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22篇
  4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38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核不育二系芝麻杂交种郑杂芝H03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郑杂芝H03是利用核不育技术育成的第2个二系芝麻杂交种,其突出表现为高产、优质、抗病等。1997~1999年参加河南省芝麻杂交种区域试验,3年总评居首位,平均产量1 206.8 kg/hm2,比对照豫芝9号增产8.7%;1999年河南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 498.5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5.7%,居首位。高抗茎点枯病和枯萎病,全生育期93 d左右,粗脂肪含量58.58%。粗蛋白18.62%。  相似文献   
42.
用木薯推广品种KU50为母本,SC124为父本通过杂交得到包含235个单株的F1分离群体,构建了一张包含150个标记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其中EST-SSR有72个位点,SSR有58个位点,SRAP有20个位点,这些位点分布了21个连锁群,总长度为1434.48cM,标记间距为9.56cM.遗传图谱的连锁群的长度在16.89~139.63 cM,标记的间距是0.2~47.0cM,标记位点比较多的是LG1、LG2、LG4、LG9、LG10,分别是17、18、13、14、15个,而标记数最少的是LG20,只有2个标记.用IciQTLMaping3.2软件在LOD=2.5进行QTL分析,检测了块根产量(WCY)、耐寒性分析(CR11、CR12)、干物质含量(DMC11、DMC12)3个木薯数量性状,总共得到34个QTL位点,分布在12个连锁群上.其中关于WCY的QTL位点总共有17个,贡献率为21.70%~55.23%,平均贡献率为40.74%;CR11相关的QTL位点有4个,贡献率为2.97%~33.29%,平均贡献率为18.20%.与CR12相关的QTL定位有3个,贡献率为5.23%~29.85%,平均贡献率为18.28%;与DMC12性状相关的QTL位点有4个,贡献率为15.87%~38.52%,平均贡献率为26.24%;与DMC11性状相关的位点有6个,贡献率为13.84%~22.15%,平均贡献率为17.56%.  相似文献   
43.
干旱胁迫对苗期木薯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C124、KU50、C4和SC8四个木薯品种为试验材料,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研究了盆栽条件下干旱胁迫对苗期木薯根系与叶片中内源激素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以及四种激素间平衡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强,四种激素的含量在不同木薯品种内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干旱至第10天时,ABA含量在苗期木薯叶片内增加,在根系内含量也增加(KU50除外);IAA在叶片中含量下降,根系内含量因品种不同,变化趋势相差明显,其中SC124和KU50中IAA含量显著下降,而在SC8和C4中含量上升;GA含量在四种品种的根系中均下降,叶片GA含量在C4和KU50中略有下降而在SC124和SC8中上升;ZR含量在四种品种的根系中均下降,叶片中ZR含量在C4中上升,SC8中下降,而在KU50和SC124中无明显变化。IAA/ABA ,ZR/ABA在根系中比值下降,SC124降幅最大,SC8降幅最小,KU50、C4降幅居中,说明IAA/ABA ,ZR/ABA与木薯的抗旱能力具有一定相关性。该研究结果解释了苗期木薯根系和叶片内源激素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反应,为筛选不同木薯抗旱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木薯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SC124为材料,分别在植株发育8个时间点取其块根和功能叶,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qPCR)对木薯SUT1、SUT2、SUT4三类蔗糖转运蛋白基因表达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木薯块根形成期(90 d)3类SUT表达的日变化中,功能叶和块根中均以中午12 h最高,其余时间较低,叶片中SUT1和SUT2表达水平较高而块根中差异不显著;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叶片表达水平高于块根,且二者均为前期表达水平高,后期下降,3个SUT之间的表达量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叶片中SUT1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SUT2,SUT4最低,在块根中除60 d时SUT1的表达量较高外,其它SUT表达量均较低,SUT4在叶片和块根中的表达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45.
选用8个木薯品种(系)调查和评价储藏根采后3、7、12、17和27 d贮藏保鲜过程,发现其耐贮存性从高至低依次为SMH、BRA755、SC205、SC5、BRA440、7G-2、T1和BRA258。利用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木薯储藏根贮存变质抗性与干物质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687 (P=0.05);与淀粉率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696 (P=0.05);与储藏根氢氰酸(HCN)含量无相关性。其中SMH贮存变质抗性最强,储藏根干物质和淀粉含量最低;BRA258和T1贮存变质抗性最差,干物质和淀粉含量最高,因此这3个木薯品种(系)在育种上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从几个发生禽病的地区分离到6株病毒,经过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等确定为鸡新城疫病毒;根据GenBank公布的新城疫F基因强弱毒株相关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出的F基因片段长度约为610 bp,测序后进行序列比对,并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有3株具有新城疫强毒株特性,同时还具备新城疫Ⅶ基因型特征,另外根据平均死亡时间(MDT)、脑内致病指数(ICPI)和静脉致病指数(IVPI)指标测定结果,最终判定这3株是新城疫强毒株且属于基因Ⅶ型,其余3株病毒分离株与La Sota的核酸序列同源性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9%。  相似文献   
47.
利用solexa测序技术发掘木薯microRNA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发掘木薯中的microRNAs (miRNAs),了解其在木薯中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Solexa测序技术在木薯中发现了大量的miRNAs,并利用一种新的miRNA定量检测技术(Multiplexed RT法)对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对构建的3个小RNA文库进行solexa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最终获得19个家族93个保守的miRNA和74个新的miRNA,实验验证了测序获得的83个miRNA。在Arg7块根中特异表达的有6个miRNA,分别为miR172d、miR396c、miR398a、miR398b、miR399e、miR399f,叶片中特异表达的有13个,须根中特异表达的有3个,这些miRNAs将为深入了解木薯块根发育和淀粉累积机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8.
木薯耐寒种质筛选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从南美高海拔地区引进的优良木薯品种和儋州当地优良木薯品种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技术,通过低温胁迫处理,结合形态学观察方法筛选出耐寒性较强种质,对木薯抗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从南美高海拔地区引进的木薯品种中,col761、col1046、col255、col286、col716和col1062-c等品种耐寒性较好,其中col1046和col1062-c为高抗品种或耐寒性较强的种质,而col592、col764、col1156、col318、col517、sm707-17、sg627-4、col282、cm6173-8、ecv84、sc124、sc8、col1460、col720等为中抗品种,其余为不抗品种.  相似文献   
49.
海南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适合海南油茶产业发展之路,该文从海南油茶发展情况、土壤的适应性、高产油茶栽培种的选育及高产油茶的栽培技术方法、油茶经营和加工利用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50.
椰子ISSR体系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旨在获得最佳的椰子ISSR-PCR反应体系,以海南本地高种和马来西亚高种为实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将反应体系的五个主要因素设定五个梯度,根据每个因素量的变化对扩增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梯度PCR仪得出引物807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6.0℃;最后确定最佳反应体系为:总体积20μL,Taq聚合酶1.0U、Mg2+浓度即10×Taq Buffer用量2.5mmol/L、模板DNA用量50ng、dNTPs浓度0.2mmol/L、引物浓度0.8μ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