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8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石硖’龙眼芽变系双引物RAPD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心燕  肖璇  乔爱民  孙敏 《园艺学报》2006,33(1):134-136
 以‘石硖’龙眼芽变系及其普通系(对照) 为材料, 从80对双引物中筛选出4对双引物在二者之间扩增出稳定清晰的多态性片段。4对双引物共扩增出35条带, 其中多态性带5条, 表明通过双引物扩增可成功地将‘芽变’与母株(对照) 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上对双引物产生多态性扩增的原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2.
为了解南亚热带广东果梅品种的自然休眠特性,采用插枝法对6个主栽果梅品种的自然休眠特性进行了连续4年的观察。结果表明,供试的品种可划分为较短休眠期和较长休眠期2个品种组,横核、大核青属较短休眠期品种组,花芽的休眠期为34.5d、叶芽的休眠期为44.8d;软枝大粒梅、白粉梅、李梅和桃梅属较长休眠期品种组,花芽的休眠期为46.7d、叶芽的休眠期为60.9d。果梅最早进入自然休眠在10月5日,花芽结束休眠最晚在11月30日,叶芽最晚在12月15日。果梅自然休眠期间的日均气温平均值是花芽22.1℃、叶芽21.5℃,日最低气温平均值是花芽18.4℃、叶芽17.6℃,果梅的自然休眠是在较高气温条件下通过的。认为可采用0~14℃低温模式来研究南亚热带果梅品种的低温需求量,在这个模式下,较短休眠期品种组的低温需求量为花芽55.8h,叶芽110h,较长休眠期品种组的低温需求量为花芽94.3h,叶芽180.3h。  相似文献   
23.
荔枝爻纹细蜱生物学研究及其在防治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爻纹细蛾以幼虫钻蛀果实,导致落果。果实接近成熟则仅在种柄蛀食,遗留虫粪于果蒂内,影响荔枝产量和质量。 1982~1984年,在研究其生物学基础上,明确了其幼虫孵化多自卵壳底面直接蛀入果核,取食种腔内的子叶,并且还要在种腔内含物从液态变为固态后才开始入侵,又没有转果习性,这是过去产区喷药多次而保果效果不大的原因。 爻纹细蛾种群数量年中有极为明显的陡升陡降现象,与荔枝品种果实发育密切相关。幼虫取食果核子叶者,蛹大而重,成虫繁殖力强,取食夏秋嫩梢幼叶者,蛹小而轻,成虫繁殖力弱,差异极为显著。 根据荔枝不同品种果实发育进度先后开展预测预报,使用药剂杀虫双混合敌百虫,消灭成虫于产卵前,兼治荔枝蝽蟓,取得显著防治效果。1983、1984两年来虫果率均控制在10%左右,对照为25.6~94%。但1982年没有测报指导,虽多次喷药,虫果率除小核品种外,普遍在80%以上,中山市多宝农场的元技受害率甚至达100%,虫果比为3:1。  相似文献   
24.
黄皮的落花落果与果实发育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皮的落花落果与果实发育观测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王心燕,徐乃端,冯家擎,余瑞芳黄皮〔ClausenaLansium(Lour.)Skeels]属芸香科黄皮属常绿果树,原产我国,栽培历史1500年以上。近年黄皮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且已经选出不少品质优良的...  相似文献   
25.
龙眼新品种桂花是石硖芽变,1990年选出。单果重10·6~11·2g,单果重比原品种石硖增加2·3~2·4g,果皮光洁,果肉有特殊桂花芳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82%~17·91%,可食率65·8%~66·3%,丰产稳产;在广东省台山市,果实7月25—30日成熟,成熟期比石硖晚5天。2005年7月通过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26.
27.
正交设计优化果梅ISSR反应体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果梅(PrunusmumeSieb.etZucc.)品种鸳鸯梅为试材,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果梅嫩叶DNA,利用正交设计L16(45)探讨Mg2+、dNTPs、引物、TaqDNA聚合酶及模板DNA用量对果梅ISSR-PCR反应的影响,正交试验的结果采用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相结合。建立了果梅的ISSR-PCR优化反应体系,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2μL10×Buffer,2.5mmol·L-1Mg2+,0.2mmol·L-1dNTPs,0.32μmol·L-1引物,20~80ng模板DNA,0.75UTaqDNA聚合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引物UBC840的最适退火温度、最佳循环次数及延伸时间,引物UBC840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0.6℃。应用该优化反应体系,用2个不同引物对19份果梅资源DNA进行ISSR-PCR扩增,结果显示优化的反应体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8.
‘新白梅’是从实生果梅中选育出的新品种,具有早果、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等特性。果实大小较整齐,外观好,果肉细脆,风味浓酸,果实K、Ca、Mg等碱性矿物质含量高。  相似文献   
29.
果梅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果梅品种桃梅为试材,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了DNA模板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退火温度及循环数等对果梅ISSR-PCR反应的影响.建立了果梅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2μL,2.5mmol/LMgCl2,0.2mmol/LdNTPs,0.32μmol/L引物,20~80ng模板DNA,1UTaq DNA聚合酶.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对19个果梅品种进行体系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30.
果梅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技术分析39份果梅种质资源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从51条引物中筛选出10条分辨率强的引物,共扩增出120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2个位点,最多为16(UBC834),最少为10(UBC857),其中,多态性条带98条,多态性比率(PPB)为81.67%,表明ISSR标记在检测果梅基因组遗传多态性上有较显著的检出效率。DNA片段大小分布在0.2~3.0kb。基于各材料的Jaccard系数,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亲缘关系树状图。各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较复杂,并非平行分化的关系。39份供试材料的相似系数为0.5263~0.9910,其中,相似系数最大的为浙江的白毛和肖山选,达0.9910,属于青梅类,表明两者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系数最小的为广东的矮白梅和湖南的红梅二号,仅为0.5263,表明两者的遗传差异较大。以0.65为阈值将39份材料分为3个类,第1类为矮白梅一个品种,该品种因其树形矮化,适熟时果皮呈均匀的浅绿色,无红晕,梅果含酸量高等特征独立于其他品种之外,可能是一份比较特殊的种质资源;第Ⅱ类包括4个品种,自毛、肖山选、红梅2号和木瓜梅,其余的34个品种为第Ⅲ类。在第Ⅲ类的34个品种中,以0.71水平值又可以分为5个亚类,第1亚类(ⅢA)包括21个品种,可再分成5个组:第1组(a)包括大叶青、桐绿四号、石庵白粒圆、三排早、中脂梅、核梅、腊梅、新白梅等8个品种,除中脂梅和腊梅外,其余的6个品种属于青梅类;第2组(b)包括软枝大粒梅、大沛梅2号、大青梅、三排选一、山溪选一、软枝乌叶梅、大沛梅10号和白粉梅等8个品种,除三排选一、山溪选一属于青梅类外,其余的6个品种属于红梅类;第3组(c)包括竹梅和沙梅;第4组(d)包括白梅和桃梅,都属于红梅类;第5组(e)包括1个品种,沅江青梅。第2亚类(ⅢB)包括9个品种,皇后梅、胭腊梅、青水梅、大横核、横核、天水梅、双水梅、白头鹰和红面梅,除皇后梅、胭腊梅、红面梅属于红梅类,其余的6个品种属于青梅类。第3亚类为(ⅢC)大核青。第4亚类(Ⅲp)为鸳鸯梅和红花梅。第5亚类(ⅢE)是李梅。供试材料间的聚类结果与传统园艺学分类基本一致,表明供试材料间的聚类与地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