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5篇
  8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132.
牦牛是生活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重要家畜品种,在凉山州的木里、盐源的高海拔区域是农牧民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因受这些区域自然条件制约,牦牛生产效率较低,环境的改善、牦牛饲养条件,营养水平提高均到了急待解决的时候。本研究内容从牦牛各阶段消化系统对营养调节作用与人工干预办法展开研究与探索,以获得引导牦牛养殖福利化改善的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133.
为了研究苜蓿(Medicago Sativa L.)幼苗在冻融和冻融+苏打盐碱胁迫下生理反应,以‘龙牧807’苜蓿幼苗为试材,对其进行冻融循环[10℃(T-F10)→5℃(T-F5)→0℃(T-F0)→—3℃→0℃(F-T0)→5℃(F-T5)→10℃(F-T10)]和冻融循环+苏打盐碱(150 mmol·L-1)胁迫,以常温未胁迫处理的幼苗为对照(CK),探讨冻融循环和苏打盐碱对苜蓿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冻融循环、冻融循环+苏打盐碱胁迫,苜蓿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且在-3℃低温胁迫时达最大值;过氧化氢酶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和相对电导率呈逐渐上升趋势。采用隶属函数法对9项生理生化指标分析表明,冻融循环胁迫下隶属值由高到低依次为:—3℃>F-T0>F-T10> F-T5> T-F0>T-F5>T-F10> CK,冻融循环+盐碱胁迫下隶属值由高到低依次为:—3℃+盐碱>F-T0+盐碱>F-T10+盐碱>F-T5+盐碱>T-F0+盐碱> CK+盐碱>T-F5+盐碱>T-F10+盐碱>CK;冻融循环和冻融循环+盐碱胁迫与各指标综合关联度由高到低为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可溶性糖>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可溶性蛋白>丙二醛>过氧化物酶>相对电导率。  相似文献   
134.
本研究通过海藻酸钠包埋磁性生物炭与降解菌DNS32形成磁性炭基菌球(DMBC-P),并将其用于阿特拉津(ATZ)污染土壤的修复,探讨其去除ATZ的效能及促进大豆幼苗生长的能力。研究表明,当海藻酸钠与氯化钙的浓度为2%时,DMBC-P对ATZ的去除能力最强。在DMBC-P投加量为2%、温度为30 ℃、pH=7.3时,其对水体中ATZ的去除率可达到99.99%;并且在pH为3.3~7.3、温度为10~50 ℃以及ATZ浓度为30~140 mg·L-1的环境中,DMBC-P对ATZ的去除性能仍然十分优异且其可以被有效回收。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DMBC-P进行修复后,该处理下大豆幼苗的生理指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处理,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79.14%、45.48%、67.87%和110.78%。研究表明,DMBC-P施用于污染土壤中能够实现ATZ的高效去除和材料有效回收,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污染土壤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35.
以大白菜为试材,采用浸提液及秸秆腐解添加方法,研究了小麦秸秆添加对大白菜种子发芽及苗期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禾本科作物秸秆在蔬菜生产中的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秸秆浸提液影响大白菜种子发芽,0.01g·mL~(-1)处理提高了大白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0.02g·mL~(-1)处理增加了大白菜种子鲜质量,0.03g·mL~(-1)处理提高了大白菜种子发芽率及鲜质量;与对照(0%)相比,未腐解条件下,1.0%处理抑制大白菜出苗,抑制率为16.67%,对生长指标影响表现为对照0.5%1.0%1.5%2.0%,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升高大白菜生长受到抑制;腐解试验中,1.0%与1.5%处理提高了出苗率,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4.76%和19.04%,经过一定时间的腐解,幼苗生长受抑制程度降低,2.0%处理地上部鲜质量降低74.53%,干质量降低73.13%,而1.0%与1.5%处理对大白菜出苗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6.
为避免厌氧干发酵酸抑制,提高产气效率,以猪粪和玉米秸秆为发酵原料,采用中温批式试验,在总固体(Total Solid,TS)为20%、接种比为25%的条件下研究分层接种和混合接种对猪粪干发酵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接种方式下的发酵体系内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 VFAs)均发生明显积累,其中,分层接种在第15天的TVFAs质量浓度达到33.0mg/g,之后明显降低,至发酵结束时VFAs消耗殆尽。混合接种从第15天至发酵结束,TVFAs质量浓度维持在29.2~38.5 mg/g高水平范围内。分层接种的累积挥发性固体甲烷产率为211.5 mL/g。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氢营养型产甲烷途径在2种接种方式下均占主导,但分层接种增加了发酵体系中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且群落结构更加稳定。进一步分析表明,乙酸和pH值是影响厌氧干发酵中微生态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该研究结果为解除畜禽养殖废弃物酸抑制、提高产气效率提供理论依据与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7.
为了研究集合预报在中长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提高集合预报在天气预报业务中的应用水平,为日后的天气预报业务工作提供可利用的预报经验。本研究以集合预报产品为例,简单阐述了集合预报的基本原理、集合预报产品的概念,介绍了部分集合预报产品的定义、优点和缺点。在此基础上基于中长期天气预报,分析了2016年3月17日20时起报的一次中长期天气预报的实例,以此来探讨集合预报在中长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8.
便携式受损水果检测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果表皮或其附近的果肉被病虫害侵蚀或机械损伤后,会导致水果慢慢腐烂变质,影响水果质量和经济价值.基于此,提出一种新的受损水果检测方法,利用可见光/近红外漫反射的原理,设计出一种基于微处理器的便携式受损水果检测装置.以红富士苹果作为样本,通过对测试电压的分析,提出以标准差作为阈值的检测方法.经测试,该装置识别正确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39.
普洱市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区蜘蛛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样地调查法、生物多样性分析法研究云南省普洱市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区刺栲—华南石栎—红木荷群落(Ⅰ)、思茅松—小果栲—红木荷群落(Ⅱ)、披针叶楠—粗穗石栎—刺栲群落(Ⅲ)、西南桦—红木荷—飞机草群落(Ⅳ)和人工植被(Ⅴ)的蜘蛛群落多样性。共采集蜘蛛标本2 018头,隶属于24科77属152种。5个样地蜘蛛群落中III的物种多样性最大,Ⅰ、Ⅳ和Ⅴ多样性水平接近且居中,Ⅱ最小;群落Jaccard相似性系数为0.279-0.425,任意2个样地蜘蛛群落为中等不相似水平。Ⅱ受到的人为干扰最严重,急需保护;Ⅲ的多样性水平最高,具有优先保护价值。灌草层蜘蛛亚群落最能代表整个蜘蛛群落的多样性状况,其物种丰富度S值与植物多样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0.
普洱市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区蝽类昆虫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样地调查及生物多样性分析方法研究了云南省普洱市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区刺栲+泥柯(华南石栎)+西南木荷群落(Ⅰ)、思茅松+小果栲+西南木荷群落(Ⅱ)、披针叶楠+耳叶柯(粗穗石栎)+刺栲群落(Ⅲ)、西桦+西南木荷+飞机草群落(Ⅳ)和人工植被(Ⅴ)的蝽类昆虫群落多样性。共采集标本807头,隶属于18科82种。蝽科、缘蝽科、长蝽科和猎蝽科种类丰富,占全部种类的56%,长蝽科和蝽科个体占个体总数的69%。研究表明,捕食性蝽类在自然植被中占据优势,植食性蝽类在人工植被中占据优势。5个样地灌草层蝽类昆虫群落物种丰富度的排序为:Ⅴ>Ⅳ>Ⅲ>Ⅱ>Ⅰ,群落多样性表现为:Ⅳ>Ⅰ>Ⅱ>Ⅲ>Ⅴ。5个样地蝽类昆虫群落Jaccard相似性系数为0.217~0.488,任意2个样地蝽类昆虫群落为中等不相似或极不相似水平。蝽类对于植物多样性和植被性质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