至少含有27个A;3′NCR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93.5%-100%);3′NCR二级结构可以形成2个潜在的茎-环结构(SL1和SL2),其中SL2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其形状和形成位置与poly(A)尾巴的长度关系不大,但是SL1的结构和形成位置与poly(A)尾巴的存在与否密切相关,提示poly(A)尾巴与3′NCR高级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基因组复制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