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摘要:为了提高全生物降解膜的降解可控性能及规模化应用性价比,通过技术验证和产品遴选,采用9种全生物降解膜及2种普通PE膜为材料,开展春甘蓝覆膜试验,分析了不同地膜对甘蓝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其降解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降解地膜覆盖效果与普通地膜基本一致,且对甘蓝生长和产量无不良影响,可满足甘蓝覆膜栽培需求;与不覆膜相比较,覆盖地膜可使甘蓝生育期提前3~6 d,其中结球紧实期均提前6 d,产量均显著提高,可增产38.92%~52.72%。全生物降解膜上海黑8(黑色,厚度8 μm)表现较为突出,具有适宜的降解期,增产效果(增产率47.47%)也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42.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黑龙江省大力发展栽桑养蚕,但因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边疆,地理纬度较高,年平均气温较低,冬季漫长,严寒干燥。桑树育苗技术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经试验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黑龙江省寒地特点的桑树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43.
水貂阿留申病是由水貂阿留申病毒引起的一种持续感染性疾病,危害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发展.水貂阿留申病毒的致病特点、免疫机制等与其他细小病毒不同,存在自身的复杂性.目前,众多研究者寻求新的疫苗来预防水貂阿留申病的发生,但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疾病诊断及疫苗研发对防控水貂阿留申病具有积极的意义.水貂阿留申病毒结构蛋白在病毒感染、机...  相似文献   
44.
近期国内狐、貂、貉犬瘟热发病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是由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麻疹病毒属的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病.临床上以双相热、急性鼻卡他、结膜炎、严重的胃肠炎和神经症状为特征.此病分布在世界各地,各个季节均可发生,是威胁犬类和毛皮动物的主要疫病之一,死亡率较高,给毛皮动物饲养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猪、绵羊CD58mRNA序列比对,设计出绵羊CD58的特异性引物,应用反转录PCR技术从绵羊淋巴细胞mRNA中扩增出绵羊CD58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1中进行原核表达.结果表明:克隆出的绵羊CD58cDNA长807bp,其中包含了开放式阅读框;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SDS-PAGE电泳在53ku处能观察到特异表达的融合蛋白,产物通过Western-blot检测证实,可以被CD58单克隆抗体识别.  相似文献   
46.
针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5'UTR基因(GenBank登录号:AY278459.1)序列设计4条特异性环介导等温扩增 (LAMP) 引物,特异性识别靶基因序列上4个独立区域,采用LAMP技术,利用实时浊度仪实时检测LAMP 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焦磷酸镁白色沉淀,实时监测反应液浊度来判断反应结果,实现对扩增反应全过程的监控,建立BVDV的LAMP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实时浊度仪在恒温63 ℃下50 min完成检测,对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经优化该方法只检测BVDV阳性,特异性强;病毒10-6倍稀释时仍能被检测到,比PCR方法灵敏度至少高100倍;重复性良好。LAMP实时浊度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势,为BVDV的临床检测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的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47.
黑龙江省位于北纬43~53°,东径121~135°,是我国的最北部省份,属于寒温带干旱气候.本省幅员辽阔,南北相差10个纬度,无霜期短,气候严寒,栽植引进省外大叶型丰产优良桑树品种往往冻害严重甚至全部死亡.本省北部桑蚕生产多采用抗寒的实生桑树养蚕,由于实生桑树叶片小,产叶量低,限制着本省桑蚕业的发展.通过长时间对省内野生桑树资源实地考察,并搜集了30个优良野生桑树类型,通过一系列比较鉴定,选育出适应高寒地区极抗寒的桑树新类型"依兰16号",确认是高寒地区极抗寒桑树新类型.  相似文献   
48.
为了探索生态蚕业良性循环系统和开发新的畜牧饲料来源,给生猪饲喂含蚕沙的日粮,通过消化试验、饲养试验、屠宰分析等,确定蚕沙在育肥猪日粮中的最佳添加比例为7%。利用蚕沙喂猪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平均每头猪增加盈利55元。综合试验结果认为:蚕沙富含蛋白质及多种矿物质,是营养丰富的饲料源;利用蚕沙养猪,既可提高蚕业生产综合经济效益,又可减少蚕沙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49.
含O型FMDVP1-2A、3CC基因和EGFP基因表达盒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口蹄疫病毒O/China99毒株的P1-2A和3C基因,将P1-2A基因连接到pUC119载体,3C基因连接到pMDI8-T载体,分别得到重组载体pUCll9-P1-2A和pMDI8-T-3C;将重组载体pUCll9-P1-2A用HindⅢ、BamH I酶切,重组载体pMDI8-T-3C用BamH I、Nhe I酶切;利用酶切所得到的基因片段P1-2A、3C有共同的BamH I酶切位点,实现基因P1-2A、3C的连接,构建重组载体pMDI8-T-P1-2A-3C.,将基因P1-2A-3C与启动EGFP表达的双向串连痘苗病毒启动子P7.5相连,构建载体p-EGFP-N1-P7.5-P1-2A3C,并进行PCR扩增、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一侧启动表达P1-2A-3C基因,一侧启动表达标记基因EGFP的表达盒p-EGFP-N1-P7.5-P1-2A-3C.  相似文献   
50.
为研究西藏尼洋河中上游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特征,以尼洋河中上游流域耕地、草地和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取样法分层采集土壤样品216份(0~10、10~20、20~30 cm),并测定土壤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结果表明,西藏尼洋河中上游流域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林地>草地>耕地,且三者之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草地和林地的全钾含量相差不大,速效钾含量林地>草地>耕地。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分布均表现出一定的表聚性,0~10 cm深度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含量明显高于10~20 cm和20~30 cm,且三者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研究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林地土壤中的碱解氮平均含量最大,耕地的含量最小。耕地的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19.47 mg/kg)显著大于草地(5.73 mg/kg)和林地(5.19 mg/kg)平均含量。上述结果说明长期开展植被恢复能够提升尼洋河中上游流域流域的土壤质量。研究结果为改良该区域的土壤效应提供了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