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22篇
  4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38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该文以海南油茶DNA为材料,对AFLP反应体系中的油茶基因组DNA用量、酶切连接反应时间、酶切连接液稀释倍数、预扩增反应产物稀释倍数、Mg2+浓度等5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Eco RI和Mse I酶切连接反应14h需基因组DNA用量为400ng,预扩增反应过程酶切连接液稀释倍数10倍,选择扩增中预扩增产物稀释倍数40倍,两次扩增选用Mg2+浓度均为2.0mmol/L。采用该技术体系得到的AFLP指纹式样清晰,适宜用作海南油茶品种鉴别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72.
木薯块根颜色是消费者关注的重要性状之一,薯肉颜色主要受八氢番茄红素酶PSY2基因控制.为了快速判断木薯块根肉质颜色,本研究基于编码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的突变位点PSY2-572,开发出1个单核苷酸扩增多态性(SNAP)标记,可快速检测木薯块根肉质颜色.利用该PSY2-SNAP标记鉴定出的新选048自交群体和62个育种...  相似文献   
73.
本实验对白木香SRAP-PCR反应体系的影响因素(模板DNA,Taq酶,Mg^2+d,NTP,引物)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筛选出各反应因素的最佳水平,建立白木香SRAP-PCR反应的最佳体系(20μL):模板DNA50ng、引物0.30μmol/L、Mg^2+ 1.5mmol/L、dNTP0.4mmol/L和购DNA聚合酶1.0U。适用于白木香的SRAP—PCR反应体系迄今未见报道,这一优化系统的建立为今后利用SRAP标记技术对白木香进行基础研究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程序。  相似文献   
74.
为揭示碱性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Basic leucine zipper,bZIP)家族在木薯块根发育和淀粉积累中的功能。本研究克隆了木薯bZIP基因家族2个成员MebZIP7和MebZIP9,系统分类比较发现它们为A亚族,属于ABF(ABA-response-element-binding factor)类基因,亚细胞定位试验发现它们具有核定位特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证明MebZIP7和MebZIP9在栽培品种块根和叶片中表达显著高于野生型,二者均受外源脱落酸(ABA)诱导,在块根中快速增加10.7和6.3倍,然后下降;叶片中均为4.5倍,时间滞后。进而对于其在大田条件下多个栽培品种和野生型不同发育时期块根及叶片中的表达进行分析,证明MebZIP9在栽培品种发育不同时期块根和叶片中的转录活性均显著高于野生型,且块根中更突出;MebZIP7在块根发育早中期高于野生型。说明ABF类基因参与木薯ABA信号通路且影响块根淀粉积累。  相似文献   
75.
分子标记在棕榈科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子标记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其已成为棕榈科植物遗传改良的重要工具,在缩短育种进程、加快品种的选育和培育起到重要作用.综述了常见的分子标记在棕榈科植物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棕榈科植物重要性状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构建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指出分子标记在棕榈科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6.
微卫星分子标记在木薯种质资源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28对微卫星标记(SSR)对我国现存89个木薯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获得93个基因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88个,平均多态性水平为94.6%。运用Gensury软件统计了总群体的遗传杂合度(HI)、群体内的平均基因多样性(Hs)、群体间的基因漂变频率(Dst)和遗传分化系数(Gst=Dst/Ht),结果表明,群体的基因杂合度居中,群体内部遗传多样性较小,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漂流;进一步用NTSYS—pc计算品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获得UPGMA聚类图,表明品系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30-0.952,以平均遗传相似系数0.58为阈值,所有品系分为4类(A,B,C和D组)。其中A组最大,有72个品系,包括3个亚组:Al为国内收集的农家品系,A2品系均来自哥伦比亚,A3为一个独立品系。说明木薯引入中国已经发生了一些遗传分化。进一步分析表明,分组后每组内部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20~0.30之间,其组内的遗传多样性贫乏。  相似文献   
77.
新品种‘华南16号’(‘SC16’)(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cv. SC No.16)是以木薯品种‘华南8号’(‘SC8’)为母本和引进品种‘Q10’(I93/0665)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获得F1杂交种子,经实生苗试验、初级品比、高级品比、区域试验和生产性试验等选育而成。其鲜薯产量在区域试验和生产性试验分别为50.15 t/hm2和45.82 t/hm2,比我国主栽品种‘华南205’(‘SC205’)分别增产55.45%和35.85%;块根淀粉率分别为25.42%和26.10%,略低于‘SC205’(对照);鲜薯氰苷含量为29.70 μg/g,属于甜木薯品种。综合试验结果表明,‘华南16号’是1个株型优良、高产,且能够密植与机械化采收的工业用、食用兼饲用的新品种,适宜在我国广西、广东沿海、海南,以及东南亚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8.
芝麻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由3个芝麻雄性不育系,3个外引品种和1个当地品种组成7×7半双列杂交,进行配合力测定.结果以丹巴格和巴·辛道斯的gca最好,ms—2×86—1产量最高,其次是ms—2×丹巴格和ms—1×豫芝1号,这些组合的综合性状的sca效应值也高.试验结果认为,两个gca都好的品种配制的组合,其性状的sca方差不一定就高.理想的组合应考虑双亲在亲缘和地理起源方面的差异,以及亲本之一具有高的gca效应值和组合的综合性状具有特定的组合能力.  相似文献   
79.
为揭示麻疯树(Jatropha curcas)杂交子代与亲本间基因组甲基化变化规律,以1组亲缘关系较远且差异较大的亲本杂交构建的麻疯树遗传群体为材料,采用AFSM技术挖掘麻疯树DNA甲基化位点,比较不同材料的甲基化水平,对其进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出537 234个甲基化位点,杂交子代DNA甲基化水平(0.29)显著低于2个亲本(0.39和0.35)。对不同全甲基化水平的样品进行功能分析,结果发现均富集于催化活性和蛋白结合,而相对于mCCGG全甲基化水平,CmCGG全甲基化水平样品还富集于大分子复合物、细胞器等细胞组分,以及发育过程、生物过程、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等生物学过程。这对于进一步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揭示麻疯树维持必要的遗传稳定性形成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中国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为我国的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由于森林资源、生态环境长期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以及种子易丧失发芽力,天然更新能力弱,天然的中国白木香已十分罕见,现已被列为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其所产国产沉香在市场上属于名贵药材,是海南的五大南药之一。该文对中国白木香(Aquilariasinensis(Lour.)Gilg)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中国白木香资源保护及合理地开发利用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